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贵阳城南胜地片子山一山九庙,为何如今只剩一座孤寺?

黔程历史 2024-04-10 03:41:26

贵阳城南原有一座小山,名叫“片子山”,曾经密集布满9座寺庙,成为城南胜地,达官名流,云集于此!

清朝末年,僧道离散,寺庙破败,唯有一座寺院因托人照看而得以幸存;民国时期,僧俗为此对簿公堂,轰动全城......

一、城南胜地

01.片子山九庙

元至元十七年(1280),朝廷建顺元路宣抚司(次年升级为宣慰司),治所在顺元城(即今贵阳),这是贵阳建城之始,此时为土城。

明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在贵阳筑石城,开五门,即武胜门(东门)、柔远门(北门)、圣泉门(西门)、德化门(次南门)、朝京门(南门)。

明朝时,贵州与朝廷官员迎来送往多通过南门,这就是南门叫“朝京门”的原因。贵阳通过长江与江南开展贸易,由此南门成为贵阳城繁华之地。

在南门右侧城墙内,有一座小山,高不过40米左右,长不过100米左右,呈狭窄线形,故得名“片子山”。

片子山具体位置就在今邮电大楼对面,即中华南路、遵义路与南明河所形成的区域。

片子山古树森森,为贵阳城内难得的风景佳地,为释道看中,于是密集建立了9座寺庙,密度之高,全国罕见!

如今除黔明寺外,其余8座寺庙均已无存,黔程简单介绍如下(因缺乏资料,不一定准确):

永祥寺:佛教寺院,寓意“永远吉祥”。

吉祥寺:佛教寺院,寓意同“永祥寺”。

华严寺:佛教寺院,大乘佛教华严宗寺院,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

黔明寺:佛教寺院,这是本篇旅游笔记主题,后面详述。

斗姆阁:道教宫观,供奉斗姆元君(道教重要女性神祇,北斗七星、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之母)。

三圣宫:道教宫观,黔程猜测供奉的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

燧皇宫:道教宫观,燧皇即燧人氏,三皇五帝之一,传说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有燧人氏生伏羲、女娲的说法。

华光庙:道教宫观,供奉华光大帝,道教护法四帅之一,即马元帅,民间也称马王爷,“马王爷三只眼”讲的就是他了。

天后宫:道教宫观,供奉妈祖林默娘,这个和人们祈祷航运安全有关,或许是福建商人出资修建的福建会馆。

除上述9寺庙以外,在黔明寺附近,当时还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两个土地庙。

一般而言,土地庙中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并列供奉,双土地庙分别供奉,也是比较少见的。

02.消失于历史

清朝皇室信奉喇嘛教(藏传佛教),有清一朝,汉传佛教和道教都受到极大的压制,逐渐步入颓败之势。

清咸同年间,贵州全境大乱,贵阳犹如一片孤舟,飘摇于汪洋大海之中。

僧道无法生存,只好纷纷撤离;无人照料的寺院道观,在“破窗效应”下,很快就败落!

除黔明寺因有舒家照看外,其余均逐渐破败,最终变成一地朽木!

1958年,为打通火车站直通邮电大楼的道路,修建了跨越南明河的朝阳桥。

由此,片子山被挖开,山上寺庙遗址荡然无存;在道路两侧遗存两个土墩,后来也被挖平,就是如今的海关大楼和喜来登酒店处了。

最终,片子山连同地名,消失于历史!

黔明寺因一些特殊原因,以及处于南明河畔偏僻位置,反而得以幸存!

二、黔明古寺

01.由寺院变祠堂

黔明寺创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清初时寺院主持为行之显笃禅师。

显笃禅师:俗姓李,四川西部人氏,出家后立志遍学佛法,在江南一带游历。后因世道动乱,进入贵州,成为黔明寺主持,传承禅宗法脉。

在显笃禅师主持下,经过众僧苦心经营,寺院逐渐扩大;乾隆三十六年(1771),寺院重修,立“重修黔明寺碑记”三块,记载了黔明寺的历史。

清咸同时期,“黄号军”由贵定、龙里攻入开阳、修文,然后再攻入清镇、长顺、惠水,几乎绕着贵阳城打了整整一圈。

贵阳城内人心惶惶,片子山上僧道纷纷撤离,黔明寺僧人也不例外。

黔明寺僧人离开时,委托寺院旁边士绅舒竹平代为管理。

黔明寺僧人一去不复还,舒竹平将舒氏祖宗牌位供入寺内;眼见僧人几乎再也不会回来,舒竹平于是将黔明寺改为“舒家祠堂”。

正是舒竹平将黔明寺据为己有的举动,黔明寺才不像片子山其他寺庙一样,沦落于覆灭的境地。

黔明寺由寺院变为舒家祠堂,不复存在!

02.由祠堂恢复为寺院

东山是贵阳“栖霞胜景”之一(栖霞胜景包括东山、扶风山、相宝山)。

东山也称“栖霞岭”,山上有寺院一座,即栖霞寺(也称东山寺),传承净土宗法脉。民国时期,寺院主持为广妙法师。

舒竹平有两个女儿,虔诚礼佛,皈依广妙法师,但居家修行。

1932年,广妙法师任栖霞寺主持届满(栖霞寺为十方丛林),舒竹平两个女儿于是以弟子身份,请广妙法师到舒家,住在舒家祠堂。

此时,舒竹平已去世,当家的是舒竹平的儿子舒华楼。

舒华楼增修后院禅房,施工过程中,从地下挖出石碑三块,正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黔明寺碑记!

于是广妙法师请舒华楼归还黔明寺;舒华楼自然不愿,力主这就是舒家祠堂。

协调未果,广妙法师提起受理舒家私占黔明寺一案,轰动贵阳全城。

曾经的僧人一去不还,舒竹平又已去世,广妙法师与舒华楼均没有过硬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直到一个人出现,影响了事件的走向,这个人就是辛亥革命贵州元老—平刚。

平刚:贵州同盟分会主持人,孙中山元帅府秘书;1923年回到贵州,居住在片子山三圣宫附近。

平刚信佛,在清末民初“庙产兴学”的浪潮中,曾经帮过多处寺庙避免被强行霸占的命运。

对于发生在身边而又是片子山硕果仅存的寺庙,平刚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广妙法师。

最终,广妙法师胜,舒华楼将舒家祠堂归还;广妙法师恢复黔明寺名,并出任主持。

至于舒家二女当时是如何想的,又是站在哪一边,黔程实在想不出!

03.民国时期高僧讲法

1939年,高僧太虚法师路过贵阳,在黔明寺讲经说法。

太虚法师:俗姓吕,清光绪十五年(1890)出生于浙江海宁,14岁时在苏州小九华寺出家,同年在天童寺受具足戒。

太虚法师对佛教的振兴主要有两点:

一是整顿僧团,改革僧伽制度。太虚法师主张以五戒十善作为在家信众的根本,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改变了当时佛教丛林的乱象。

二是提倡“人生佛教”,提出以现实人生作为佛教关怀核心的主张,为佛教适应现代社会提供了新的佛教理念。

1947年,太虚法师圆寂于上海玉佛寺。

太虚法师圆寂后,“人生佛教”进一步演化为“人间佛教”。

但黔程觉得“人间佛教”过于“入世”,对佛教而言,长远来看,利弊难说,就不再展开,见仁见智吧。

近代最出名的“人间佛法”倡导者,就是台湾已故的星云大师了,不过我感觉星云大师“入世”太深了。

1943年,高僧虚云和尚路过贵阳,也在黔明寺讲经说法。

虚云和尚:俗姓萧,清道光二十年(1840),出生于福建泉州,18岁时在福州涌泉鼓山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

大乘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即: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密宗。

四次法难之后,因禅宗和净土宗不立文字,基本不受太大影响,其他六派则转入式微。

禅宗通过佛教平民化、建寺深山、农禅并举等三大措施,最后一家独大。

唐末五代时期,禅宗分化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临济宗又分化出黄龙派和杨岐派(后又合流),合称“五家七宗”。

宋元之后,五宗中只有临济宗、曹洞宗得以传承,其他三宗逐渐没落。

最终,临济宗一家独大,曹洞宗虽然较小但也连绵不绝,故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虚云和尚初传曹洞,兼嗣临济;后来凭一己之力,恢复了沩仰、云门、法眼三宗法脉,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确实非常了不起!

作为大乘佛教禅宗高僧的虚云和尚,除在我国赫赫有名外,在小乘佛教(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誉!

近代高僧之中,黔程最佩服的就是虚云和尚!

不过,后世之人在虚云和尚身上叠加了许多神话色彩,黔程认为根本没必要。

1959年,虚云和尚圆寂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曹洞宗寺院)。

太虚法师、虚云和尚均在黔明寺讲经说法,可见当时黔明寺盛名之下,全省无出其右!

04.黔明寺凤凰涅槃

为何如今黔灵山弘福寺天下闻名,而黔明寺却默默无闻呢?

抗战时期,高僧云集黔明寺,为牺牲将士祈福,为抗战作出力。

解放前夕,国民党安排大量人员潜伏贵阳,其中一部分就藏在黔明寺。黔明寺后来的命运,就此决定!

因为有这么一段特殊历史,所以解放后黔明寺陷入自生自灭境地,日渐破败;上世纪六十年代,更是遭到严重破坏,再无古寺面貌。

历史终将翻过,无论幸或是不幸!

1981年,黔明寺列为贵阳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198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同年,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黔明寺终于凤凰涅槃!

三、古寺觅幽

20年前,我刚到贵阳时,就特别喜欢到阳明路散步。

那时阳明路是花鸟市场,路外侧摆满了各种绿植、金鱼等,内侧则是很多仿制古玩(有没有真的,我辨别不出),我喜欢从中缓慢步行,虽然囊中羞涩,很少买东西。

那时,我甚至都没注意到路边还有一座古寺存在。

民国以前,这个地方叫“双土地”,就是得名于黔明寺附近的双土地庙。

民国时,为了纪念阳明先生,就把城墙内侧的这条路命名为“阳明路”。

如今花鸟市场早已搬走,而且是一搬再搬;而黔明寺所在区域,重新种上许多高大乔木;靠近南明河一侧,重新修建了城墙垛口,号称“城墙遗址公园”。

我从兰花广场那儿步向黔明寺,黔明寺一览无遗地展现眼前。

寺院远端,海关大楼清晰可见,曾经的片子山就是由此开始而止于彼处了。

黔明寺

黔明寺前方,为仿制的四柱三门五楼式牌坊,其实仿得还行,只是少了历史沉淀的质朴之感。

现代牌坊

今天下雨,黔明寺前少了往常的广场舞。

新建寺门上,“黔明古寺”四个大字赫然在列;不过我认为,那个“古”字不伦不类,完全多余!

进入寺门后,中轴两侧分别为“四大天王”石像,依次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以及钟鼓两楼。

钟鼓楼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拾级而上,迎面是三幅石雕,中间是弥勒佛;两边为镂空雕刻的十八罗汉,虽是现代制品,不过工艺很不错,各罗汉的造型和其身份很匹配,容易认出;背面是韦陀菩萨。

弥勒菩萨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

韦陀菩萨对面,就是寺院的核心—大雄宝殿了。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即释迦牟尼佛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两大胁侍;释迦牟尼左右,并列迦叶、阿难两大弟子。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后面,是观音阁,供奉千手观音,两侧并列善财童子和龙女。

观音阁背面,供奉“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大胁侍。某种程度上也是体现了当初广妙法师传承净土法脉了。

观音阁

观音阁

观音阁后面,是藏经楼,第一层供奉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其中释迦牟尼佛是从缅甸请来的一尊玉佛。第二层收藏的佛教经典,也是僧侣们学习交流的地方。

藏经楼

藏经楼

中轴线两侧,还有一些其他建筑,其中一个为药师殿(供奉药师佛),其他则为功能性用房,如:方丈室(主持居住房间),如意寮(僧人居住房间),客堂(接待客人之房)。

两侧房屋青砖,明显是民国时期建筑;如果要找出真正的古迹,恐怕就是观音阁、藏经楼的石质台基了;我仔细看了看,一部分柱础也是遗物。

民国特色建筑

黔明寺虽在城市中心,但步入寺中,周边立即变得平静起来。只是想起400年古寺往事,跌宕曲折,让人感叹不已。黔明寺闹市静处,值得一游!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黔明古寺:贵阳市南明区阳明路。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