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1岁时拟任正军职,认为还年轻想再历练一下,当了13年副军职

从阳化石 2024-06-08 11:44:25

在和平时期,40岁左右能被提拔为正军职,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对宋清渭来说,反而认为自己还年轻,资历浅,并不适合如此高的职务,希望在作战部队多多历练,结果在副军职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

宋清渭是解放战争初期参军,在部队干文职工作时间更长久。

自1949年,跟着部队打到福建后,就一直在司令部机关工作。兵团改为福建军区、福州军区,他也从连职一直干到营职,长达十多年。

1963年被安排到作战部队担任团政委,也是3年前提出来的,没想到等了这么久。能担任团政委,还是因为原政委身体不适,接替人家职务。不然,何时下部队历练还不好说。

从1963年到1969年的时间里,他从团政委到师政委,再到福州军区干部部部长。原本在1969年,他可以跟着部队调防去北京军区,或许为留住人才,从作战部队师政委调军区机关负责干部管理工作。

提到干部部,很多人或许就想到干部的任免、升降都是这个部门说了算,实际上也并非如此。

在我们的军队中,师级以上干部是由总政部负责任免的,军区是没有权限的,军区只能对团一些干部进行任免。比如要提拔干部,干部部先考察干部,然后反馈给军区政治部;对于师以上干部,虽然不是军区直接任免,可军区会推荐给总部考察,然后总政部任免。

担任了干部部部长后的宋清渭,更加了解和清楚军区干部的情况。他曾经统计过,全军区野战部队和一线守备师的班子中,40岁以下的师职干部不到总数的1%,30岁以下的团职干部没有。

他在1963年担任过团政委,那时候的他已经34岁了,担任师政委时40岁,是那1%中的一位。

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复杂,没有离退休机制,老红军、老八路军都还在岗位上担任要职,像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本来应该成为部队中层的主力军,担任团职、师,副军职等。可实际上不少人面临升不动的尴尬。

这样的现象持续到八十年代初,离退休制度完善后,老将因年纪和身体原因离休或退居二线,曾经较为年轻的干部,也出现年龄偏大,职务偏低情况,如果提拔更为年轻的干部,缺乏经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有些老将还有留在一线传帮带。

他在干部部部长的位置上,就是要发现符合提拔要求的干部,上报给军区成为考核对象。在干部部一年,将一些符合要求,但没有被提拔的团职以下干部,纳入考核之列,让军区干部晋升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干部的使用逐渐开始老中青结合,一个单位领导班子,不仅要有老资格,也要有较为年轻和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1970年,上级准备安排一位老红军担任副主任,军区党委建议他也担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部长,上报总政部,位列正军职。这一年他41岁。

我们知道军队是讲资历和战功的地方,人家资格老,过去战绩高,作为后来提拔起来的成为老资格的上级,开展工作难度大,可能震不住。无独有偶,担任东海舰队快艇支队政委的张逸民39岁,这次被上级提拔为基地政委,他就感到不合适,认为自己资历浅,怕自己震不住。因为司令、副司令、副政委年龄,资历,过去职务都高于自己,也是自己老领导,如今作为下属领导老上级,不好办。因此建议先干副政委,但最终还是担任政委了。

就在上级要提拔宋清渭到政治部时,他也反应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还年轻,资历浅,还是希望到作战部队历练。或许是在机关工作时间太久,还是想到下面工作更能锻炼自己。总政部将他安排担任29军副政委。

在29军副政委的位置上,磨练了长达13年时间,军长、政委、副政委、副军长都换了好几位了,1983年调任31军担任军政委,此时已经54岁了。

1982年之后,随着领导干部终身制打破,提出干部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革命化情况下,老将们逐渐退居二线、离休。他们这些较为年轻的干部,纷纷被提拔起来,担任大军区副职、正职。

如1985年,他调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原军区10位领导班子集体退下来,新成立的领导班子,除迟浩田外,都是从正军职提拔起来的,如司令员李九龙过去是军长,副司令固辉过去也是军长;政治部主任过去也是军政委,后勤部长许胜过去是46军军长,参谋长过去是46军副军长,他过去是31军政委等。

在八十年代,军队逐渐走向现代化建军道路,他们这一代高级将领,担负的历史使命很重要,不仅仅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也要接受、学习新鲜事情,为军队真正走向现代化,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等进行传帮带。

0 阅读:283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