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价格持续下跌,头部企业增长乏力,酱酒热已经成为历史!

阿海奇 2024-06-19 19:51:04

2018年至2021年下半年间,酱酒热潮翻涌,茅台当然也是功不可没。彼时的糖酒会上,酱酒是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各类“酱酒黑马”在糖酒会上大显身手。

反观近两年,酱酒持续降温,其声量也逐渐从糖酒会上淡去。尤其本届糖酒会上,不仅酱酒参展商大幅下降,就连相关行业活动、论坛等都鲜有声音。可以明显看出,酱香酒已经开始降温了,甚至是在一定方面遇冷!

茅台的价格变化:

2013年,茅台营收超过五粮液,开始稳居白酒行业龙头。2016年以来,飞天茅台涨势凶猛,终端价格从1000多元,逐渐涨到3000元左右,其股价价格也一度突破2000元大关。

纵观当时整个白酒行业,无论是五粮液、国窖1573、剑南春,还是异军突起的洋河,实际零售价都在指导价格以下。只有茅台的一些产品实际零售价超过了市场指导价。茅台的涨势如此惊人,使得飞天茅台成为当时高端白酒行业的第一名酒!

2015年之后,白酒市场开始回暖,市场对于茅台的需求陡然猛增,以当时茅台酒厂受限于产能,似乎远远跟不上需求,只能严控供应。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茅台的价格陡然攀升,对于各个地方进行配额供应。颇有当年计划经济时期,凭票供应各种东西的风采。

在当时的情况下,无论是茅台的股票还是产品实物,都被视为拥有了“金融属性”。在当时的消费者看来,只要是抢到了一瓶飞天茅台,那就等着升值就行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批人开始炒作茅台,说什么茅台具有稀缺性,为茅台价格攀升找理由。 

茅台价格持续下跌:

从2016年之后,茅台的价格都是稳定在3000元附近。不过随着2022年茅台董事长高卫东落马,丁熊军被拉来救急,茅台的发展出现了转机。丁雄军并不是茅台内部提升,而是由政府部门空降而来。

在丁雄军执掌茅台期间,茅台逐渐提高厂家直销比重,并跨界开发各种融合型产品,比如说开发了茅台冰淇淋、与瑞幸咖啡联动,出品了“茅台i”直购软件。

这些举措,虽然对于茅台业绩的增长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但是却有效抑制茅台终端价格的上涨,也触及到了经销商阶层的利益。并有人直言,丁雄军的做法破坏了茅台的金融属性,抑制了炒家对茅台的疯狂追逐。

自2024年3月份开始,茅台的价格开始陆续下降,散飞茅台的价格多次跌破2500元。有很多人把2500元称之为茅台的生死线,但其实这一价格并不是茅台的生死线,而是经销商的生死线。即便后来丁雄军被调走,由内部成长起来的张德芹执掌茅台集团,但依旧不能遏制住茅台价格的下跌。

根据6月14日早间披露的数据,原箱飞天茅台酒市场批价较前一日下滑145元至2550元/瓶,散瓶飞天茅台酒市场批价较前一日下滑190元至2230元/瓶。这一价格已经成为了近几年飞天茅台的历史最低价。

市场价下跌后,以赚飞天茅台差价为主的“黄牛”和“撸茅党”开始大批量退圈。不少“黄牛”均表示将停止收购飞天茅台。不少早前计划低价囤酒的消费者也转为谨慎观望,飞天茅台的二手市场并不乐观。

习酒、郎酒业绩放缓:

2022年之前,整个酱香酒行业打得火热,更是有着资本围猎茅台镇的现象出现。那个时候,一个稍微有点名气的地方酱香酒企业都敢大胆提出上市计划。由于在资本对酱酒行业炒作的严重,2023年初,A股将白酒行业列入了禁止上市名单。

可以说酱香酒行业从热到冷,除了飞天茅台的价格下跌,从其他酱酒企业方面早就出现了端倪。茅台镇变得冷清了,有酒厂出货量下滑50%,有销售月均收入1千块。不少资本在茅台镇盲目地扩产、投资,在酱酒3-5年生产周期下,2024年不少酒厂之前投产的酱酒到了出货阶段,近万吨酱酒卖不出去,库存已经放不下了。

此外,习酒和郎酒也有业绩增速放缓的迹象,以习酒最为明显。2015年,习酒开始从酒业“寒冬”中走出,实现销售20亿左右。随着酱香热的逐渐发酵,再加上茅台集团对习酒的扶持,习酒的业绩开始突飞猛进。

到2018年,习酒实现销售56亿元左右,2019年业绩达到了70亿附近。随后习酒在2020年一举突破100亿;2021年营收突破150亿;2022年又一举突破200亿销售。习酒业绩的逆天增长,强势赶超了舍得、水井坊、剑南春、古井贡酒等一众名酒。

2022年7月习酒从茅台集团独立,再加上酱酒行业降温,习酒价格倒挂现象越发明显。与前几年不同,2023年习酒并未对外披露具体营收。不过据名酒时空的了解,2023年习酒实现销售收入超220亿元,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相对前几年都放缓了不少。

郎酒也是一样的情况。2020年,郎酒营收为93.97亿;2021年销售回款超过150亿;2022年,郎酒的业绩也突破了200亿。这几年,郎酒一直在和习酒争夺酱酒老二,业绩上也是不相上下。

郎酒用了两年时间业绩增长了100多亿,但是在2023年却未公布业绩数据,只披露一句“公司回款、市场出货两项关键数据双创历史新高”。这种话都是纸面上的说法,说出来不过是为了维护面子。如果业绩真是大幅度增长,那说出来脸上也有面子,又何乐而不为呢?

国台、金沙业绩下降:

说到酱香热时期,崛起的一些酱酒品牌,国台、金沙和潭酒绝对可以值得一说。不过随着酱香热的褪去,市场对于酱香酒的反噬,在他们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7年之前,国台酒在业界基本没有什么知名度。2017至2020年,国台酒业营收分别是5.73亿元、11.76亿元、18.88亿元、40.05亿元。2021年,国台酒业更是号称当年业绩含税突破百亿。此时的国台酒风头正盛,更是与郎酒习酒争夺酱酒第二。

2022年,国台酒业绩开始大幅度下滑。在2023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根据2022年营收排名),更是没有看到国台酒业的名字。要知道在2022年度的榜单发布时,国台酒业还排在第四位。

在珍酒李渡发布2023年的业绩报告时提到,2023年珍酒营业收入达45.83亿元,同比增长19.9%,现已成为贵州最大的民营白酒企业。也就是说,国台酒业的业绩是在珍酒之下,这么说国台酒业业绩大幅度缩水确有其事。

除了国台,金沙酒业业绩缩水也是众所周知的。在被华润集团收购之前,金沙酒业对外宣称,2018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76亿元、15.26亿元、27.3亿元及60.66亿元。

但根据2022年华润方面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2021年,金沙酒业实际营收为8.78亿元、17.67亿元、36.41亿元。由酱香热引发的渠道热,导致经销商不断压货,金沙酒业之前所谓的业绩全是经销商的库存。在2022年被华润收购之后,金沙酒业的业绩并没有向预想中那样保持增长。

2023年上半年,金沙酒业实现营收仅9.77亿元,同比减少了51%,同时产品的价格“倒挂”又异常严重。华润方面的解释业绩之所以下降,是要帮助经销商去库存,这么说也不无道理。不过在降酒降温的背景下,金沙酒业业绩想要再实现高速增长,几乎不可能。

其他酱酒企业:

当然,也有一些知名的酱酒企业业绩仍然在保持高速增长,比如说贵州珍酒。一方面实现了在港股的上市,还有就是已成为贵州最大的民营白酒企业,从势头上来看还不错。武陵酒业,现在属于衡水老白干阵营,去年营收9.78亿元。虽然业绩不是很高,但是还没有看到业绩下降的趋势。

2024年一季度,岩石股份(上海贵酒)结束了延续三年的业绩暴增,营业收入一举减少71.94%,一季度营收不足2亿,净利润更是首次出现负值,公司解释称主要是“酒类销售减少所致”。

曾经凭借着“真年份”、“基酒大王”出圈的潭酒,在2020、2021年业绩从2亿暴增到17亿。2022年,潭酒的目标为42亿,但当年并未发布具体的业绩,应该是没有实现。不过潭酒历来有自己的风格,比较坚持自我,但酱酒的降温或多或少会给业绩带来影响。

4 阅读:1241

阿海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