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与骨质疏松、骨转移

欣欣看健康 2024-06-03 12:33:10

大约80%多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处于早期,不包括骨转移的情况。随着早期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很可能会遇到骨质疏松的问题。同时,对于乳腺癌骨转移,也是我们需要关注、探索的问题。

✍岁月变化

女性的骨密度在大约30岁前后会达到一个峰值,随后直至绝经前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一旦进入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会迅速下降,骨丢失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

绝经最初的几年里,每年骨丢失量大概在2%-3%左右,之后,骨丢失的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在每年0.5%-1.0%的水平。

骨丢失的过程其实就是骨质疏松发生的过程。

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是骨骼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为严重的是,骨质疏松还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高风险部位。

✍双刃剑

雌激素,➡️它不仅能够抑制骨质破坏,还有助于促进骨质致密化,对骨骼健康具有积极影响。但是,➡️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却可能成为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愈后复发的风险因素,⚠️一把“双刃剑”!

当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在体内结合后,便会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刺激肿瘤发生、发展。因此,内分泌治疗其实就是通过阻止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实现抑制肿瘤复发、扩散的目的。

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与雌激素竞争性同受体相结合,让雌激素无处作用于癌细胞。所以,他莫昔芬并不会改变体内原有的雌激素水平,也就不影响骨质疏松的情况。

乳腺癌绝经前患者,体内的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降低雌激素水平往往会用到卵巢功能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他莫昔芬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治疗,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联合阿贝西利。

乳腺癌绝经后患者,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转化过程需芳香化酶帮忙。因此,对于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不论是卵巢功能抑制剂还是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但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即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严重骨丢失,➡️引发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

长时间的久坐和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骨骼负担减轻,同时骨密度逐渐下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干扰骨骼的正常代谢,而酒精则会抑制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加速骨质的流失。

碳酸饮料中含有高量的磷酸,过多摄入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导致骨质变薄、疏松。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保持骨骼健康,我们应该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锻炼,戒烟限酒,适量饮用碳酸饮料,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让我们拥有更健康、更强壮的骨骼。

✍补钙和维生素D

钙,骨之基石,要补!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也要补!怎么补?

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而言,由于身体特殊的生理阶段,她们对钙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因此,➡️推荐这些患者每日摄入1000至1200毫克的钙质,以满足身体所需。大多需要钙剂补充,在补充钙剂时,也应注意控制摄入量,避免过量,过量的钙摄入同样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维生素D有促进钙的吸收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骨骼的强度和密度。一般来说,每日➡️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应在400至800国际单位(IU)之间。对于那些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等的人来说,为了更有效地改善骨骼健康,维生素D的摄入量可以适度增加至800至1200IU。

✍骨改良药物

目前,骨改良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可以维持骨骼的健康状态。预防性用药推荐静滴唑来膦酸。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包括自然绝经、人工绝经(比如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剂、或双侧卵巢切除术),推荐常规使用唑来膦酸,每次4毫克,每6个月一次注射,并持续治疗5年,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帮助患者维持骨骼的稳定。

对于未绝经的患者,考虑骨质密度检测并评估骨质疏松情况。若骨丢失情况较为严重,推荐唑来膦酸治疗,每次4毫克,3-6个月注射1次。

✍预防骨转移

骨转移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较小、疾病分期较晚以及组织分级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孕激素受体阳性时骨转移发生的情况要少一些,而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乳腺癌出现骨转移的可能性要高一些。

⚠️早期乳腺癌预防骨转移的最基本措施无疑是术后规范化治疗。比如术后要不要辅助化疗?对于复发风险较高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或者芳香化酶抑制剂要不要联合阿贝西利?内分泌治疗时间要不要延长?规范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包括骨转移的风险。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认为,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具有预防骨转移的作用,并且还可能对内脏转移产生预防效果。指南推荐每次4mg,每3-6个月使用一次,持续使用2-5年的时间。

参考文献:

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骨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0 阅读:135

欣欣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