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I引擎,大疆智驾,大众觉醒了!

车主新指南 2024-06-25 02:15:20

近几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形势变幻莫测,市场逐渐饱和、消费疲软态势之下,消费者被「教育」得更乐意去购买便宜、大尺寸、用车成本低、还堆满了智能配置的新能源车,传统合资车/进口车的品牌附加值,以及驾乘的「灵魂特性」反而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新能源目前确实是中国车的天下,但油车仍是合资车主导,后者在整个市场中的份额仍居一半,这也说明保守派的市场依然可观,合资车接下来要干的就是守住他们。面对这些既要又要还要的消费者,合资车只是加长加大的话显然不够,还得想办法整点活才行。

“超聪明的油车”就这么来了

大众是最懂中国消费者的合资车企之一,途观是大众SUV的销量担当和利润奶牛,从第一代车型开始就专门为中国市场加长,直到今年5月30日上市的第三代也不例外。新车被命名为途观L PRO,本土化差异更大,重点在智能化上整活,包括了8155车机芯片、三块屏幕(除最低配外)、来自大疆的双目智驾(高配)以及这些配置基础衍生出来的功能,有了以上这些配置加持之后,新车号称能够达到主流新势力的智能化水准,同时保留了大众车的机械品质。

很多车评人在宣传途观L PRO的时候,都喜欢把车标盖起来让大家猜是电车还是油车。这从侧面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新车内饰确实颠覆了大众留给大家的印象,二是中国消费者似乎已经把大屏与电车划上了等号,但问题是屏幕越多的车就一定意味着智能吗?那倒未必。

首先我们要明白智能化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一是便利性,二是成本。前者很容易理解,现代汽车发展至今,功能越来越多,无穷无尽地堆砌实体按键并不现实,因此需要信息显示密度和功能操作模式更多的触屏来兼容,这就是智能化的开端,后来人们发现如此多的的功能在寻找的时候非常麻烦,因此就有了语音交互,从底层逻辑来讲,一套好用的智能座舱需要做到的是功能显示的合理性和语音控制的准确性。至于成本,规模效应下的屏幕采购价格往往比小屏幕+一堆实体按键更加便宜,还能有效减少内饰分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总成本。

便利性上,途观L PRO的体验还有待提升,问题主要是:

1、科大讯飞这套语音交互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都没有达到优秀水平;2、是语音交互没有与更多车辆功能打通,比如切换驾驶模式,天窗开闭等这些需要驾驶时转移视野的功能调节;3、副驾娱乐屏与中控屏之间基本无关联,娱乐屏不能控制中控屏上所播放歌曲的音量,主题也没有和中控屏联动,你可以把它看为一块游离在车机之外的安卓大屏,如果你想看电影的话还要先连接到车载热点;4、带有屏幕的多功能旋钮与雅阁上面那个类似,但雅阁上面那个是直面驾驶员,而途观L PRO上这颗是平放在马鞍座上,操作时需要转移更多视线,每次操作都要扭头下去看,并且这颗旋钮可实现的功能为驾驶模式选项、氛围灯和多媒体音量,通多按压切换调节项目,旋转实现选择和调节音量大小,玩乐性质多于实用性质。

与智能化相关的另一方面就是智驾,途观L PRO的解决方案不是沿用大众自家的系统,而是用了大疆的双目智驾方案,能够实现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体验下来,这套系统在L2层面上的表现还算是稳定,对于前方车辆加塞等行为的应对比较顺滑,打灯变道的过程也接近人类老司机的动作,而且它还支持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相对于其他合资车而言算是一套挺棒的智驾。但面对一些把智驾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的品牌、比如头部的中国品牌和奔驰等,大疆这套系统在博弈和效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同事在试车过程中有个小彩蛋,那就是刚开车没多久,系统就一路在提醒他注意疲劳驾驶,真实原因很感人:他的眼睛比较小而导致系统误判)

因此在智能化方面,途观L PRO「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若你是冲着智能来买车的话,这个车大概率不是你的菜,它还是适合那些因为它是「最新款的大众途观」而买它的人。

新车基于MQB EVO平台而来,该平台机械部分与MQB差别不大,主要变化在于电气化架构部分,EVO能兼容更大功率的用电设备,包括海外版开始普及的48V轻混系统。考虑到平台的基本机械架构没变,因此途观L PRO尺寸很有意思,车长、车宽、轴距与途观L是一致的,仅仅是车身略高一些,这也意味着新车的空间依然保持了途观L的高水准。

而且新车的前前后排座椅版型都经过优化,两排座椅的坐垫都很长,并且填充物软硬分布适中且有包裹感,后排座椅的坐垫也比一般同级车更高,填充物更厚实,还能支持角度调节,舒适性非常好。后备厢开口较大且地台位置够低,内部装载空间很大,比起许多高地台的新能源SUV而言也会好用不少,这些都是途观L PRO的传统竞争优势。

再来聊聊驾驶

目前途观L PRO全系都是EA888 gen3搭配7挡湿式双离合的动力总成,高功率版本马力为220Ps,低功率版本为186Ps,高配车型还带有4Motion四驱系统。

动力调校方面,途观L PRO的油门响应没有采用同款动力的老款型号那么直接,换挡逻辑也趋于中性偏慢的输出,但整体降挡逻辑没有大问题,TCU会根据你的油门开度和踩踏速率降挡至最为合适的挡位,只是这个过程没有了之前那种快速高效的质感。这种感觉不仅在舒适模式下存在,在运动模式下亦是如此,要想有更及时的输出就要提前预判早踩油门。

变速箱换挡节奏的放缓,加上油门响应的迟滞,进一步弱化了220马力的体感,这让途观L PRO开起来没有了以前那股爽快感。另外新车发动机的噪音和运转品质也没有之前那么细腻,中低速之下起步加速,你能清晰地从油门踏板、中控台上感受到振动的传入。不过发动机运转品质的下降并不是大众的问题,许多油车在面对「国VIB标准」之下都无法解决这个现象,大家知晓就好。油耗方面,我在市区工况下开了一天累积评价油耗为9.4L/100km,对于一辆2.0T的四驱燃油SUV而言算是正常发挥。

底盘的体验倒是能给人更多好感,新车的车身刚性依然在线,弹簧磅数也比同级车更高,减振器的回弹阻尼也比较硬,因此底盘对于多种振动的抑制都干脆,给人很整的主观感觉。并且这套底盘并不是死硬的那种类型,悬架行程前段能高效抚平小幅振动,后段在应对大的抛跳时也能及时拉住车身,并不会出现第二次回摆,韧性也很好,唯一不足就是韩泰轮胎行驶时的噪音和颗粒感都比较大。

转向手感也能打个高分数,回正力轻盈中带有韧性,转向精准度很好,车头指向与转向角度的一致性做得很自然,并且转向比例相对较快,圈数也少,结合比较快的车尾跟随性,这辆车开起来能给人十分灵动活跃的感受。

写在最后

虽然说途观L PRO是途观L的换代车型,但后者仍未停产,目前是采用两代同堂的销售策略。考虑到途观L PRO的指导价为23.68-26.28万元,途观L的指导价为18.68-24.70万元,两车在基本构架、动力单元、空间没有明显差别的前提下,新款努力去塑造的智能形象,对于想买油车的保守派而言未必有说服力,而对于想买智能车的用户而言,途观L PRO的智能化水平也不算特别亮眼,在「钱难赚、水难划」的2024年,它想再续辉煌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铁杆大众粉,并且做好了「一日大众,一世大众」的觉悟,那么途观L PRO可以闭眼买,官方的「3年8折高保值率回购置换政策」了解一下?

0 阅读:0

车主新指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