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孩子成绩好不好,一眼就看得出来,有这4种明显的表现

杉杉评育儿 2024-01-07 23:47:02

昨天在小区的公园里面发生了有趣的一幕,三个四年级的孩子在玩耍,大概八点的时候,有个妈妈就找来,一路骂骂咧咧把孩子带回去了。那个妈妈说“人家他们俩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可以放心玩,你个每次考倒数的,还好意思跟人家一起玩,给我回去写作业”。

只剩下另外两个孩子了,他们俩说到“还好我妈妈从来不这样,她一直以来让我自己安排好时间”,果真玩到了八点半闹钟一响他们就走了,在这期间家里人也没有找来。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发现一个特别的规律,凡是父母容易崩溃焦虑大吼大叫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怎么样,反而那些看起来脾气很好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小学霸。现实很扎心,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只要习惯养好了,成绩都不会太差。特别有这4种习惯的孩子,都是潜在的学霸。

阅读的习惯

参加多次中高考改卷的言芳老师曾说过:“当前的政治主观题可以当阅读理解题做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占优势。换句话说,阅读不好的孩子不仅语文拿不了高分,政治、历史,甚至需要读懂题意的数学等理科成绩也会受影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影响孩子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能够滋养孩子的成长。

自律的习惯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自律是很多学霸必备的品质,自律的孩子能够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不用总是父母催着学习。他们目标明确,不会因为外界的因素改变,有努力的方向,不会轻易的迷失。

独立的习惯

2014年,中国科学研究院对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比例提高了27 倍,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但是这组数据背后也证明了当代父母对孩子的“盛宠”,不仅让孩子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容易让孩子在实现上也形成依赖的心理。

独立能力差的孩子遇事习惯了寻求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容易放弃,一个不会进行深度思考的孩子,在学习上很难能拿到好成绩。

专注的习惯

李玫瑾教授曾说: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专注力。为什么这么说?我突然想到电视剧《小欢喜》磊儿和方一凡在英子家做试卷的场景,方一凡在里面一会抠脚一会儿咬指甲和旁边认真专注的磊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如同方一凡的妈妈所说的“人家磊儿用15分钟的时间做了一张试卷,磊儿用15分钟的时间做了一个美甲”。

现实当中很多这样的孩子,同样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专注力差的孩子很容易走神,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习效率低,做什么事都不能进入心流的状态,导致什么事都很难做好。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孩子越到高年级就能越显露出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小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会一直延伸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孩子的一生。那么应该如何在小学阶段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大家可以对照于敏老师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来做,书中把小学六年进行分割,对孩子每一年级的身心特点进行深入的解剖和分析,再给出了实用性的养育技巧,以及这个阶段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哪些对应的学习习惯。

比如孩子到了三年级以后,随着学科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孩子会开始变得磨蹭,那要怎么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首先要知道孩子磨蹭背后的心理,是因为学习难度增加不想学习,还是没有形成时间观念,又或者是因为学习环境太吵等等,随后再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更改,书中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作者总结是从教了26年的优秀教师,书中用到的案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里面的经验也是作者多年教学的总结,适合所有的孩子,建议所有的家长都去看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0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