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现代化后勤,清军为何能翻越青藏高原,成功反击尼泊尔?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6-30 17:46:5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叶炜华

编辑|t

引言

十八世纪末,当时的尼泊尔军队入侵西藏,乾隆皇帝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派出了一支超过一万人的军队,其中大部分是八旗兵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索伦兵。随着清军的入场,战事开始毫无悬念地朝着西藏方面倾斜。

一万人的人吃马喂不是个小数目,后勤也不像现代军队可以空运,那么清朝军队凭什么能够翻越青藏高原,成功反击尼泊尔军队呢?

(尼泊尔使臣入京朝觐乾隆皇帝)

一、打仗拼的就是后勤

高原作战对于清军来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后勤问题。

刘邦曾经问韩信,自己能够带多少兵,韩信说不过十万尔。刘邦又问韩信可以带多少兵,韩信说自然是多多益善。

很多人认为,带兵自然是越多越好,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带一支一百人的队伍,和带一支一万人的队伍,虽然人数只提高了一百倍,但是对统帅的要求却提高了一千倍不止,所涉及到的后勤管理难度更是上升了一大个维度。

(韩信)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绝对不是一句夸张的话,好在为了完成这次远征,乾隆派出的将领是福安康和海兰察,福安康的父亲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一直以来都受到乾隆的青睐,乾隆算是福安康的姑父。

而海兰察则是索伦营出生的老将,和小自己一辈的福安康在几年前还曾一起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最重要的是,两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

(福安康)

我们要知道,带兵打仗并不是旅游观光,福安康和海兰察并不是把这批清军人带到战场就完事了。

士兵也是人,也需要吃饭喝水,也会生病。这批清军的军粮从哪几个县调,征调多少民夫,调粮的时候能利用多少水路节省人力成本,这些都是大问题。

(古代民夫运粮)

同时由于清朝主要依赖的陆地交通工具还是骡马和手推车,运输效率极低。

在一场普通战役中,在完全陆运的情况下,一百石的粮食运到前线只能交五石,因为剩下的九十五石在民夫来回的路途中就被消耗了,何况还是青藏高原这种极端环境,别说古代了,放在现代那也是物流噩梦,大家买东西时常都能见到“西藏不包邮”这几个字。

三国时期诸葛亮之所以北伐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蜀道难,还没有来得及扩大战果后勤就已经撑不住了,只能班师回朝。

而清军要面对的那可是青藏高原,后勤难度比蜀道剑阁还要高了不止一个纬度。

(青藏高原)

除了粮食问题外,清军的铠甲和兵器问题也很重要。

一场大仗下来,刀砍崩了,铠甲坏了是常有的事,何况那个时候的战争已经开始动用火炮等重型火器了,把沉重的火炮运送到青藏高原上也需要消耗不少人力。

(运粮推车)

而清军的后勤工作还包括阵亡者的抚恤,伤兵的医疗,这些问题单是想想就感到复杂不已。只要有一项做不好,都会影响清军的战斗力。

二、清军的后勤管理其实很健全

诸葛亮通天之才也拿可怕的后勤成本没有办法,而清朝军队却可以在青藏高原上如履平地,这并不是说丞相不行。而是因为清朝军队占了主场优势和时代红利。

清朝军队是在本土作战,单这点就能节省不少运粮开支。军粮并不需要持续不断地运往前线,而是提前通知军队沿途经过的县,在沿途就可以设置多个兵站,征调地方资源得到补给,不需要千里运粮。

(八旗兵)

到了西藏之后,由于清朝贵族一直以来都和西藏统治阶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何况这次作战的目的也是帮助西藏赶跑侵略者,所以也和之前一样,可以直接在西藏本地补给,而不需要让民夫爬上青藏高原。

在得到了充分后勤保障之后,福安康开始大展拳脚,不过由于是远程作战,福安康也只能尽全力速战速决,要不然战士们可能就得在青藏高原上找草根野菜吃了。

首先他找到了大批西藏本地人当作行军向导,这样部队就不会迷失在错综复杂的地形中错失战机,之后他又从俘虏的尼泊尔士兵口中套出关键情报,此时的尼泊尔是两线作战,不仅要对西藏用兵,还要提防西边锡金王国的入侵。

福安康和海兰察知道这一消息之后大喜过望,打算主动出击。

1792年6月23日,清军主动出击进攻尼泊尔境内,两天之后清军成功拿下了喀尔廓军队在尼泊尔境内的两个军事要塞,尼泊尔马南地区的查梅被清军占领。

随后,尼泊尔军队不得选择将西藏境内的大部分军队回撤。

(清朝索伦兵)

三天之后,6月28日,清军分兵又从尼泊尔人手中夺回吉隆县 ,此战歼敌六百多人,俘虏两百多人。

吉隆县是当时尼泊尔在西藏境内占据的最后一个县,这意味着尼泊尔喀尔廓军队彻底被从西藏打跑只用了五天时间,完全是碾压顺风局。

但是这还不算完,清军接着深入尼泊尔境内,一路高歌猛进差点打到尼泊尔的首都,后面是因为海拔太高和地形问题,福安康才求稳选择放弃,毕竟这场仗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而在这期间,清军的后勤一直稳定供应,从来没有拉跨过。

(乾隆)

三、战争的结果——大清再次以“德”服人

在充足的后勤保障和精明的作战部署之下,清军在对尼泊尔的战役中很快就取得了成效。

其实清军能够战胜尼泊尔军队早就在乾隆预料之中,因为在开头我们就说了,这场战役的大部分士兵是索伦兵,八旗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

加上出色的后勤管理以及可靠的将领,收拾尼泊尔人还是不在话下的。

(清反击廊尔喀入侵个西藏之战)

同时由于福安康和海兰察懂得因地制宜,通过层层推进和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在战术对尼泊尔人算是降维打击了。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乾隆时期的清朝军队在没有现代化后勤保障的情况下,仍能克服高原严酷的自然条件,成功进行远征并最终打败尼泊尔军队,巩固了清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参考资料:

[1]许肖阳.两次中尼战争(1788—1792)原因探析[J].西藏研究,2018,(06):25-31.

[2]郜耿豪.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的酝酿与初步发展[J].军事历史研究,2008,(01):95-102.

[3]军事后勤史.百科

0 阅读:30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