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势如破竹,淞沪会战时如履平地,为何到1938年就如入泥潭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29 03:11:2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江雨潼

编辑|t

引言

在历史上,8月15日曾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那就是日本投降,在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的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也标志着我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事实上,最初选择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日本,认为自己的未来是“一片光明”的。因为他们最初侵华时确实表现的势如破竹,淞沪会战时更是如履平地,最终致使上海沦陷。

若是他们能以一直按照这样的速度,继续“横扫”下去,那么很快,其占领我国的愿望就能实现了。

(日本投降标志着我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

一、淞沪会战的转折

1937年的7月7日,在东北三省“掠夺”“蛰伏”已久的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原来,由于国民党前期的消极抗战和围剿共产党的行为,让日本觉得中国的政党已经没什么抵抗的能力,所以他们很快就能彻底占领中国。

资料显示当时的日本陆相杉川元,在给天皇的报告当中也声称,两个月内就可以结束战争。(引用)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将“上海”定为了“证明自己”的目标之一。而此时的蒋介石也渐渐意识到了日本的野心。在张治中的建议之下,调集兵力前往上海,准备应战,这就是著名的“淞沪会战”。

(杉川元)

在这场战役当中,我国和日本都不断的增加兵力,双方参战人数一度可达90万人左右,作战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尽管由于一定的人数优势,我国在淞沪会战初期取得了一定优势,但是在日军不断增援之后,还是落于下风,战斗非常惨烈。

总得来说,日本在淞沪会战当中,展示了自己的现代化作战优势以及作战能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他们是有备而来的。从伤亡人数来说,日本确实也证明了自己,在几个月的鏖战下,我国军队伤亡人数达到了25万人,而日军仅仅伤亡了4万多人。

相信看到这,不少人都觉得,照这种“一万打五万”就能轻松胜利的态势,日本人应该很快就能彻底占领中国。可是,在淞沪会战结束一年之后的1938年年末,“战局”就发生了变化。妄图以闪电之势攻下中国的日本,突然如同陷入泥潭之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扫荡之势的日军)

二、国共两党共同抵御外敌

原来,自淞沪会战之后,还发生了太原之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战役。而经历了这些战役之后,国民党终于愿意合作,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抵御外敌。

当中国共产党也加入了战场,战局就有了巨大变化。因为当时的共产党领导,意识到了日本想要快速拿下中国的想法。认为国土疆域的辽阔和人数的庞大,就是我们的优势。

(国土疆域的辽阔是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想着仅仅花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将日军彻底赶出中国,而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知道,相对于入侵者,我们更加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知道如何“作战”更有优势。后来,毛主席更是在《论持久战》当中指明,我国应该如何在战斗中以弱胜强。

对此毛主席强调:虽然日本人来势汹汹,但中国不会亡国,但也不会速胜。敌强我弱决定这场战争是持久战。持久战这一战略是拖垮日本军事力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引用)

(《论持久战》)

在两党合作,又确定了战略方针以后,我国与日本就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的时间是从1938年的11月到1940年的12月。

在此期间,发生了多场战役,日军的入侵之势也越来越迟缓。以1940年8月发生的著名的百团大战为例,当时的参展部队总数达到了105个团,耗时三个多月,消灭了2万多日军。

(百团大战)

而除了歼灭敌人外,百团大战针对铁路、桥梁、隧道的破坏,也对日本的进攻活动产生了很大的限制,甚至让其华北占领区的交通一度陷入了瘫痪中。

有人可能会说,被破坏了就继续建呗,反正日本的“准备”做得很充分。事实上,从前期日本的表现来看,他们确实还是比较富裕的。但殊不知,这已经是他们举倾国之力的成果。

以上,算是他们坠入泥潭的“外部原因”。而除了有外因,日本的内部也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他们之后的“行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淞沪会战中的日军)

三、后备供给出现问题

原来,随着投入战斗的时间不断延长,日本的军需物资也渐渐供应不上,更多都要依赖进口,这就加大了他们的财政负担。突然间从大口吃肉到转变到了只能喝汤,使得日军的战力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资料显示据美国国务院估计,当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军需物资有依赖从美国的进口,特别是日本所需的石油主要来自美国,例如在年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81%。(引用)

(日军的军需供给逐渐不足)

为了解决石油等资源问题,亦是觉得中国这块硬骨头太难啃。所以在1941年的8月,日本的陆军拟了《帝国陆军作战大纲》,当中提出要加速准备在亚洲南部地区对英美的进攻。简言之,就是抢英美的根据地,以此获得更多的资源,供给还在中国作战的日军。

资料显示1941年9月8日,参谋总长杉川元向天皇上奏的南方作战构想,确定的战争目标是“摧毁、占领英美在东亚的主要根据地,攻略荷属东印度,确立自存自卫的体制。”(引用)

(杉川元向日本天皇上书)

不难看出,前线战场的日军一直处在消耗状态,国土面积那么小又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再加上没过对日本的石油禁运令,这都使当时的日本焦头烂额。

总得来说,日军前后战力的反差,是各种原因共同造就的。当然究其根本,还是他们太狂妄了,弹丸之地竟想在几个月内拿下泱泱大国,这白日梦做的也太美妙了!

(日军的想法太天真)

参考资料

井上清:《昭和五十年》,天津人民 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日本侵华期间中日战略述论》·肖燕明

须藤真志著,《日本开战外交研究》,度芯通信株式会社,1986年版,第334页。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和日本的战略与凇泸会战.[J].

冯昭奎.日本如何走向战败[C]//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2013.

佚名.战略相持阶段到来,日本侵华政策变化(1938年11月~1940年12月)[J].地图, 2005(05):27-29.

0 阅读:45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