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和龙里交界处,藏着一座200多年古寺,前主持比丘尼身世凄凉

黔程历史 2024-04-08 15:15:15

贵阳和龙里交界处,有一座200年古寺,是我所遇见的最纯粹的佛教寺院,前主持比丘尼身世凄凉,如今只剩徒弟一人,陪伴他的,是几条收养的小狗。

一路上,黔程拜祭一座古墓,祭奠那位中国近代教育先驱;探寻一个古堡,寻觅明朝永乐传奇;徒步一个湖泊,欣赏喀斯特石笋;最后到达那座古寺......

一、李端棻墓

01.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中国近代教育,李端棻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清道光十三年(1833),李端棻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如今贵阳勇烈路那儿,还立了一块介绍李端棻的书状石碑。

幼年时,李端棻父亲去世,母子两人相依为命,幸有叔父李朝仪照顾,视如己出,待其甚厚,并带到京城亲自培养。

李朝仪:贵筑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咸丰年间协助僧格林沁抗击八国联军,最后官至顺天府尹,光绪七年(1881)病逝于任上。

清同治元年(1862),李端棻考取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擢内阁学士。

李端棻后来历任山西、广东、云南、四川及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及顺天乡试、会试总裁,全国会试副总裁。

光绪十五年(1889),李端棻历广东乡试主考官时,十分赏识年仅17岁的梁启超,点为乡试第八名。

光绪十六年,梁启超赴京师参加会试,就寓住在李端棻家。

梁启超初到北京,一口广东话,交流十分不畅,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即李朝仪的女儿)就教他说北京话。

李端棻特别赏识梁启超,于是做媒,将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两人于光绪十七年(1891)在北京完婚。

题外话:贵阳“刘统之先生祠”门额题字由康有为所题,就是刘显世(刘统之之子)通过李端棻关系,由梁启超请康有为题写的。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公车上书”事件爆发,全国共1300多举人参加,最后有603人在《上皇帝书》上签名,毕竟有风险,所以一半多人没有签名。

因为李端棻暗中支持甚至参与谋划,李端棻四位堂兄弟以及诸多门生均参与,签名的603人中,贵州籍举人就有95人,几乎达到六分之一!

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端棻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倡建新式学堂,虽获得光绪皇帝支持,但受到守旧大臣阻挠,未能得到推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光绪破格擢任李端棻为礼部尚书(一品大员),由李端棻倡建的京师大学堂也成功创建,这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了。

李端棻是中国近代教育先驱,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

戊戌变法失败后,李端棻因向光绪皇帝引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慈禧所怒,被革职流放新疆。

其实,李端棻作为戊戌变法的核心之一,慈禧对他的处理已经算是开恩了,估计和李端棻已经65岁高龄也有一定关系吧。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端棻流放途中被特赦回贵阳。

回到贵阳后,李端棻与人创设贵州第一所师范学校——贵阳公立师范学堂,就是今天贵阳学院前身;又联合士绅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就是今天贵阳一中前身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1907),李端棻去世,享年75岁。

李端棻无子,过继其从弟李端榘之子李葆忠,李葆忠葬李端棻于今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

02.李端棻墓

前往永乐乡途中,路边有指示牌,李端棻墓旁边是其妻子墓。

这儿是李端棻家族墓地,附近遗存有李端棻为其祖父所立的一根华表。

在李端棻墓附近,就是李端棻中学,校内有李端棻展览馆,但因是假期,校门没开,所以我没能进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春天永乐看桃花,到李端棻墓来瞻仰这位教育先驱,是一件很应时、应景的事。

二、永乐堡

01.屯堡小知识

贵州卫屯堡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以屯官姓氏命名:如孟官堡、程官堡、郝官堡、窦官堡等;

二是以开屯长官命名:如袁方堡、秦旗堡、胡朝堡、陈亮堡等;

三是以原本地名命名:如龙洞堡、洛湾堡、青岩堡等;

四是以出产特产命名:如李子园堡、杨梅堡、酸汤堡等。

一般而言,屯堡主要有两种设计思路:

一种是轴线式布局,整个村寨用轴线切割成两到三部分,轴线顶端就是寨门。当敌人进攻时,可以通过村寨街道机动调配,迅速阻击敌人。这种布局比较适合村寨建在一大块平坝的那种。

另一种是点线面分割布局,整个村寨以某点为中点(即“点”),向外辐射出纵横交错的小巷(即“线”),小巷形成各自独立的区域(即“面”),每条小巷既能单独防御又可相互配合形成整体防御。这种布局比较适合地形复杂的山顶、半坡类。

02.永乐堡

永乐堡命名比较特殊,因创建于永乐年间(1403-1424),就直接用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来命名。

这种命名方式其实也常见,我们有时游玩寺院时,看到寺名为“开元寺”,就说明此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用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作为寺名了。

永乐堡的设计属于点线面分割布局方式。

永乐堡的“中点”,就是“永乐山”山顶平台,即如今的永乐小学处。

围绕山顶平台,在半山腰上修建城墙(矮墙),开四门,形成内堡,堡内建有玉皇殿、马王庙、五显楼等建筑,这是屯堡人的精神载体,是他们族群意识的集中体现。

在内城墙外面,修建有外城墙,形成外堡,所以永乐堡实际上是内外两堡的布局结构。

内堡居住的是屯堡将士的上层和大户人家;外堡居住的多是平民阶层。

遗憾的是,玉皇殿、马王庙、五显楼等建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彻底毁坏,如今仅剩内城墙残垣断壁,四座城门中,也仅剩西门形单影吊!

文保碑

内城墙

西城门(内侧)

西城门(外侧)

寨内还遗存一些传统民居,从样式来看,属于典型的布依族传统建筑;从一些遗存朝门来看,当初都是大户人家。

布依族传统建筑

遗存朝门

一半80年代土墙一半90年代砖墙

即将消失的传统民居

三、永乐湖

01.石笋沟水库

1975年,在贵阳与龙里交界的永乐乡,建造了一座小水库,主要用于对下游农田的灌溉用途。

库区面积约14万平方米,大坝长约160米,高约73米,因水库内有两个石笋,所以就叫做“石笋沟水库”。

02.永乐湖

乡村旅游兴起后,石笋沟水库改名为“永乐湖”,开辟为一个景区;不过如今已经废弃了。

水库大坝

水库下游

水库上游

水库中两个石笋其实是喀斯特孤峰,从下游往上看,内侧石笋特别像一只狮子。

从中游看,特像一条行驶的船;从上游看,“船头”正在劈波斩浪!

水库不大,不久就走到上游尽头,水库消失于一条小小的峡谷中。

我一直感觉对面山腰中间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感觉是人工形成的“崖道”,但却找不到上行之路。

在对岸水库边上沿路前行,最终走到道路尽头,千层页岩的中间,长出了一棵灌木,真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

游玩提醒:

虽然小车可以直接开到水库边上,但水库边上公路为单车道,因无人打理,两侧茂密灌木已掩映公路;我开车到水库边上,前行数百米后,只好倒车而回,甚为狼狈!所以,建议在森林宽敞处停车,步行到水库游玩吧。

四、观音洞寺

01.观音洞寺

观音洞寺处于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与黔南州龙里县醒狮镇交界的尖山坝,山脚为永乐乡境内,山上属醒狮镇境内。

观音洞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因尖山洞内有一天然钟乳石,形似观音,故得名“观音洞”,寺以洞名,即为“观音洞寺”了。

寺院建好后,因为动乱被毁,如今已是三次重建。

1991年,黔灵山弘福寺方丈释慧海大师派弟子释正德来此主持,重修寺院。

如今,观音洞寺归龙里县管辖。

我开着小车穿过村庄,沿着山间小公路,颇费周折,方找到观音洞寺。

后来发现,寺院对面正在修建一条公路,如果从新建公路处走,则非常容易到达。

停好车后,沿着上山小道上行。

观音洞寺

由此山路上行

快要到达寺院时,几条狗叫了起来。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比较害怕狗,于是犹豫是否继续。

这时,一个大师从房屋里走了出来,轻言细语对我说:不用害怕,它们不咬人的。

我看见一条小狗全身“癞皮”,生过很重的病,于是询问。

大师告诉我:这条狗是他从路边捡到的,当时快要死了,他捡了回来,又养活了。

我顿时对大师颇有好感,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师对有情众生予以体恤,不以生老病死为别,确实让人感动。

寺院不大,左边为简易厨房,中间有一些功德石碑,石碑的后面有个较大的“佛”字石刻。

右边为三间房屋,供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属于那种乡间小寺。

观音洞:

观音洞不大,里面供奉有观音菩萨,以及西方三圣等,佛像高大庄严。

见到西方三圣,我估计观音洞寺之前可能传承净土宗法脉,但我没有细问。

洞中上方有水不断下滴,下方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蓄水池,水池已溢满流出。

出洞的时候,大师叫我看洞口的一尊山神石像,说是观音洞寺最古的物件了。

由此,我猜想此洞以前可能是祭祀山神之所;道光年间,僧人来此修建成了寺院。

02.僧侣往事

参观完观音洞后,大师邀请我入屋一聊。

大师祖籍为四川,自幼出家,师傅是一位比丘尼,两人相依为命,可以说大师是其师傅养大的,师徒之间感情深厚。

大师师傅是贵州省一位杨姓主席的女儿,杨姓主席妻妾众多,大师师傅最后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后来大师师傅被家人从寺院骗回家中,就再也没有被放回寺院。最后只剩大师一人艰守小寺,直到现今。

黔程按:估计杨姓主席为杨森,杨森为四川广安人,1945-1948年间任贵州省主席。杨森一生妻妾成群,公开的就有12位之多,儿女更是多达43人。杨森家规严苛,有的妻妾被他逼疯,备受摧残,其中一位还被他打死。

我问大师:房子旁边有一大缸,是干嘛的?

大师说:这是他师傅的瓮棺,后来师傅再也没回来,所以一直放在那儿,实际上也就没有用上。

我之前心里其实也隐约猜到了此物为瓮棺,只是从大师那儿印证一下,然后向大师了解到了瓮葬如何使用的知识。

释尊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大师师傅一心遁入空门,已脱离七苦,还为自己准备了圆寂瓮棺,却被家人强行带回家中,终究没脱离“求不得”,令人不免唏嘘!

寺院下方,是大师自己种植的庄稼;右边不远处是新建的寺院建筑。

大师说:新建寺院需要很多钱,但建筑商要价太高,他给不起,只好停工了。

我本来计划只在观音洞寺停留1个小时,结果不知不觉过去了3个小时。

临别时,我给了观音洞寺一点功德,这是我到寺院游玩捐得最多的一次了。

大师赠我一根红布条,祈愿我出行平安,还坚持抓了一把糖果给我,然后又给我留下电话,说寺院就他一人,有时会外出,我下次来时如果他没在,就打他电话。

我询问大师,是否可以为他拍一张照;大师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叫我等等。

原来大师是去换掉一身布衣,隆重了穿上了僧袍!

面由心生,大师内心或许有些隐忧,自然感觉到了脸上;但是,那张脸非常和蔼慈祥,很让人产生亲近之感!

照片中,大师身后就是那条差点病死于道,为大师遇见,然后带回寺里疗伤养活的小狗。

我把大师照片放在本篇旅游笔记中,当时未曾询问过大师可否。

因缘性起,我此意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观音洞寺一游,那儿是佛教的净土,纯粹而干净!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李端棻墓: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松山小阜半坡上)。

02.永乐堡: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永乐村(永乐小学附近)。

03.永乐湖: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羊角村(与龙里交界处)。

04.观音洞寺:黔南州龙里县醒狮镇廖家田村(与贵阳永乐乡交界)。

0 阅读:0

黔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