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职务变更频繁,调离纵队司令,师长道出原因,多方面得到印证?

从阳化石 2024-06-23 16:50:26

在四野的将领中,有些指挥员职务变更变频繁,如曾克林。从南满军区副司令到辽东军区副司令,再到3纵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7纵副司令,战车师师长。从履历上不难发现,职务呈现出递减变化。

曾克林在抗战胜利之前,曾经担任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如果平级调动,就是一名旅长。

抗战胜利后,李运昌司令员将下辖主力分为三路挺进东北,曾克林是其中一路,最先进入东北抵达沈阳,并在此展开扩编。三四月时间部队从四千人扩编到七八万之众。

1946年1月,东北部队番号统一改变,由东北人民自治军改为东北民主联军,下辖四个二级军区东满、南满、西满、北满。程世才担任司令,肖华担任政委,曾克林担任副司令,江华担任副政委,罗舜初担任参谋长,莫文骅担任政治部主任等。下辖3纵、4纵,以及3个三级军区等。

从职务来说,曾克林的职务已经非常高了。从旅级职务,一跃成为二级军区副司令,比纵队司令还高。

1946年,四平保卫战结束后,南满军区下辖区域减小,改为辽东军区,肖华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程世才担任副司令兼3纵司令,罗舜初兼任政委,曾克林职务依然是副司令。在此后的作战中辽东军区成为敌人重点进攻的目标。

10月份,上级为加强辽东军区领导工作,调萧劲光、陈云来工作,分别担任司令员,政委。程世才不再兼任3纵司令,而只担任副司令,曾克林调任3纵司令。这算是他第二次降职,在回忆录他说:我认为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因而毫无怨言。

就在他担任3纵司令员时,辽东军区的形势面料去留问题,在召开的七道江会议上明确了坚持南满。因此展开了艰苦斗争,四保临江作战打响。北满为策应,发起三下江南作战。

在一保临江作战中,辽东部队作战43次,歼敌5千余人,3纵歼敌1700余人,4纵歼敌2500余人。二保临江作战,3纵为主力,并配属四纵一师,对进至高力城子且战斗力较弱的第195师发起反击,歼其2300余人。三保临江作战,3纵歼灭敌人一个团。

四保临江作战也是敌人规模最大的一次,上级调曾克林3纵,与4纵一个师联合作战,曾克林为总指挥,韩先楚为副总指挥。在选择打哪一路敌人时,俩人有不同意见。曾克林倾向于打弱敌然后扩大战果,韩先楚立主打强敌,只有将强敌歼灭,弱敌才不敢动。

最终韩先楚的方案得到支持,对于爱打硬仗的7师邓岳,9师副师长徐国夫都是很支持打强敌的。在他们看来,强敌不歼灭掉,敌人的实力就没有多大损伤,因此东北部队对打新1军、新6军都特别起劲,尽管不好打,一旦打下来,敌人在东北战场上的气焰就不会那么嚣张。对于韩先楚的作战理念,上级是非常支持的。

四保临江,我军以较小代价全歼敌89师一个师另一个54师一个团,取得了四次战斗中最大的胜利。

曾经作为3纵师长的徐国夫,在回忆录这样评价四次临江战役:一保临江基本上都是各师自主作战;二保临江、三保临江纵队由萧劲光司令员直接指挥,曾克林因特殊指派,未能指挥作战;四保临江实际上韩先楚指挥。

进入5月,东北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北满部队主要打四平攻坚战,南满部队主要配合,展开梅河口战斗等。夏季攻势结束后,曾克林被调离纵队,韩先楚担任。看似一次寻常的调动,实际上一点不寻常。

在发起夏季攻势前,上级对1纵司令员进行调整,将万毅欲调后方,将能打的李天佑担任司令,最终因万毅不愿离开作战部队,改为政委,上级交代学习打仗。这一点可以看出,上级要开始一系列打大作战,原则就是能打的上,不能打的下。

紧接着秋季攻势,曾克林被换下到辽南军区担任司令,韩先楚接替,情况显而易见,与1纵的原因应该是差不多的。4纵司令胡奇才虽然能打仗,身体不好改为副职,吴克华接替。

曾克林调军区工作半年,经过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后到1948年3月,上级组建5纵、11纵、12纵,7纵副司令贺晋年调11纵担任司令,为加强领导工作,调他担任7纵副司令,协助邓华,这算是他第三次降职使用,但他在回忆录写:总部首长计划原本让他担任7纵司令,邓华将担任兵团司令,最终没实现,这一点有些让人不解。

在1948年,上级只将辽东军区改为第一兵团,将冀察热辽军区改为第二兵团,兵团司令员都是原军区司令担任。如果指的是1949年全军改编之前,拟任他为军长,邓华调任兵团司令,还可以说得过去。毕竟邓华晋升,他作为7纵副司令可以顺利成长提拔起来,而且也符合要求,但最终他被改为战车师师长。

1 阅读:172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