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原湖泊半岛之上,有个因平播之役而建立的400多年布依古寨

黔程历史 2024-05-26 07:50:37

明万历二十七年,平播之役爆发,因贵州方向战事不利,朝廷增调力量,其中江西吉安府李仁宇奉调入黔,由此建立一个400多年布依古寨。

一路上,黔程游览花溪湖,寻觅李仁宇所建屯堡演变为布依寨的历史痕迹,游玩悬崖之上仅容只身通过的地缝奇观,徒步花溪胜地“半边山”。

一、镇山村

01.镇山村渊源

明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承袭播州宣慰使。

杨应龙对内嗜杀无常,治下“五司七姓”深有怨言;对外野心勃勃,欲将势力扩展至四川、贵州两省。

杨应龙特别宠爱小妾田雌凤,因田雌凤不断挑唆,正妻张氏回到娘家居住。

据说,一日杨应龙到张家,酒醉之后叫妻子侍寝,张氏不愿;杨应龙乘着酒劲,当场将妻子张氏及岳母残杀!

张氏叔父张时照不忿侄女、嫂嫂被杀,于是向朝廷申告。

明万历十八年(1590),贵州巡抚叶梦熊请求朝廷“勘问”杨应龙,叶梦熊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即借勘问之名拿下播州改土归流,从而扩大贵州地盘,因为播州治理的范围已达乌江南岸,深入今贵州瓮安、余庆、黄平境内。

但四川巡抚李化龙却因松潘地区战事未完全平息,不愿节外生枝,对勘问杨应龙一事持反对意见。

万历二十年(1592),朝廷诏命贵州、四川两省联合会勘,杨应龙自然不肯到贵阳,于是到重庆受审,勘问结果是按律当斩,杨应龙请求献金赎罪,方得幸免。

万历二十一年(1593),接替李化龙任四川巡抚的王继光再次命令杨应龙到四川,杨应龙害怕自己一去不回,乃抗命不出。

于是朝廷命王继光进剿播州,娄山关一战,杨应龙假装投降,随即偷袭王继光,官兵死伤过半,王继光被革职。

杨应龙见好就收,再次请罪。

朝廷将杨应龙暂时免职,由其长子杨朝栋代行播州宣慰使一职,并将其次子杨可栋留在重庆作人质。

至此,播州和朝廷之间看似较好地解决了争端。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杨可栋居然莫名其妙死在了重庆!

四川方面未给杨应龙任何解释,且不准播州将杨可栋的尸体运回故地。

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应龙公然反明,往四川、贵州两省四处出击,不断攻城掠地,烧杀抢掠,以泄愤怒。

万历二十七年(1599),杨应龙8万大军血洗綦江;贵州巡抚江东之率兵3千阻止杨应龙,竟然全军覆没!

万历皇帝终于震怒,于是启用原四川巡抚李化龙,节制四川、贵州、湖广三省军务,平播之役最终爆发!

李化龙一开始和杨应龙关系还算较好,反对贵州对播州的改土归流意图,并处处维护杨应龙;某种程度上讲,杨应龙数次获罪并数次得免,和李化龙有很大关系。

朝廷用将颇有意思,让相互熟悉又曾交好的两人对决,生死留一!

李化龙为明朝中期名将,受命之后在重庆誓师,兵分8路(四川4路,贵州3路,湖广1路),每路兵力3万,合计24万大军,同时命水西土司安氏阻断播州西退之路,全力围剿播州。

进剿过程中,杨应龙故技重施,多次假装投降(或许是真投降也未可知);李化龙不为所动,再不受杨应龙诈降诡计所骗,稳打稳扎,务求剿灭播州。

其中贵州方向由谢崇爵将军所率领的一路明军,在茶山渡一战中,被杨应龙弟弟杨兆龙率领精兵伏击,数千人被杀死或淹死于乌江。

军令严促之下,谢崇爵只好改攻乌江渡,却再次作战失利、损兵折将!

李化龙以作战失利贻误军机为由,用“尚方宝剑”斩了谢崇爵。

为加强贵州方向力量,防止杨应龙窜入贵州,李化龙随即从江南方向调兵遣将充实贵州。

其中,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进入贵州,驻守安顺,保障粮道畅通;入黔后,李仁宇将屯兵之地命名为“镇山”。

李化龙手下猛将刘綎攻破娄山关,播州再无险可守,杨应龙只好退守海龙囤。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李化龙攻破海龙囤,杨应龙自杀身亡。

平播之役后,杨应龙尸体被运往京城剁碎,被生俘的弟弟杨兆龙、长子杨朝栋,则在京城受到了肢解的酷刑!

播州宣慰司灭亡,一分为二,其中遵义府归四川,平越府归贵州。

李仁宇驻扎镇山,因战功官授四品。

其后,妻子病故,李仁宇入赘当地布依族班氏。

与班氏结婚后生两子,长子姓李,次子姓班,后来分别官授德武将军和振武将军,姓虽不同,但实为亲兄弟,如今镇山村李、班两姓,就是他们的后代了。

这就是镇山村的历史渊源,大背景是平播战役李仁宇奉调入黔,小背景是李仁宇入赘班家,定居镇山修建屯堡。

02.镇山村游玩

我是2021年5.1期间携家人镇山村一游的,游玩的缘由,是因为我知道镇山村是中国、挪威联合设立的布依族生态博物馆。

节假日的时候,到镇山村游玩的人很多,快要入村时,车辆一直缓行,进村后停车场又早已停满,最后终于在一户民居边方才找到停车位。

城墙与城门:

李仁宇定居镇山后,按军屯方式建造镇山村。

镇山村屯堡依据地势,共开两道城门,城门之上建门楼,城墙青石砌筑,高5-10米,厚约3米。

镇山村城墙与城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

清咸同时期,黄号军横扫黔中大地,兵锋所至,镇山村也未能幸免。

烽火之后,镇山村对城墙重新修葺。

如今,镇山村北门仅剩门洞,而南门与城墙保存相对较好;沿南门两侧,700多米城墙仍能让人感到震撼:不过一个偏远屯堡,居然有如此耗费巨大的防御设施。

北门

南门

城墙

武庙:

镇山村屯堡建成后,在屯中建了武庙。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了主祀姜太公的武庙祭祀,自此武庙信仰一度消失了三百年之久。

明万历年间,神宗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关圣帝君、义烈真君、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并亲设关帝庙祭祀。

由此,武庙信仰再次复苏,不过祭祀的对象却由姜太公变成了关羽。

镇山村建武庙的原因,和大多数屯堡一样,一则是希望关圣保佑屯堡平安,另一方面是提醒后人勿忘尚武精神。

黔程猜测:与朝廷所建武庙不同的是,像镇山村这种屯堡武庙,除主祀关圣以外,多半旁边还有先祖的牌位;换言之,这种武庙其实也有一定意义上的家祠功能,大抵如此吧。

清咸同时期,镇山村武庙毁于烽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建武庙,主殿面阔5间,两侧建有厢房,前面建有过厅。

如今,镇山村武庙仅存主殿;不过,黔程认为,这也非常难得了。

武庙

布依民居:

镇山村屯堡内密布着很多古老巷道。

巷道纵横交错,本身就是一种防御设施,敌人攻入屯内时,屯堡人既可依据巷道节节抵抗,也可迅速调集人员围歼入侵之敌。

巷道两侧,保存了很多布依族传统民居。

民居多为三合院建筑,主屋及厢房多为两层,朝门开在厢房一侧,多为骑楼形式。

山墙一侧密集为短梁短柱所构成的矩形单元,屋顶用石板为瓦,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布依建筑特征。

巷道

朝门

山墙

三合院

生态博物馆: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生态博物馆就是原生态本身,是不建博物馆的天然博物馆,重在特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保护和传承。

中国和挪威合作,在贵州建有四个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锦屏隆里汉族生态博物馆。

虽是纯自然的生态博物馆,但镇山村还是修建了一座建筑用于介绍布依文化,因小孩想去码头处吃烧烤及坐船游湖,所以我们没有去那栋建设参观游览。

花溪湖:

吃完烧烤后,我们一家人坐船游玩花溪湖,花溪湖就是原来的花溪水库。

花溪水库由苏联专家精心设计,1958年兴建,1960年蓄水,1962年发电,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发电功能的中型水库。

1959年,苏联专家因故撤离时,对后期诸多工程问题曾再三郑重交代中方工程技术人员,令人起敬。

镇山村所在半岛位置,位于花溪水库中段,因蓄水而形成半岛;未蓄水前,镇山村下寨其实是在现今湖中,后来才搬迁至南门下方的。

游船大哥比较健谈,告诉我们:湖水右侧是李村,李村悬崖上,有个“一线天”,湖水左侧山峰叫“半边山”,风景都很漂亮。

左前方为半边山,右前方为李村

花溪湖中

回望镇山村

泛舟湖水之上,水波荡漾,凉风习习,非常惬意!

二、李村

游玩镇山村后,因受新冠疫情影响,直到两年后,即2023年10月,我才去李村游玩。

我不知道从镇山村有没有渡船直接到达李村,当时也没问游船大哥,不过我的确没有看到两村之间有渡船往来。

我是开车走陆地到达李村的。

就近停车问清道路后,步行赶往“一线天”,发现车辆其实可以直接开到一线天平台处。

观景平台

从观景平台可以清晰看见雄伟的半边山和深邃碧绿的花溪湖,凉风习习,沁人心脾,我站在此处,抽了一支烟。

半边山与花溪湖

一线天入口处修建了一个洞门,由此步入下行。

一线天洞门

一线天位于万丈悬崖边上,高数十米,狭窄处几乎仅容一身通过,下行斜度约为70-80度,为安全及便于下行,村民在通道两侧建立了手扶栏杆,底部铺设了石板。

一线天

在一线天中间转角处,从纵向“接触”的三块石壁,可以清晰看出一线天形成的原因。

转角处“千层书”

经过亿万年地质覆盖,形成“千层书”的地质层;在地层抬升过程中,受到纵向力量不同的“拉扯”,地质层沿着纵向“断裂”;其中中间部分最终跌落,形成了一条地缝。

一线天下面,一处地层从中间跌落,而顶部遗存,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门洞。

天然门洞

继续往下走,走到湖边就无路可走了;于是折返,返程的途中,我由下往上拍了两张照片,一线天更显宏伟壮观。

回到平台处,从左侧一条悬崖小道下行,眺望镇山村,风景非常优美;继续下行,就来到了湖边。

悬崖小道

站在湖边,我给对面镇山村及半边山一个特照,半边山犹如一头雄伟的卧狮,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

镇山村

半边山

我想:如果镇山村和李村之间有渡船可渡,哪怕收点钱,人们就可以一天之内游玩两村。镇山村游人很多,李村则比较冷清,如此也可带动李村旅游。

我没有原路返回,而是从两山垭口小道返回寨中,遇到一个老人在卖南瓜籽,买了一些后和她聊天。

我问老人:我看门牌号上写的是天鹅村六组,怎么这儿都叫为“李村”呢?

老人说:并村之前一直叫“李村”的,大家都习惯这样叫了。

进入村中后,发现村中遗存一栋传统民居,明间有菱形图案,颜色以大红色间配黄色、蓝色,充满艺术气息;这种鲜艳的颜色搭配,我只在开阳县花梨镇建中村上寨组见到过。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

因镇山村、李村一带为布依族和花苗杂居之地,我无法判断这种建筑风格究竟是布依族还是花苗,当时天色已晚,忘记向村民询问了。

三、半边山

两次游玩,无论是从镇山村还是李村眺望,半边山都非常雄伟险峻,所以我一直想到半边山去看看。

但实际成行却已是今年5月了。

导航“半边山”,选择花溪区石板镇的那个,就可直接到达。

需要注意的是,临近半边山时,导航会选择往右边走,到达目的的后才发现,如果继续开车前行,公路尽头已无公路,一条步行小道到达关口寨。

我把车停下后,见到左侧山腰上还有公路,于是向上步行,从树林中寻觅易走处上行数百米,到达山腰公路,由此去的半边山。

后来,我又重新选择公路前往,找到了正确的公路路线,如下图,别往右转,往左转。

导航提示往右走,但正确路线是往左转

继续前行不远,右侧一条林间道路,这是一条新修的旅游公路,尚未完善。穿过此处右拐就可看见半边山了,

进入林间道路

树木后面就是半边山

我就近停车,沿着崖壁小心前行,终究因为荆棘密布,就没有继续前行了,如果带有镰刀之类的,估计可以走到半边山山腰崖壁的。

一条崖壁小道通往山腰崖壁

继续驱车前行,到达山体最大转弯处,左侧有两根倒下的树木(可作路标),由此上行,很快就到达悬崖边上。

前行到达转弯处

两棵倒下的树木处上行

悬崖处

从左边小道上行,途中可见镇山村、花溪湖、李村,风景的确很美。

沿着小道上行

左边李村、中间花溪湖、右边镇山村

途中有一个观景平台,平台外侧为万丈悬崖,有一根巨大孤石,很漂亮。我尽可能靠外侧站,目眩之下,还是往回撤了些。

途中观景平台

继续沿小道上行,外侧悬崖处有一些灌木阻挡,还算安全吧。

路边一些白色的小花正开得灿烂,甚是漂亮!

小道上行

即将登顶

白色的小花

终于登顶,山顶平台有数平方米,环顾四周,一览众山,令人心情愉悦!

山顶平台

远处镇山村、李村尽在眼底,花溪湖蜿蜒转折,直奔花溪区而去。

正前方是镇山村

正前方是李村

湖水流往花溪

游玩提醒:从地理上来看,半边山应该属于石板镇关口寨境内,但从关口寨并无公路可到达;新修的旅游公路路况不大好,不过小车倒也能通行;过半边山后如果沿公路继续前行,前面不远就有一个很大的土质停车场,可停车可调头,但无法继续前行。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镇山村: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省级文保单位。

02.李村: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天鹅村六组(李村)。

03.半边山: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关口寨(导航半边山)。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