“三焦不通百病生”,中医:用好这个穴位,可调理三焦,呵护健康

神希园 2024-05-30 15:50:37

通过中医的藏象学说,我们能够很好地认识“五脏六腑”,但在中医体系中,其实还有着“三焦”的说法,只不过很多人都对此感到非常陌生,作为中医的专有名词,在针对诸多病症进行诊治时,几乎都不能忽视“三焦”。

那么,究竟什么是三焦呢?简单来说,就是将体内其他脏腑包含在内的“大腔”,通常分为三部分,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正如医家张景岳所说,“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因此,三焦若是出现了病症,那么极有可能就是体内脏腑共同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也要有整体观念。

可这“三焦”的作用,又具体体现在哪里呢?用《黄帝内经》里的话来说,就是“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就如同身体里的“管道”,可以让气血津液得以正常循行,由此,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三焦的3个常见功效。

1.元气通行

中医讲究气机运行,在身体里有阳气、阴气,脏腑里则有肺气、胃气等,而元气其实就是指我们身体的根本气机,主要来源于肾脏,由先天的精气化生,属于我们人体的根本,也是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而且,元气还可以通过三焦“管道”,进而促使气机通行,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气机虽然在身体里看不见,但它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小觑的,只有自身元气充足,整体的生命活动才会得以正常进行,可一旦元气出现亏损或是运行不畅,在某一部位出现了堵滞,那么就很容易诱发诸多疾病,而缺少元气滋养的脏腑,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2.疏通水道

既然三焦是“水道”,那么肯定就具备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的功能,能够让身体里的水液正常循行,在临床上,常见的水肿、水湿等病症,其实就是水液运行异常的结果,是由水液在“水管”外从而诱发的病症。

只不过,水液代谢往往需要多个脏腑参与,上焦的肺,是水之上源;而中焦的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同样,脾主运化,还具有运化水湿的能力;至于下焦的肾脏、膀胱,也都与水液输布具有明显的联系,能够使其形成尿液,最终被排出体外。

3.运化水谷

在《难经》里说过:“三焦者,水谷之道”,也就是说,三焦具有运行水谷、输布精微物质、排泄废物的作用,能够让身体里的水谷精微正常运送到脏腑,进而滋养脏腑。而现代人之所以经常生病,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三焦不通畅,身体里的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在体内堵滞,而水谷精微难以输布,水液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不同部位发生的堵滞,所诱发的病症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上焦心肺不通,就会引起高血压、上火等疾病,而中焦脾胃不通就很容易诱发脾胃病症,比如腹胀、便秘等,另外,下焦水道不通就很容易促使肾脏受损,并出现肾虚以及各种妇科疾病。

有道是“三焦不通百病生”,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三焦“打通”呢?对此,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三焦经主一身之气。”也就是说,三焦经不通畅的人,大多会出现上火病症,而阳池穴便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之地,而且它最善于调理本脏腑的功能或病变,所以,通过刺激这一穴位,往往就可以调理三焦的功能,并增强人体内的阳气,让身体里的气血津液可以正常流通。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0 阅读:9

神希园

简介: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