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斯大林也怂过:看到贝利亚远远走来,他顿时心如死灰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2-11 20:10:25

斯大林在位时的苏联,似乎是一段辉煌时期。他带领国家击败德、日,二战取胜。

但战争背后,斯大林也有怯懦时刻。

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德军的猛攻,即便权力在握的斯大林也颇感压力。苏联高层百般抵抗,但收效甚微。

斯大林私下流露出失落,曾叹息:“列宁交付的国家,竟可能毁于我手!”他在别墅隐居数日,贝利亚等人前来报告时,斯大林恐惧至极,以为是来逮捕自己。

二战中斯大林也怂过:看到贝利亚远远走来,他顿时心如死灰

阴影与光明:从布列斯特到二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骤然浪潮中,1918年2月,德军对苏俄发动全面进攻。

面对危局,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中央作出艰难决断,同年3月在布列斯特与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以领土和赔款换取暂时的和平,从而保护了脆弱的苏维埃政权。

此举赢得宝贵时机,为红军组建和经济恢复铺平了道路。11月,德国革命爆发,苏俄废除了这一不平等条约。

数十年后,历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在斯大林档案馆发现了一批关于二战初期的原始文件。

这些文件揭示了斯大林在二战初期不利形势下,曾考虑与德国和谈,并可能签订一份“新布列斯特和约”。法西斯德国的强攻使苏联遭受重创,斯大林的战略失误导致苏军惨败。

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斯大林和核心领导层曾想效仿列宁,与德秘密和谈,以争取反攻时间。

然而,希特勒的自大和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斯大林放弃了该计划。

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直到近年才被俄媒披露。

1941年6月22日,历史的车轮发出了尖锐的嘎吱声。

这一天,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启了一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军事行动。

德军以惊人的力量——181个师、20个旅、约550万壮士、4980架飞机、4300辆坦克和47万门火炮——对苏联发起了突如其来的袭击,无情地砸向了毫无防备的苏联。

在这场突袭中,苏军领导层对于德国法西斯可能的背信弃义行为严重估计不足,可谓措手不及。无论是军队的战备状态、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还是战争资源的储备和防御体系的建设,都远远没有完成。

而斯大林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抱有着近乎幻想的信任。当战争的阴影笼罩苏联大地时,斯大林的内心却依然不愿接受德军入侵的残酷现实。

即便在最高统帅部下达的首个反击德军的命令中,也明确禁止苏军越境还击。斯大林的这一决策,无异于在暴风雨中让苏联失去了反击的锋刃。

他甚至还在6月23日,也就是德军入侵的次日,指示负责外交的莫洛托夫与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进行了最后一次官方会晤。

在这次会晤中,斯大林仍旧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两国间的冲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切实际的乐观:“我们两国之间发生的冲突完全可以用和平谈判的途径得到解决……”   

挣扎中的斯大林

当时莫洛托夫重返斯大林的办公室,感到四周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仿佛能洞穿他的心灵。

莫洛托夫带着一种不安和焦虑,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边,语气颤抖,几乎无法整理思绪:“舒伦堡大使通知我们,德国政府已经向我们宣战了。他们找了个借口——声称是为了预防苏联正准备的进攻……”

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后,身体仿佛失去了支撑,无力地靠在椅背上,眼皮低垂,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但很快,他又猛地睁开眼睛,怒火在他的眼中燃烧。

他的目光像利箭一般在室内扫视,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凌厉的愤怒。

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莫洛托夫身上,那个曾在此室向他列举种种理由,坚称希特勒绝不会两线作战,坚信我们至少还有一年甚至两年时间的莫洛托夫。但现在,那些时间又在哪里呢?

室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最终,斯大林的喉咙发出了沙哑的声音,含糊不清地说:“咱们把事情搞砸了……”莫洛托夫深深叹息,沉重地回应:“是的,我们大家……都把事情搞砸了……”

“列宁交给我们的国家,就要在我们手中断送了。”斯大林的声音平时就低沉,这句话更是仿佛从胸腔深处发出,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无力。

莫洛托夫之前从未见过如此低沉的斯大林。这位一向以铁腕治国、严厉无比的领导人,此刻却显得异常沉重。

莫洛托夫深吸了一口气,咬紧牙关,声音低沉而坚定:“列宁曾在强敌面前成功地保卫了苏维埃俄国……” 斯大林的眉头微微一动,他的目光落在莫洛托夫身上,明白对方所指的是1918年的布列斯特和约。那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苏俄在德军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割地赔款,却换来了苏维埃政权的生存空间。现在的情形似乎有些相似。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与希特勒签订一个新的布列斯特和约?”斯大林问道,声音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意味。莫洛托夫轻轻点头,表示同意。

斯大林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作出了决定:“我们可以与希特勒进行谈判。条件,哪怕对德国稍微有利一些,也无妨。但关键是,我们该通过什么途径向德国传达这一意图?在这种时刻,任何泄露的风声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莫洛托夫眨了眨眼,提出了一个方案:“两天后,德国外交官们将通过土耳其回国。舒伦堡大使也在其中……”

斯大林思索片刻后说:“那就让舒伦堡传达这个信息。你替我起草一封私人信函,寄给希特勒吧……”

悬于绝境,历史决断

在严峻形势下,斯大林与莫洛托夫、贝利亚等苏联领导层开始考虑与德国签订新的《布列斯特和约》,希望通过让步换取喘息时间。

这是一种效仿列宁的策略,旨在争取时间,调整战力以反攻。

然而,斯大林的内心矛盾:一方面,面对不利的战局,他认为必须暂时让步,另一方面,他希望苏军能继续苦战,争取更好的谈判地位。

为此,苏联秘密启动了与德国的接触。

在这一过程中,贝利亚肩负重任,他在指示其心腹巴维尔·苏多普拉多夫时强调,这些活动必须私下进行,不能代表官方。

与此同时,斯大林在朱可夫汇报莫斯科防御情况时,表现出焦虑。

他对贝利亚说:“拉夫连季同志,请您找办法探讨与德国单独签订‘新布列斯特和约’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让出波罗的海、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部分地区。”

战争爆发不久后,一名名为戈尔哈尔特·盖盖尔的德国外交官,实为苏联的潜伏特工,离开了苏联。在战争的紧张气氛中,苏联的间谍网络活跃起来,向莫斯科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

其中一份由贝利亚接收的报告透露,德军内部有许多官员和军事领导者并不支持入侵苏联,尽管获得了初步的胜利,他们急切希望与苏联达成和平,以避免陷入两线战争。

这份报告使斯大林异常兴奋。他迅速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指派莫洛托夫会见保加利亚大使,希望其促成苏德停战;二是让贝利亚携带一封密信给希特勒,以寻求和平。

同时,苏联特工开始散布莫斯科急需和平的消息,并声称苏联不信任英国,不愿与英方签订条约。

这些策略似乎取得了一定效果。

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迅速将这些信息汇报给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后者安排他与希特勒会面。

但希特勒已被胜利冲昏头脑,对这一历史性消息不予重视,甚至严厉斥责舒伦堡。希特勒坚信,德军将很快占领莫斯科,迅速结束战争。

希特勒的这一态度导致局势发生巨变。舒伦堡不久后被撤职,斯大林寄予厚望的密信也被他私下扣留。

帕夫连科少将,曾任《军事历史》主编后来揭露,当德军在二战中发起了名为“台风”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向莫斯科时,苏联领袖斯大林发出了矛盾的信号。

一方面,他激昂地呼吁苏联军民誓死捍卫莫斯科,誓言“决不让纳粹的血手玷污列宁的陵墓”;另一方面,斯大林却仍在秘密尝试与德国达成停战协议。

这种双重策略显示了斯大林在面临巨大压力时的复杂心理。

然而,来自柏林的消息却是沮丧的。

1941年10月12日,德军统帅部发布了一道决绝的命令:“元首已决定:不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对所有试图保卫莫斯科的人坚决消灭!”

贝利亚从柏林带回的答复更是令人绝望:希特勒根本无意谈判,因为他坚信苏联即将被征服。

这一回应使斯大林心情跌入低谷。一向以稳重著称的他,开始被悲观情绪蚕食,连日来的紧张和焦虑在与人交谈时难以掩饰。

他似乎也感到了一丝“做贼心虚”,甚至透露出一度担心自己会被逮捕的忧虑。

在那个充满不确定和危机的时刻,即便是像斯大林这样强势的领导者,也无法完全掩饰内心的恐慌和无助。

斯大林寻求和谈的初衷,可以追溯到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身处苏联领袖的位置,他不仅要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还要为整个国家的未来着想。

在这种背景下,他的决定,虽然在某些历史评价中可能会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他的意图是为了保全国家,为了苏联人民的生存和繁荣。

苏联最终战胜了强大的第三帝国,成为了抗击纳粹暴政的英雄。这是历史的结果,也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象。

参考资料:

张联芳. 浩劫与辉煌 第二次世界大战演义之四 黑色的卍,红色的星[M]. 1993

湮没在历史中的“新布列斯特和约”   王作化

27 阅读:17438
评论列表
  • 2024-02-14 14:27

    谁也别笑话谁,蒋介石不是也签订过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但是蒋介石也从没想过投降和放弃

    墨辰 回复:
    拖延时间以换取变局
  • 2024-02-12 22:53

    胡编乱造

  • 2024-03-22 15:45

    都不是好东西

  • 2024-03-21 09:01

    嗨,巴巴罗萨,雅利安人万岁

  • 2024-03-28 17:28

    缓兵之计,不可耻。一切为了最终胜利。

  • 2024-02-22 12:40

    邪恶

  • 2024-04-08 14:20

    开头这个是不是看了赫鲁晓夫回忆录了?这段只有1赫鲁晓夫有,莫洛托夫同志,朱可夫同志回忆录根本没这个内容,胡说八道吗这不是

自由的百灵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