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海归博士,杀出一个IPO!

投资家 2024-06-03 21:39:42

港股市场,即将迎来新风暴。

作者 |信翰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港股市场,即将迎来新风暴。在深圳这片创新的沃土上,一家由80后海归博士领衔,估值53亿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佑驾创新,正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刘国清,这位曾获得阿里巴巴CEO吴泳铭青睐的企业家,带领佑驾创新在短短8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初创2500万元到估值53亿的飞跃,估值大涨200多倍。随着港股IPO脚步临近,市场目光将聚焦于这一独角兽的未来表现,以及它能否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刘国清:佑驾创新的灵魂人物1987出生的刘国清,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创业经历,他曾回忆道:“数学领域的学术背景,尤其是数学学习带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起到了决定性支撑作用。”毕业后,刘国清的学术追求并未止步于国门,而是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攻读计算机工程博士。留学期间,他深度参与了由新加坡政府与学校联合资助的ADAS项目。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也让他获得了前沿的科技知识,并激发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2013年,刘国清回国后,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兴行业——自动驾驶领域。起初,他与五位好友在南京开始研发工作,从低阶预警辅助功能起步,开发了一款APP作为市场的初步探索。尽管这款产品并未取得预期成功,但它为团队指明了方向——专注于专业ADAS技术,并逐步向L1、L2/L2+级别的解决方案升级。随着时间推移,刘国清的团队迅速壮大,从最初的6人增长到15人,并将总部迁至深圳,正式成立佑驾创新,同时保持南京作为研发中心,专注于视觉感知算法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刘国清和他的团队面临过无数挑战,包括2015年底的行业寒冬。当时,甚经历过三四个月停薪,一些同事也因此离开了公司。然而,这些困难并未阻挡佑驾创新前进的步伐。2016年,智能驾驶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佑驾创新公布第一代ADAS后装产品,实现了与行业巨头Mobileye后装产品的技术对标。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巩固了佑驾创新在ADAS行业的领导地位,也使刘国清个人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包括入围2017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刘国清的技术背景和国际视野,为佑驾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基因,使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突破,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佑驾创新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三,覆盖国内销量排名前十的整车厂中的七家,产品在88款车型上得到应用。这样的市场地位,无疑为佑驾创新的IPO之路,增添了几分胜算。从华中科技大学到南洋理工大学,再到深圳的创新高地,一路走来,刘国清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8年估值大涨200多倍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佑驾创新(MINIEYE)的赴港IPO,无疑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焦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对佑驾创新进行的45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能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选择。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吴泳铭的投资选择往往备受市场关注。而他看中的,正是佑驾创新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事后证明吴泳铭的判断是正确的。从最初的450万元投资,到2023年12月融资4000万元后,佑驾创新的估值已从最初的2500万元飙升至53.48亿元,短短8年间实现了200多倍的增长。招股书披露的财务信息显示,佑驾创新的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4.9%。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9.7%提升至2023年的14.3%。尽管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营收的快速增长和毛利率的提升,表明了佑驾创新在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持续改善。目前,佑驾创新的主要客户群体位于中国,包括车企和一级供应商。2021年至2023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8.0%、42.7%和37.0%,显示了公司在客户结构上的逐步优化和市场影响力的扩大。此外,截至5月20日,佑驾创新与29家整车厂展开量产合作,其客户包括销量排名前十的国内整车厂中的七家。这一合作网络的建立,为公司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资本市场的审视,从不止于表面的光鲜。佑驾创新赴港IPO,尽管为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憧憬,也同样将公司置于放大镜下。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市场竞争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所有参与者卷入其中。

高估值与财务挑战佑驾创新高估值,建立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前景之上。从2014年成立至今,公司营收实现了从数百万到数亿的跃迁式增长。这一惊人速度,似乎在向市场宣告其业务模式的成功和市场广泛认可。然而,在这光鲜的营收数字背后,佑驾创新的盈利能力却并不乐观。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连续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39亿元、2.2亿元和2.07亿元。

连续三年的净亏损数字同样醒目,且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这一矛盾现象不禁让人质疑:佑驾创新的财务健康状况,是否真的如营收数字所展示的那样乐观?进一步剖析佑驾创新的财务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研发投入的双刃剑效应显现无遗。其高额的研发投入,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佑驾创新的研发支出分别为0.82亿元、1.39亿元和1.50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逐年上升。即便在2023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研发投入的绝对数额仍在增加,这无疑对利润空间构成了压力,短期内实现盈利的难度随之增大。在自动驾驶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佑驾创新还面临着成本控制的挑战。面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公司必须在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加剧。面对特斯拉、谷歌Waymo、百度Apollo等巨头,佑驾创新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和品牌影响力上展现竞争力,而这需要持续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拓展投入。此次IPO为佑驾创新提供了市场扩张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使用募集的资金,选择哪些市场进行重点突破,都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在市场竞争的漩涡中,刘国清的每一个抉择都至关重要,他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做出明智的抉择。面对这样的挑战,佑驾创新的IPO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光时刻,也是对刘国清及其团队战略决策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资本市场,每一次IPO都宛如一场策略棋局,参与者们带着各自的筹码,期待在这场竞技中赢得胜利。正如棋手在棋盘上谨慎地走每一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资本市场,唯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参考资料:华科男《抢抓智能驾驶风口,这位华科男冲刺港股IPO!》上海证券报《冲刺IPO!阿里CEO现身股东榜》

0 阅读:216

投资家

简介:聚集数百万投资者,关注资本市场与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