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用药:深度解析六陈,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4-27 09:47:21

“小王,有事找我?” 谢老师微笑着看着他。

“是的,我在学习中药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大多数植物类中药以其鲜品为最佳,如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品相对陈久者在疗效上表现更为出色,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新鲜药物味道甘美、气味不浓烈,缺乏刺激性,同时所含津质相对较干燥,其中熟化的成分较多,因此使用时最具有滋养液体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个别药物更适宜使用陈久的情况。所以,谢老师,我想请教您。能否给我一些指导呢?” 小王有礼貌地询问道。

谢老师点了点头,示意小王坐下。谢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中药六陈是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这六种中药,通过一定的陈放贮存方法,使药物由新药变为陈药。这样可以使其性味、功效发生变化,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在金元名医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有一首‘六陈歌’,即‘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半夏

现存的“六陈歌”有三种。一,是《珍珠囊药性赋》: “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二,是另一个金元名医张从正在《儒门事亲》:“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三,是《医方类聚》:“枳实麻黄并半夏,橘皮狼毒及吴萸,真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

小王认真地记录着,不时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谢老师的话,谢老师又补充道:“其实,先是陶宏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之后《唐本草》又补充了四味。《类证本草》总结之,并正式提出‘六陈’说。”

中药“六陈”之说,首先由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提出,“橘皮用陈久者良、半夏陈久用之”;其后,唐代医药学家苏敬在他主持编撰的《唐本草》中记载:“麻黄、陈皮、吴茱萸、半夏、枳实(枳壳)此应陈久也。”

陈放的理由

小王问到:“谢老师,为什么这些药陈放?”

谢老师笑了回答:“根据传统中药理论, 中药六陈可概括为二类。一类为有毒之品,如狼毒、半夏、吴茱萸;一类为含有挥发油,味辛性温之物,如枳壳、陈皮、麻黄。有毒者,祛其毒,如狼毒醋制(现临床很少应用);半夏生姜白矾制, 吴萸甘草水制等。首先,六陈药物在生用时气味都很浓烈,有刺激性,服用时有可能出现毒副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炮制,部分的毒副作用会减轻。也就是六陈药在陈放后,气味相对减弱,更适合治疗。”

谢老师又强调:“现药理研究也证明,半夏刺激咽喉,引起失音、呕吐的有毒成分,不具挥发性,难溶于水,需经长时间加热方能破坏,故单靠陈放起不到降低毒性的作用。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现药理研究证明, 半夏刺激咽喉, 引起失音、呕吐的有毒成分, 不具挥发性, 难溶于水, 需经长时间加热方能破坏, 故单靠陈放起不到降低毒性的作用。吴茱萸传统认为陈放和炮制的目的在于去其小毒, 缓和辛热之性, 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小鼠一次灌服50 g/kg煎液, 大于人常用量的270倍时, 生、制吴萸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蓄积毒性实验亦显示, 心、肝、脾、肺、肾等均未见异常, 因此, 吴茱萸“陈放及炮制去小毒”的机理仍需进一步探讨。

接着又解释:“同时,部分药物效用会增加和治疗范围的扩大。如制作陈皮的鲜药橘皮含有挥发油,有刺激肠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刺激性祛痰作用。而制作成陈皮,药用功效就不仅于此。如而这些作用仅靠挥发油是难以做到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陈皮水煎剂中有肾上腺素样的成分存在,但较肾上腺素稳定,煮沸时不被破坏;且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对增加。综上所述,陈皮还是以陈为好。”

陈皮

陈皮“来源”于特殊的柑橘皮,但柑橘皮却不等于陈皮。只有特定地域、特定品种、经过特定环境的自然陈化,产生特定的性味功效,具备“陈久者良”的活性,才能叫做陈皮。 陈皮的核心,在一个“陈”字。 “陈”者,“陈化、转化”之意。陈皮的气味、药性是经过岁月陈化出来的;只有具备陈化价值的品种才称得上是“陈皮”。“陈化价值”,简单讲就是“陈久者良”:越存越香、功效越好。

清代新安名医汪绂在《医林纂要》中言,“陈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

是不是越陈久越好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提问:“另外,谢老师,这六种中药进行陈放是不是越久越好呢?”

“另外,” 谢老师继续说道,“所谓陈久,并不是越陈久越好。明代杜文燮在《药鉴》中说,‘陈皮须用隔年陈, 麻黄三载始堪行, 半夏隔年须炮制, 茱萸气烈待挥散’。近代医家张山雷也曾说,‘新会皮, 橘皮也, 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 故曰陈皮。’ 可见‘六陈’也有规定的相应贮存时间, 而不是无限期的放置。

“如果将这六种中药放置数年甚至数十年,其气味会减少很多。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气和味,所以让药气逐渐挥发至‘稍和’为度。并不是无限期放置,否则,药就会失去功效。”

其它陈放的中药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连忙翻阅笔记,将谢老师的话记录得一字不漏,小王又问:“除了上面六陈,还有没有需要陈放的中药?”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说:“随着中药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医学对中药陈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以上提及的六味陈药外,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还有陈阿胶、陈艾叶、陈肉桂、陈木瓜、桑叶、香薷、陈青黛、棕榈、葫芦瓢等。所以,使用宜陈久的中药,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种,应本着药物之气的强烈与否而取舍之。”

枳壳

小王点了点头,他感慨地说:“谢老师,您的解答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好好消化这些知识的。谢谢您!”

小王结束了一天的中医学习,从诊所回到家。在傍晚的余晖下,他的脸上透露出一丝疲倦,眉间却充满了满足。中医的奥秘每天都在慢慢揭开,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这门古老医学的热爱和探索。回到家,小王走进他的书房,那里摆满了古籍和中草药,书桌上堆积着一本本笔记本,记录着他的学习心得。他点亮了一支古色古香的沉香,让书房充满浓郁的香气。在这个宁静的空间里,小王沉浸在古籍中,仿佛与千年前的医者在交流,领悟中医的智慧。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当夜幕降临,小王感到疲劳渐渐袭来。

附《中药的升降浮沉》篇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趋向,也是药物的性能之一。”谢老师开始解释,眼神专注而严谨。

小王拿起笔,迅速记下这些关键词。谢老师继续说道:“升是上升提举,趋向于上;浮是发散,趋向于外,统称升浮药。如荆芥能发散透疹、柴胡能升阳举陷等。沉是向内收敛,趋向于内;降是降逆,主下行,统称沉降药。如半夏能降逆止呕、牡蛎能收敛止汗等。”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不断点头,记录着每一句话。

“升浮药大多具有解表、催吐、开窍、升阳等功效,适用于表证、痰涎壅盛、窍闭神昏及中气下陷等病证;沉降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降逆止呕、泻下通便、止咳平喘、利水渗湿等功效,适用于里热证、呕吐呃逆、实热便秘、喘咳水肿等病证。运用升降浮沉药性,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或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则应选用黄芪、升麻等升浮药以升阳举陷。”

小王感到如沐春风,终于对升降浮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继续提问:“老师,升降浮沉与药物的性味和功效等有关吗?”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当然有关。升浮者大多温热辛甘,沉降者大多寒凉酸苦咸。质轻者大多升浮,如花、叶、皮、枝类药物;质重者大多沉降,如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类药物。但也有例外的,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芫花沉降,苍耳升浮’等。”

小王点头,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谢老师又补充道:“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有关:炮制可以影响和改变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如酒炒即性升、姜汁炒则性散、盐水炒则下行、醋炒则收敛;配伍也可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如升浮药配伍较多沉降药,则升浮之性被制,主要体现沉降药性,反之亦然。”

5 阅读:292
评论列表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