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现在刺激楼市,到底刺激了谁?

聊夜深 2024-05-31 11:32:55

五月份,楼市新政霸榜热搜。

就在上海发布楼市新政之后的24小时,广州和深圳也开始跟进。三个一线城市都下调了首付比例。目前,北京也正在酝酿楼市新政。

重磅楼市政策密集发布,会达到预期效果吗?

01、降首付成趋势

从楼市新政看,降低首付比例正成为趋势。2016年,广州首套房子的首付比例为30%,到了2024年,广州首套房子的首付降低至15%,少了一半。假设500万的房子,首付就可以少75万。

▲ 图源:pexels

广深新楼市政策,除了降低首付看点之外,利率下调也成为看点之一。广州取消了房贷利率下降,也就是说,在广州买房,利率的调整更加灵活,买房者可以拥有一个更加划算的利率。

目前深圳和上海的利率保持一直,都调整为LPR-45BP。但广州已经跟随517政策,取消了利率下降,未来其他一线城市取消利率下限也有不少可能性。

看看周边国家,比如日本。日本房子的首付比例低至10%,对于个别情况,还能实现0首付买房子,买房条件非常宽松。日本利率长期维持在1%以下水平,低利率对买房者来说也具有吸引力。

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正在不断下跌,2023年,存款利率实现3连降,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经降低至1.95%。

一个低首付比例和低利率的时代即将到来。

至于限购方面。深圳,本市户籍买房没有落户年限以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年限要求。非本市户籍居民需要购买3年社保,非限购区域,需要购买1年社保。

而广州,非本市户籍,只需要购买6个月社保就可以买房。在所有一线城市中,广州的购房条件最为宽松。

频繁出台新政就是为了破现在楼市僵局,让楼市活起来,尽快去库存。未来新房市场必然会减少供应,更多为量入为出。

2023年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4%。其中,商品住宅投资下降5.9%。珠三角核心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6%。

02、买家连夜下定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某大厦相关负责人,称新政策出台后,已经有多个客户在夜间八点多下定,希望尽早锁定房源。

买房的人只会静悄悄地卖,但不买房的人总喜欢在网上很大声发表意见。

新政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主要看政策是否能真正打到目标客户的痛点。此次新政明显是为刚需人群准备的,就比如深圳,针对限购区域,依然有交足三年社保才能购房的要求,并没有完全放开限制。

很多人疑惑,到底什么算刚需呢?很多刚需房都是为结婚准备。结婚生子之后,家庭成员变多,生活空间变小,很多人对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结婚等级数为927.33万对,到了2022年减少到683.50万对。在连续多年下降之后,2023年回升到768万对。

虽然结婚人数呈现减少趋势,但总有人要结婚对不对?到了2023年不还有768万对人结婚吗?在这些新婚人群中,在结婚前,大部分人要准备买房。

▲ 图源:pexels

笔者采访了身边多位在20来岁就买房的朋友,普遍的说法都是父母要求买房,给出的理由是,不买房以后谁嫁给你呢?于是,就糊里糊涂上车买房,父母提供一大部分首期,自己每月还贷款。

从结婚数据,从我国的传统婚姻文化看,房子对一部分人来说依然是刚需,刚需仍然存在。

在一线城市,首次买房,很多人考虑的都是“老破小”,毕竟财力有有限,如果能降低首付比例,甚至取消利率下限,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不少诱惑力。

结合近期的以旧换新政策看,有这样一条置换逻辑,刚需人群上车买老破小,市区内老破小房东置换新房。

如果这条逻辑走通,新政策可以明显提振市场,加快一二手房子流通,缓解房地产商资金压力。

03、借鉴新加坡房地产模式

新政可以去掉一部分库存,但真正根治房地产的顽疾,需要调整模式。新加坡的房地产模式被认为具有参考价值。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面积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截至到2022年,人口有564万。2021年的新加坡人口密度为7691.9人/平方公里。2022年,我国广州的人口密度为2588.1人/平方公里,深圳为8888.7人/平方公里。

比较看,新加坡和深圳的人口密度相当,土地少,人口多,住房紧张。如果房子价格只由市场定价,很多新加坡人可能没房住。

为了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新加坡推出了政府组屋项目。新加坡有80%的人住在政府组屋,一般家庭工作四年就能买得起这种房子。

▲ 图源:剪影AI

很多人问,组屋价格为什么这么便宜?

第一,新加坡有强制性公积金制度,它有充足的资金去建设廉价组屋,同时也能提供优惠的贷款和补助给居民买房。

第二,新加坡拥有国有为主的土地制度,这意味新加坡政府对土地的使用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为了保证组屋量足且价廉,它能以低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建屋发展局。

另外,它还有交易保有并重的税收制度,以累进制和差别化税率抑制投机,避免组屋价格过快上涨。

是不是所有国家都能采用这种模式呢?NO!很多国家的财政根本支撑不了这种房地产模式。

该模式需要很多钱!钱!钱!数据显示,2021/2022财年,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赤字高达46.8亿新加坡元(人民币257.47亿元),约相当于当年GDP的0.7%。

不过,虽然增加了赤字金额,但却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提高了新加坡人的幸福感。

除了廉价组屋,新加坡也有其他类型的房子,比如私人公寓。这类公寓面向高收入人群,价格是组屋的四至五倍。这类房子居住环境舒适,也有投资价值。

新加坡有高端房,也有保障房,它们各自再自己的体系里面完美流通运转。一个弹丸之国,土地寸土寸金,却没有一个房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出台新政,让有刚需的人尽快上车,楼市才能活起来。一旦去库存成功,再真正落实保障房。房地产才能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

1 阅读:1277
评论列表
  • 2024-06-02 08:22

    现在价格还是非常高的,不可能一步跌到位,还有漫长的下跌过程。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价越高消耗购买力越快,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不降价他们拿什么买?

  • 2024-06-02 13:32

    刺激了之前买房的,贷款利息那么高,心里极度不平衡

  • 2024-06-04 04:37

    商品房和组屋之间的差距,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比如,同一地段,单价1万的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5000,组屋是1000,组屋单价6000。

  • 2024-06-03 09:29

    请上车,车费好说

  • 2024-06-04 09:37

    首付百分之五,按接二百年,谁都要

  • 2024-06-04 08:23

    反正不是我

  • 2024-06-05 14:26

    刚把乡下老房子钩了重建,从钩机钩旧房开始至三层主体结构做好,每平方米成本685元!所有包括在内!

  • 2024-06-03 22:57

    在找接盘侠。

  • 2024-06-05 14:53

    新加坡政府不会跟着炒房客一块儿赚钱炒房!

  • 2024-06-03 08:24

    现在炒房客手里的房子特别多,他们在等着你们去解放他们,我没有钱,不会去凑热闹。

聊夜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