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雪中送炭,毛主席记了30年,后来开会时:海东同志来了吗?

观今品古 2024-06-30 15:02:44

前言

1969年,在党的九大召开之际,各地的代表们已经陆陆续续抵达了北京,而参加这次会议的名单中,却唯独缺少了徐海东的名字。

4月1日,徐海东躺在病床上,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忧虑与期待。就在这时,一位相关负责人匆匆走进病房,轻声问道:

“您能否出席今天的开幕式?如果身体实在不允许,可以向中央请假。”

徐海东听到自己可以出席的消息,之前的低落情绪一扫而空。他激动地表示自己就算是爬,也会爬过去的!

当天下午,徐海东带着氧气瓶,抵达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环视着四周,询问道:“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坐在轮椅上的徐海东,虽然身体虚弱,但听到主席的呼唤,他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连忙回答道:“到了!到了!”

主席见状,微笑着向他挥手致意。那一刻,徐海东的眼眶湿润了。

毛主席曾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那么,他与主席之间又结下了怎样的革命情谊呢?

“粗人也会打仗啊”

1935年9月,徐海东和刘志丹会师后,他们的部队合编成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团长,随后发动了劳山、榆林桥等战役。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毛主席即将抵达吴起镇。徐海东激动不已:“天天盼、天天想,毛主席终于来了!”

徐海东迫不及待地翻身上马,直奔军团部驻地,只想着尽快见到毛主席。一路上,徐海东骑着马,汗水浸湿了衣背,但他毫不在意。

到达驻地后,他急忙进屋洗去脸上的尘土,生怕以不整的面貌见到毛主席。

他们前后脚,徐海东刚进屋没多久,主席他们就来了。主席大步走向徐海东,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道:“海东同志,你们辛苦了!”

徐海东看着自己敬仰已久的人如今站在自己的面前,一时间难掩激动:“还是毛主席辛苦!”

随后,他向毛主席和彭德怀详细汇报了军团的工作和战斗情况。毛主席和彭德怀听得频频点头,对徐海东的工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

徐海东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挠了挠头,谦虚地说:“我读书少,就是个粗人。”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用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神看着徐海东:“革命不是绣花,粗人也能打出漂亮的仗!”

彭德怀也在一旁附和道:“我们都是粗人嘛,靠的就是这股劲儿!”徐海东被他们的亲切话语深深感染。

工作汇报完毕后,双方都要离开,各自奔赴战场了。临别之时,毛主席给了徐海东一部电台,方便后续的联络工作。

徐海东是窑匠出身,这些年走南闯北四处打仗,连个电话都没有,这下党中央一来,就有电台了!

随后,他又耿直的表示:“可是我不会啊!”对于徐海东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主席和彭德怀听后哈哈大笑说道:

“部队中有报务人员,他们都会使用,全权交给他们,你只需在一旁说就好了。”

双方告别后,徐海东再次投身到了战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向毛主席报告自己的战果了!

一张小小的借条

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抵达了陕北,他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后勤保障几乎已经耗尽,匮乏的物资让战士们陷入困境。这边位于陕甘交界,条件更是恶劣。

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不说,甚至连一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物在冷风中瑟瑟发抖,有一部分战士连鞋也没有,只好光着脚。

主席的心如刀绞,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须得赶紧想办法。主席连忙将后勤部长杨至成叫了过来共同商讨如何应对。

杨至成无奈地告诉主席,目前手头只剩下1000多块大洋,这对于7000多名红一方面军战士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怎么着还得再需两三千大洋,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去哪弄这么多钱成了当前的一大难题。

主席在房间里焦急地踱步,突然,他眼前一亮,想到了一个人——徐海东。

“我有个主意,徐海东他们那边的日子比我们稍微好一些,咱们不如找他解燃眉之急吧!”

随后,他立刻写下一张借条,最后署名“毛泽东”,交给杨至成。同时,他再三叮嘱杨至成,一定不能让徐海东同志为难。

早在之前,徐海东就给几位领导送去了一些棉衣了。现如今看到战士们挨饿受冻的样子,徐海东暗暗懊悔。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太不该了!随后立刻将查国桢部长叫了过来,询问财务状况,查国桢告诉他,还有7000块。

“啊!太好了!太好了!”听到这,徐海东眼前一亮,十分高兴,这样自己就能帮助主席,给战士们也填衣物了。

查国桢一脸疑惑地望着徐海东,他不明白徐海东怎么这么高兴,他向徐海东解释着:

“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买药品、买粮食、添置冬装都需要钱,这还不够呢......”

徐海东打断了查国桢的话,命查国桢留下2000大洋,其余5000全部交给党中央。

查国桢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地望着徐海东,拗了一下自己确定没有听错,对徐海东说道:

“这7000大洋是我们从长征开始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啊,谁也不舍得多用,您到现在也没添置一件大衣,部队......”

查国桢的声音一度哽咽,徐海东当然知道现如今钱是多么重要,他这么做也是出于他的考虑。

“我知道这笔钱对我们部队来说非常重要,但你有没有想过,毛主席开口向咱们借钱,就说明中央红军要比我们困难得多。

我们就算是不吃、不穿,也要保证他们度过陕北的第一个冬天!”

查国桢

徐海东的一番话,点醒了查国桢,他也不当这个“守财奴”了:“军团长说得对,我这就去办!”

这五千大洋一下子解了中央红军的燃煤之急,无疑是雪中送炭。多年后,毛主席在会议上再次提及此事时,依然感慨不已:

“多亏了徐海东同志,他的慷慨解囊为革命事业帮了大忙!”

“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休息期间,毛主席和贺龙在一旁谈笑风生,徐海东十分好奇,也凑过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好玩的事呢。

凑近一听,发现是说关于读书的事,徐海东心想,自己一个大老粗,也不懂,就不参与了,刚要离开,主席就叫住了他:

“海东同志,一块儿走嘛!”

三人一同在外面散步,主席询问着两人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这三本书。

两人都沉默了,没有回答,主席便开玩笑地说:“谁要不看完,不算中国人!”

贺龙急了,忙说:“没看过,没看过!反正我不是外国人!”

逗得主席哈哈大笑,徐海东坦诚地表示,没全看完,但这些书的情节内容多少知道一些。

主席听后笑道:“那你算半个中国人!”

1940年,徐海东正在汇报工作时,突感喉咙不适,紧接着,一股鲜血喷流而出,他当即失去了意识,昏倒在地。

起初,徐海东还在想着,自己好好养病,这样就能跟大家一同奔赴前线战斗了。

但这一次,却不一样。他发现,休养了这么长时间,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且时不时地吐血,虚弱到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了。

徐海东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毛主席虽远在延安,但时刻关心着徐海东的身体情况。

随后他收到了主席发来的电报,字里行间尽是对他的关切和问候,最后留下了八个字:“静心养病,天榻不管。”

徐海东喃喃自语:“静心养病,天榻不管......”他反反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主席的关心,总让他止不住地想落泪。

1969年,在党的九大召开之际,各地的代表们已经陆陆续续抵达了北京,徐海东却一直没有接到邀请。

深夜,徐海东躺在病床上,辗转反侧,迟迟无法入眠。4月1日,一位相关负责人匆匆走进病房,对着徐海东轻声问道:

“您今天能出席开幕式吗?如果身体实在不允许,可以向中央请假。”

徐海东之前的低落情绪一扫而空,眼里瞬间有了光,他激动地表示自己就算是爬,也会爬过去的!

虽然身体仍旧虚弱,但阻挡不住他想要见主席的心。当天下午,徐海东带着氧气瓶,抵达了人民大会堂。

待毛主席落座后,环视着四周,没有看到徐海东的声音,大声问道:“海东同志来了没有?”

坐在轮椅上的徐海东,听到主席的呼唤,他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连忙回答道:“到了!到了!”

主席见状,回头微笑着向他挥手致意。那一刻,徐海东的眼眶湿润了。而这也是他与主席的最后的一次见面。

不久后的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在郑州离世,享年70岁。

徐海东与主席之间的深厚革命情谊,是一段充满艰辛与忠诚的故事。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波折,始终坚守着信仰和初心。

在革命的道路上,无论是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还是环境的恶劣艰苦,都要保持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

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徐海东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屡建战功;也是这种信念激励着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始终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结语

徐海东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海东和毛主席之间的革命情谊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历史厚重感,更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资料

徐海东与毛泽东的深厚革命情谊.党史文苑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借钱”故事. 福建党史月刊

1 阅读:22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