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二野第17军及各师师长、政委都有谁?后来结局如何?

孤云看过去 2024-06-20 16:44:40

二野第17军是由中原(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而来的。

1947年8月,为适应解放战争战略大反攻的形势需要,冀鲁豫军区奉命以独立第1、第2、第3旅在河南省鄄城地区改编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员由王秉璋担任。1949年2月,参加了淮海战役的第11纵队开赴到河南项城城区准备渡江战役时,奉命与冀鲁豫部队组建成第17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

接下来,就和大家说说:1949年,二野第17军及各师师长、政委都有谁?后来结局如何?

第17军军部

军长:王秉璋

王秉璋,1914年出生于河南安阳,15岁考入西北军无线电学校,后在第二十六路军通信营当兵,1931年12月随部在宁都地区起义并加入了红军,先后任红一军团第1师司令部参谋,补充团团长,教导营副营长,红一军团司令部军事教育科代科长、作战科科长,随中央红军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王秉璋先后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3旅(343旅)副旅长,代旅长,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六、第十一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豫东指挥部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7军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王秉璋先后任空军参谋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兼七机部部长,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国防科技委第一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5年9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政委:赵健民

赵健民,1912年出生于山东冠县,1932年参加革命,在抗战全面爆发前一直从事党的地方组织工作,曾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工委组织部部长、代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1937年后开始进入八路军工作,先后任冠县游击队政委、10支队营长,八路军129师新8旅营长,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司令员,第二野战军5兵团17军政委、政委兼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赵健民调地方工作,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兼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铁道部副部长,山东省委第三书记、省长、省监委书记,济南钢铁厂第二书记、副厂长,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政府党组副书记,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三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三机部顾问组组长,航空工业部顾问等职。2012年4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副政委:萧元礼

萧元礼是江西万安人,1909年生,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红军。曾任红十五军团第73师3团政治处主任、第8团政委、红十五军团教导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70团政训处主任、政委,延安部队艺术学校政委、南下第1支队1大队副政委、湘鄂赣军区第1支队政委,中原军区第2纵队13旅副政委,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副政委,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33旅、第31旅政委,第二野战军17军副政委、赣东北军区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五分校政委、第二十四步兵学校政委、江西军区第二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3月21日,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参谋长:刘星

刘星是安徽萧县人,1914年生,1934年在就读清华大学时参加革命,抗战全面爆发后投笔从戎,先后任鲁西北抗日游击司令部第10支队东进梯队政委、8支队政委、鲁西军区二分区(运西)政委,冀鲁豫区鲁西北地委书记、鲁西北军分区政治委员,第五地委书记、五军分区政委,第11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17军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刘星转业地方工作,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西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华北局经委主任,国务院第6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2004年3月21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0岁。

政治部主任:裴志耕

裴志耕是河北大名人,1907年生,1927年参加革命,从事党的地方组织工作,曾任大名县委书记,张家口地委书记。抗战全面爆发后,奉命组建抗日武装,先后任濮阳县独立团政委,冀鲁豫军区武装动员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第2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独立2旅政委,晋冀野战军第11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17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兼遵义军分区第一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解放军空军学院副政委,空军政治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后勤部部长由王耀华担任。

第17军下辖有三个师,分别是第49师、50师和51师。

第49师

师长:汪家道

汪家道是安徽霍邱人,1916年生。1930年,年才14岁的汪家道就参加了红军,虽然年纪小,但他还是随红25军走完了长征路,后任红15军团骑兵团政治处主任。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115师344旅687团副营长,太行军区独立游击支队大队长,冀鲁豫军区新3旅第8团副团长,八路军第二纵队教导第7旅19团副团长、团长,冀鲁豫第五军分区独立团团长,冀鲁豫第十三(水西)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7纵队第20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11纵队31旅旅长,二野第17军49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第13军、第16军副军长,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省委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3月27日,汪家道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76岁。

师政委:况玉纯

况玉纯是湖北黄安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89师264团营教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八路军第129师第2兵站站长兼政治指导员,骑兵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团长,冀鲁豫军区九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21旅旅长,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1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7军49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贵州独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副部长、后方工程建筑部副部长、营房管理部政委、营房部部长、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4月18日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第50师

师长:胡华居

胡华居是四川达县人,1914年生,1933年参加红30军,曾任红军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冀鲁豫军区游击第4支队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3大队代政委,冀鲁豫军区新编第3旅7团政治处主任、代政委,冀鲁豫军区五分区7旅20团政委,冀鲁豫军区第l纵队第3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第11纵32旅旅长,第17军第50师师长兼政委、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贵州省军区镇远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济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9年4月15日在济南逝世,享年65岁。

师政委:卿正兴

卿正兴是湖南邵东人,1910年生,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军总政治部保卫局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冀鲁豫军区一分区、六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3旅副政委,11纵队33旅副政委,第17军补训师政委、50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第5兵团后勤部政委,东北军区驻丹东办事处政委,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黑龙江军区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87年10月病逝,享年77岁。

第51师

师长:闵学胜

闵学胜是湖北黄安人,1914年生,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31军73师279团司令部侦察股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先后任129师386旅772团营长、团参谋长,18团团长、新四军5师15旅旅长,中原军区第1纵队3旅参谋长,陕南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军区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2纵队35旅旅长,冀鲁豫军区独立3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7军51师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闵学胜先后任铁道兵师长,志愿军铁道兵新建指挥所副司令员,铁道兵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3月12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9岁。

师政委:崔子明

崔子明是山东泰安人,1903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曾任泰安二区区委书记,后因从事革命工作被反动派抓捕入狱,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被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的崔子明即刻投身抗日事业中,在津浦铁路以西的夏张一带组织抗日武装自卫队,开展抗日斗争,成为泰西抗日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先后任抗敌自卫团驻夏张办事处主任,泰西地委委员兼敌工部部长,晋冀鲁豫野战军2纵队4旅副政委,泰西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独立1旅政委,二野第17军51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调地方工作,先后任西南建工局副局长兼四川省重庆市建设局党委书记,西南地质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云南省地质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云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任省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6年在昆明病逝,享年83岁。

参考文献:《第二野战军》(中共党史出版社)

0 阅读:31

孤云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