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野四大兵团战力排名:王牌第9兵团独一档,7兵团垫底

妙之评过去 2024-05-05 04:58:41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一直都是关内牵制国军作战的主力部队,巅峰时期的华野坐拥16个步兵纵队,论番号数量比在东北的林总12个纵队还多,更不要说中原的刘邓和彭总的西野了。

而在改编成三野之后,这16个纵队也被整编成步兵军,16个步兵军一共分为4个兵团。

分别是:

王建安的第7兵团、陈士渠的第8兵团、宋时轮的第9兵团、以及叶飞的第10兵团。

那么在三野的这四大兵团中,到底哪一个战斗力最强,这些兵团和其他野战军相比,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来解读三野四大兵团,究竟实力如何?

四大兵团司令

四大兵团组成历史?

1949年1月22日,也就是陈官庄杜聿明集团被歼,淮海战役圆满结束不久,从总前委回到华东的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老总,就马不停蹄跑到徐州附近的贾汪地区,一方面传达了军委和总前委,关于后期即将到来的渡江战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也针对江北根据地的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华东已经统一成一片的情况下,部队的整编问题。

其实早在1948年11月,辽沈战役期间,军委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野战军番号整编的问题,最终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实行。当时华野按照军委的整编计划,被改编成第三野战军(以下简称:三野)。

三野三大话事人

到了2月9日,经过野战军司令部和华东军区以及军委多方人事协商之后,2月9日,正式发发布华野全面改编成3野的官方书面报告。

在三野的组织结构中

“陈老总担任三野的司令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和第二副政委、谭老板担任第一副政委,参谋长是原华野副参谋长张震……”

而最让人瞩目的是,华野各纵队也改编成新的番号军,1-13纵、加上吴化文、何基沣和张克侠等起义部队,以及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等华野纵队,组成了16个军,番号为20-35军。这16个军隶属于上述的4大兵团。

在三大战役后接受表彰三野部队

王建安第7兵团。

该兵团下辖

第21军、22军、23军和35军。

在这里面头号战力自然是粟裕叶王陶三大纵队里面的23军(4纵),4纵的威名自然不用多说,无论是在华中野战军时期,还是在华野时期,都一直是粟裕用于野战的头号主力之一,首任军长陶勇更是被人称为“拼命三郎”。

在作战中23军尤其擅长穿插和迂回歼敌,在华野里面,也就1纵能和他们在野战中相媲美。

其实除了23军之外,出身鲁南的22军(3纵),也同样是华野六大主力之一,擅长于攻坚作战,当年洛阳、开封这样国军重兵把守的坚城皆被其攻破,被誉为“陈军长袖子里面的小老虎”。

而剩下的21军(2纵)和35军(鲁中南纵和吴化文起义部队混编),在战绩和资历上要差一些,苏北出身的21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更多是打配合,而35军则是在淮海战役前冲地方部队升格过来的,和上述两支王牌军还有一定的差距。

22军洛阳营

在组建后的作战中,7兵团作为中集团在突破长江防线后,鏖战浙东和浙江腹地,主要负责浙江方向以及岛屿作战。

陈士渠第8兵团

前华野参谋长陈士渠,在七月分兵的时候就是兵团司令(陈唐兵团)。

当时8兵团下辖,

第24、25、26、34军。

这4个军里面,24军(6纵)和26军(8纵),名气和实力最大。这2个纵队的组合,可以认为是7兵团那两个主力军的翻版。

24军和22军一样,同样是粟裕叶王陶体系下,王必成的6纵,粟裕带出来的队伍,野战能力在我军各野战军中都是拔尖的存在,同样6纵也是如此。虽然未能入选6大头等纵队,但6纵的实力有目共睹,在孟良崮等战役中表现可圈可点。

而26将军和22军一直是陈唐兵团的双子星,从7月分兵之后,这2个纵队就一直并肩作战,亲密程度不输叶王陶三个纵队,作为地道山东部队出身,爆破攻坚是其看家本领,其战斗力和22军不相上下 。

解放战争时期三野部队

而25军(7纵)和34军战斗力相对比如前面两个,7纵是新四军7师改编过来的,根据地在淮北地区,参加过莱芜和孟良崮但表现不如其他几个军亮眼,在南麻作战的失利一度让其信心受挫,但但新式整军之后战斗力得到质的飞升,在配属刘邓攻坚双堆集期间,更是和敌军王牌18军血战大王庄,一战成名。34军可以看成在淮北的7纵后备部队与何基沣的77军起义部队整编而成,因为是新部队,战斗力一般。

第8兵团在渡江战役时期,配属粟裕的东集团,在渡江战役后,血战南京和上海等地,最后作为卫戍部队留守苏南和上海地区。

渡江战役期间的三野部队

宋时轮第9兵团。

该兵团应该算是4大兵团里面名气最响的部队,《长津湖》、《水门桥》就是以兵团扩编而成的志愿军9兵团为原型。

在组建之初,该兵团司令为宋时轮,下辖

20、27、30、33军。

20军和27军,为该兵团,绝对主力部队,前身分别是华野的1纵和9纵,两个初代司令员叶飞和许世友更是上将军衔。这两个军在华野一个擅长野战,一个擅长攻坚,在攻击力上非常逆天,而且这2个纵队,几乎没有缺席过华野成立后所有的打仗,每次硬仗,粟裕都会选择这两个军作为尖刀部队。

解放战争期间的27军

第30军,前身是华野12纵,是再往前追溯就是华中12纵,属于次主力部队,根据地是淮南,作为后来成立的部队,一直坚持在苏北进行游击战。而33军则是渤海纵队改编而成,是一支年轻但战斗力不俗的部队。

9兵团在渡江战役时期,配属给谭振林的中集团,随后相继参加郎广战役和上海战役,是华野的尖刀部队,在1950年左右,担任三野渡海作战尖刀兵团的任务。

叶飞第10兵团

叶飞第10兵团,最开始成立的时候,下辖

28、29、31、32军和两广纵队。

但后来两广中队归属四野打回广东,其主要还是下辖4个华野军。

渡江战役的10兵团

在这4个军里面名气最大的无疑是28军(10纵)和31军(13纵)。

28军可以算是华野,乃至于各大野战军纵最能打阻击战的部队,有“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说法。该军被粟裕评为6大主力之一(末位),是三野一线主力军。而31军,别看番号要后于28军,但它才是第10兵团绝对的攻坚和进攻主力。

31军(13纵)可以说是 二线部队逆袭的典范,作为胶东根据地出来的部队,13纵一路逆袭,在胶东保卫战和山东反攻中的表现甚至还盖过了老大哥9纵(同样来自胶东),在济南战役当立头功(济南第二团),只不过因为辈分而作罢,在淮海战役期间,粟裕特别喜欢用其作为进攻主力,当年追击黄百韬,就是31军占领曹八集,让黄百韬最终成为瓮中之鳖。

粟裕让13纵占领曹八集

第29军前身是华野11纵,在这里需要注意,在外线作战中活跃的11纵实际上是临时配属给华野的中野王秉璋的11纵,华野11纵是一支地道的苏北队伍, 在整编成华野11纵前,是华中12纵,属于次主力部队。

直到淮海决战时期,才配属到野战军主力,参加徐东阻击战,且表现出色。32军则是胶东军区地方部队组建而来,和31军、27军是兄弟部队。

胶东地区的我军部队

四大兵团谁更强?

其实有关于这4大兵团的排序,可以从上述这些部队中的介绍,可以看出端倪。

这里就直接放结论:

9兵团>8兵团≥10兵团>7兵团

毫无疑问,9兵团就是这四大兵团的带头大哥。

能同时拥有华野攻坚最强王牌以及野战最强王牌,宋时轮心心理估计乐开花了。

要知道这两个军就是华野进攻最强的军,一直以来都有1纵和9纵到底谁是华野最强王牌的瑜亮之争。虽然配属的华野12纵战力较弱,但渤海纵队的战斗力算是在二线纵队中比较强的存在,虽然这里面也夹杂着张克侠的起义部队。

王牌9兵团部队

而在第二梯队的比拼上,其实还在7兵团和10兵团之间展开。

这两个兵团都有自己拔尖的主力,第24军和26军,对上28军和31军,确实难以取舍。

如果从历史战绩上来说,无疑是8兵团这两个军更强,但31军后来居上,在后期风头盖过了24军,26军相对于28军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这一点上来说,10兵团这两个军更强一点,但也在毫厘之间。

真正角逐的是在二线这两个军上。

25军在淮海战役期间,完全打出了自己“7”这个番号该有战绩,实力上升的很快,而另一边的32军则是胶东出身的部队,胶东部队的含金量显然不用多说,在这一点上,25军赢在战斗经验和整体实力。至于34军和30军对比,双方半斤八两。

因此8兵团是≥10兵团。

上海战役期间,精锐的三野部队

再说第7兵团,其主力的22和23军是绝对的王牌部队,这一点毋容置疑,但其吃亏在二线的21军和35军身上,这两个军在二线军里面算是比较年轻,有待作战考验的部队。

那么在三野内部,排除了序列的三野四大兵团在战斗力上,能在全军野战军中占据一个什么地位呢?

先来说说头等的第9兵团。

在三野内是王牌的9兵团,自然也全野战军中也是头一等的存在。

而作为全军头一等的兵团,自然是四野的4大兵团——萧劲光12、程子华13、刘亚楼14和邓华15兵团。

当时这4个兵团的兵力都在15-20万之间,而第9兵团则是在12-13万人之间, 但拥有2大王牌军的加成,可以抵消这些兵力上的劣势。

解放广州的四野部队

再说第二梯队的第8和10兵团,其战斗力水平可以和同期的二野4兵团、以及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相差不大,实力要略胜于的二野第3和5兵团。

至于最后的地7兵团,则是和上述二野其他兵团持平,但要强于一野的几个兵团。

当然,以上这些排序仅仅是以的1949年2月成型初期的三野四大兵团进行排序,后期因为各兵团所辖军的调整,也导致各兵团司令不同。比如1950年巅峰时期 9兵团所辖4个军(20、23、26和27军),皆是王牌部队,其战斗力要强于同时期4野的其他兵团……

2 阅读:1657

妙之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