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许世友离任,有人趁机搞事批判,王近山拍桌怒吼三个字解决

百年小人物 2024-06-22 14:56:18

百年人物志,每天发布历史类文章。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

许世友是个耿直坦率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经营东北,不少将领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申请赶赴东北参加革命工作。

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兼海运总指挥的许世友,奉命将六万多军人运送到了葫芦岛。许世友知道东北将有大仗要打。

于是,他找到即将北上的萧华,对他说道:“现在正在往东北运兵,一看就是有大仗,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去东北。”

萧华笑着问道:“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军区的司令员了,还能扔下一切,说走就走?”

许世友听后,大手一挥,高声说道:“怎么不行。你随便给我安排个职位,大小无所谓,能打仗就行。”

萧华知道他认真了,劝说道:“你就别来乱弹琴了,几万人渡海,都要靠你许司令呢。”

没想到,许世友冲着他挤眉弄眼,悄悄说道:“你放心,我早就准备好了。船、棉衣都有,就算我不在,别人一样能指挥。而且,我已经给自己留了一套棉衣了。”

萧华见劝不动,安慰他说:“我也是刚刚才接到去东北的命令。你再等等,说不定你留的那套棉衣真能用上呢。”

至此,许世友只好放弃了给萧华当兵的想法,呢喃道:“那我只好再等等了。”

从这件趣事中,足以窥见将军是一个耿直、纯粹的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许世友从不在乎自己的官大官小。

1958年10月,为响应毛主席号召,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来到了某部位于浙江宁波白峰海防前线的六连当兵。

许世友刚到连队时,很多士兵都习惯性地称呼他“首长”,帮他整理军务。但许世友一再强调“不要客气,严格管教我。”

渐渐地,战士们意识到许世友是认真的,便不再对他特殊照顾,许世友对此很是满意。此后,他跟所有普通的战士一样,积极投入训练、参加练兵演习、站岗放哨。

期间,许世友还参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劳动。同战士们一起参加收割晚稻的工作。冬天,为了兴建大坝,许世友又赶到工地用扁担运送泥土沙石。

许世友不仅跟战士们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而且还与当地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这一时期,许世友每天早上都会早起给房东家里扫地、挑水。然后才会出门和战士们一起操练。

多年后,当地的老百姓回忆起许世友将军在这里居住的经历时,还称赞他“为人和蔼,没有官架子,更没见过他搞特殊。”

许世友下连队当兵结束,准备返回军区工作时,战士们都十分不舍,村里的老百姓还自发前来送行。这让许世友很是感动。

在很多人眼中,许世友将军是个粗人。但实际上,他是个粗中有细,很精明的人。而且这种精明,也让很多人都看不透。正因如此,许世友才在历次波诡云谲的政治运动中成功保护了自己。

1967年8月,许世友受到冲击,面对严峻的形势,住在27军无锡的军部招待所里的许世友心急如焚,身体也出现了各种病症。后经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许世友来到了位于大别山的后方医院休养。

虽然毛主席已经为他说过话,而且这里还有部队保护,但许世友心中仍然很不踏实。

1967年8月17日,杨成武给许世友打来电话,对他说道:“我正在上海陪‘客人’,‘客人’要见你,一会儿有专机接你。”

许世友一听,当即明白杨成武电话里“客人”的真实身份。

果然,当许世友来到上海后,终于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明确对许世友说:“你回南京军区去,就说南京军区党委是可以信任的。你将这话进行传达,就说是我毛主席说的。”

这一时期,在毛主席的关心下,许世友得以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保护了自己。

1973年12月12日,在毛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八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命令。

根据这一命令,南京军区的许世友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的丁盛则担任南京军区的司令员。

此后,许世友在广州度过了六年工作和生活的时光。许世友住在董必武曾经住过的地方——广州市留园7号。

这一时期,许世友变得安静了下来,除了开会外出之外,他几乎都待在这里,不仅减少了散步的时间,就连最爱的打猎也不去了。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许世友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阅读《红楼梦》时,他更是认真。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握着铅笔勾勾画画,每天看完都要将精彩的片段背下来,然后再在大家的面前“卖弄”一番。

除了读书外,许世友在这里还找到了“赚钱”的门路。他当时居住的地方种着一排排白玉兰树。他发现,一到开花的时候,就有园丁将地上的花瓣收集起来带走。

一天,许世友好奇地问园丁:“为什么要收集这些花瓣呢?”

园丁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卖掉它们能多几个零花钱。”

几天后,工作人员奉许世友命令采摘玉兰花,并将它卖到了收购站,换取了一切钱财。许世友便用这些钱为工作人员改善了伙食条件,并送给他们一人一件新衣服。

虽然许世友逐渐适应了在广州的工作和生活,但他内心深处,仍然时刻想念着南京。同样,在南京军区有着不小影响力的许世友虽然已经离开,但关于他的各种声音依旧此起彼伏。

1974年,在南京军区召开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突然提出要批判许世友,并指责他“独断专行、不听从中央指挥”等问题。

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刚赴任不久,虽然他并不赞同也不支持这些声音,但为了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他并没有立即翻脸。

不过,时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的王近山听不下去了,他当众怒拍桌子,猛然起身,眼神凶狠地盯着挑拨是非的人,大声吼道:“散会吧。”

说罢,王近山便大步走出了会议室。

会场的大家见状,也一个个起身,走了出去。其实,王近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但当时,参会人员却都没有反对,也没有议论他的做法,反而跟着他散会了。独留下挑拨是非之人尴尬地站在原地。

王近山跟许世友同生共死,并肩作战几十年,他坚信老战友的人格和品行。因此,对于外界的种种声音,他并不相信,而且这些人只一味叫嚣,却始终拿不出任何证据,更叫人气愤。

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中,王近山能够不顾自身处境,仗义执言,许世友在听说了这件事后,心中十分感动。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南京病逝,终年63岁。追悼会现场,许世友亲自赶来参加,送别老战友最后一程。

参考资料:时代报告2022年10期、文萃报·周二版2020年21期 、《老年生活报》、《人民政协报》、红岩春秋2016年12期、《天津日报》、《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7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8年8期、党史博览2009年6期

0 阅读:0

百年小人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