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四野两广纵队及各师师长、政委都有谁?后来结局如何?

孤云看过去 2024-04-21 20:58:52

两广纵队由原在广东地区的东江纵队主力与珠江纵队、韩江纵队、粤中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组成,他们长期在华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6年7月从广东海运到达山东胶东,加入了华东部队序列。当时,这个纵队只有三个团,总共3000余人,1947年8月改称为两广纵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豫东、济南和淮海等重要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拨归第四野战军序列,参加了解放广州的战役。

今天,老丁叔就和大家说一说:1949年,四野两广纵队及各师师长都有谁,后来结局如何?

一、纵队司令部

司令员:曾生

曾生是广东惠阳(现深圳)人,1910年生,身为一名澳洲的爱国华侨之子,少年时代赴澳洲上学,18岁回国考入中山大学预科,后入该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在大学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先后加入中国青年同盟,突进社、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力社等中共外围组织,担任了中山大学员生工友抗日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学生抗日联合会主席等职务,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因此他也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不得不潜往香港,做了一段时间的海员。

1936年4月,曾生回国入中山大学复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香港创办海华学校,培养了大批青年抗日骨干,先后任香港海员工会组织部长、工委书记。1938年冬,受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委派回惠宝地区组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并任总队长。

此后,曾生先后担任广东人民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东江纵队司令员。1945年8月15日,他被朱老总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的代表。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和中共中央的指示,曾生率领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党委副书记兼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广州军分区第一政委,交通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11月20日去世,享年85岁。

政委:雷经天

雷经天是广西南宁人,1904年生,作为一名辛亥革命元勋之子,在学生期间就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特别是考入厦门大学之后,他就是厦大的学生领袖,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宣传科长,不久又派到国民革命第6军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36军1师政治部主任,后调到叶挺的第11军担任团党代表。

雷经天是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等三大起义的人,又是(1928年、1930年和1931年)三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的人,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对党对革命前途没有丝毫的动摇,还参加了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庭庭长、院长,南下第三支队政委等职。1946年调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次年调山东任两广纵队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雷经天先后任最高法院中南分院院长,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上海社科院院长,1959年8月11日去世,享年55岁。

副司令员:王作尧

王作尧是广东东莞人,1913年生,黄埔军校燕塘州分校第七期毕业,1935年参加革命,在国民革命中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受组织派遣回到东莞组织抗日武装,先后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兼武装部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队长,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副参谋长,两广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二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副司令员、广东军区副参谋长、广州防空司令部司令员,中南军区防空军、沈阳军区防空、武汉军区防空、广东省防空、中南军区防空第一副司令员,武汉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1990年7月3日去世,享年77岁。

参谋长:姜茂生

姜茂生是广西凤山人,1911年生,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后被派往国军中从事兵运工作,曾生动一批国军士兵加入红军,红军主力长征后,他调回到闽南第8团,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曾任红3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1纵队3支队连指导员。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他先后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2营4连指导员、连长,皖苏支队第一营教导员,3纵8团参谋长、团长,军部特务团政委,苏中军区第5特务团团长,华东野战军6纵18旅52团团长、18旅参谋长,两广纵队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西玉林军分区司令员,容县军分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参谋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12月11日去世,享年74岁。

政治部主任:杨康华

杨康华是广东广州人,1915年生,在中山大学就读时参加革命组织,曾任广州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东南特委宣传部长,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江纵队政治部主任,广东区委粤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华东军政大学第五大队政委,两广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珠江军分区副政委,珠江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广东省副省长、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校长,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1年10月31日去世,享年76岁。

政治部副主任是刘田夫。

刘田夫是四川广安人,1908年生,1934年加入中共,后他受党派遣,进入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后改第四战区)司令部战地服务队,开展抗日救亡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转入广东地方从事党的组织领导工作,先后任中共西江特委书记、中区特委书记,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中区纵队政治部主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 ,珠江、中区抗日部队副政委、政治部主任,两广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广东高雷地委书记,粤西区党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秘书长,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省长等职。2002年4月21日去世,享年95岁。

后勤部部长:郑少康

郑少康是广东香山人,1918年生,19岁参加革命工作,当政治交通员和联络员,曾活跃于中山、澳门等地,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第七战区挺进第三纵队第7支队第2大队大队长、中共中山县五区委书记,斗门县游击队大队政委,番禺县人民抗日义勇队大队长,珠江纵队第2支队支队长,华东军政大学中队长,两广纵队团政委、后勤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珠江支前司令副司令员,粤中行署副主任,佛山地委书记,佛山专署专员,茂名市委书记、市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事务局局长,中国(广州)对外贸易中心总经理、董事长,中国对外贸易(集团)开发公司总经理,他是创办“广交会”的主要成员。1917年去世,享年99岁。

后勤部政委由纵队直属机关政治部主任关山兼任。

关山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粤中地委副书记,江门市市委书记、市长,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博罗县杨村农场生产科长、场长等职,后不详。

二、两广纵队辖有两个师:第1师

师长由纵队司令员曾生兼任。

政委是罗范群。

罗范群是广东梅县人,1917年生,在就读于中山大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大学生支部书记、中共广州市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广州市委书记,中大毕业后,他先后任中共中区特委书记,珠江三角洲中心县委书记兼珠江人民抗日游击指挥部政委,广东中区纵队政委,广东(中区)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粤中区特委书记,东纵临委党务委员会书记,华东局党校党委委员兼二队支部书记,河北省建屏县洪子店区委委员兼土改工作组组长,华北军政大学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两广纵队1师政委,首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汕头市军管会主任、市委书记、市长,粤东行署主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广东省委统战部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副省长兼财委主任,惠阳地委副书记兼惠阳市革委会副主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兼市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94年8月14日病逝于广州,享年77岁。

第2师

师长:何宝松

何宝松是广东兴宁人,1911年生。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先是随第19路军参加淞沪抗战,后又随154师460旅参加淞沪会战,此后又两次参加粤北会战以及粤东汕头及广西等地的抗战,先后任国民党陆军第2军军部少校参谋,陆军第154师460旅中校参谋主任、上校团长,157师团长、副师长、少将师长等职。1949年1月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先后任解放军第24师师长、两广纵队第2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珠江专署副专员、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民革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大副秘书长兼法制委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02年去世,

政委由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兼任。

参考资料:《第四野战军》(中共党史出版社)

0 阅读:365

孤云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