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之战:李秀成晚点出兵,有望击败湘军

聊聊历史 2024-07-03 08:50:35

推迟雨花台之战,熬上一段时间再决战,李秀成有可能击败曾国荃,把“吉字营”从南京赶走。可惜,天王胡乱指挥,葬送了李秀成军团,拉开太平天国败亡序幕。

20万大军,13位王爷,李秀成军团声势浩大,与曾国荃“吉字营”在雨花台大战44天。此战,太平军一度突破缺口,曾国荃左额被枪弹击中,鲜血直流。

李秀成主动撤军,并非太平军损失惨重,而是缺乏后勤补给。至于死伤,湘军与太平军差不多,都是五千余人,谈不上伤及元气。

李秀成伤到元气,是因为执行洪秀全“进北攻南”作战计划。

雨花台之战结束后,洪秀全既不允许李秀成军队入城休息,也不给李秀成返回苏州,而是渡江北上,执行“进北攻南”计划,迫使湘军退兵。

起初,雨花台之战刚结束,曾国藩立刻下令弟弟撤退,直言:“如果忠酋再次反扑,则绝无生还机会”,担心太平军再次杀回来。

曾国藩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此时江南瘟疫横行,湘军减员严重。南京前线的湘军副帅,弟弟曾国葆(曾贞干)本就身体不好,又因李秀成强攻,病情加重,撒手人寰。

曾国潢、曾国葆长期在家里,感情深厚。此时,曾国葆死于前线,曾国潢对这曾国荃痛恨不已,甚至断绝音讯往来,在葬礼上大吵一架。

曾国潢认为,如果不是曾国荃过于冒进,铁了心要拿下“首功”,把全军置于危险境地,弟弟也不会死。此前,李续宾冒进,弟弟曾国华阵亡,这是第二位了。

太平军“进北攻南”,曾国荃压力顿时减轻。因为,洪秀全这一招是个败笔,曾国藩可以从容应对,让李秀成陷入绝望。

江北、皖南长期作战,赤地千里,几乎无法筹集到粮食。曾国藩下令士兵坚守城池,不允许出战;附近的粮食全部搬运入城,居民进入寨堡;山林全部砍伐,不给太平军砍柴做饭。

李秀成为何从雨花台撤兵,因为没饭吃、物资不足。此时,湘军坚壁清野,太平军既不能战斗,又不能找到粮食,挑战野外生存极限。

更糟糕的是,洪秀全侄子洪春元麻痹大意,丢失了雨花台山顶上的要塞,湘军攻克聚宝门。如此,洪秀全又下令李秀成返回,渡江时遭遇洪水。

太平军没有水师,面对洪水束手无策。洪秀全命令不能违背,李秀成强令士兵渡江南下,被湘军水师袭击,损失惨重,回到南京的不足两万人。

“进北攻南”作战,李秀成军团伤到了元气,不但不能解除南京之围,也无法挽救岌岌可危的江浙局势。可以说,进北攻南作战失败,拉开了太平天国灭亡序幕。

从当时的情况分析,李秀成并非没有机会打赢雨花台之战,迫使湘军解围,给太平天国续命几年。但是,洪秀全瞎指挥,葬送了这次机会。

如何解除京师包围,李秀成在苏州会议上明确强调:“湘军水师强大,我们难以与之争锋。应该先把粮食、物资、弹药运送入城,消耗湘军锐气,然后寻找机会决战。”

李秀成认为,雨花台之战肯定要打,但不是这个时候,应该推迟作战,先熬上一段时间再说。湘军孤军深入,利于速战速决,而不是拖延时间。

为何一定要拖延时间呢?从两个方面分析。历史上看,向荣“江南大营”,以及和春的“江南大营”,清军主力2次包围南京,太平军都是熬上几年,消磨清军锐气之后,一战摧毁。

现实上看,湘军问题很大,如果熬上一两年,说不定真的崩溃。必须明白一个事实,湘军并非曾国藩一人的军队,而是带有私人性质的武装,派系林立。

曾国荃为了夺取“首功”,还是独霸功劳,除了让彭玉麟水师提供补给外,不允许任何湘军派系插手南京之战。

鲍超、张运兰、唐训方等人,只能在其他地方征战,牵制太平军,协助“吉字营”战斗。这些湘军,可以在江西、皖南、皖北、江浙一带,但绝对不能来南京城下帮忙,否则就不客气。

至于李鸿章淮军,以及左宗棠的楚军,更是别想。李鸿章拿下苏州,湘军则受困南京城下,朝廷想让李鸿章来“帮忙”,曾氏兄弟不惜翻脸,准备大战一场。

湘军派系林立,曾国荃想依靠“吉字营”独自拿下南京,难度非常大。只要太平天国自己不出问题,军事决策正确,还有是机会可以逆袭成功。

既然是“独霸”战功,曾国荃就需要扩充军队,增加“吉字营”的数量。如此一来,不但清朝不满意,担心湘军尾巴不掉,其他湘军也不满意,因为饷银出问题。

1860年,李秀成摧毁“江南大营”,清朝南方直属武装损失殆尽,湘军成为消灭太平天国主力。如此,曾国藩得以担任两江总督,并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务。

理论上,曾国藩可以节制4省,但各地巡抚并不买账。因为粮饷问题,湘军内部相互争吵,甚至闹到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哪里,让朝廷出面解决。

江苏、浙江还在争夺之中,李鸿章、左宗棠都需要粮饷,能给曾氏兄弟提供支持有限。皖南贫瘠,长期战乱,也无法筹集粮食;皖北就不说,僧格林沁正在剿灭捻军,不给湘军染指。

皖北湘军外出砍柴,僧格林沁不满意,纵容士兵去袭击,把砍柴的湘军士兵暴打一顿。曾国藩提出抗议,但没啥用,朝廷偏袒自己人,曾国藩只能吞下苦果,也退出皖北。

湖南长期支持湘军,到了极限,也挤不出更多东西。湖北还不错,胡林翼经营下的湖北,经济发达,商旅往来频繁。但是,被誉为“湘军奶爸”的胡林翼英年早逝,湖广总督官文跟曾国藩关系不好,也没门。

至于江西,巡抚沈葆桢更是难应对。沈葆桢不满意曾氏兄弟要太多,公开下令不允许九江海关收入把一分钱送去南京。曾国藩很生气,书信斥责沈葆桢,两人关系很差,一直闹到两宫太后。

名义上,曾国藩可以节制东南四省,实则很难。督抚之间矛盾本就存在,而曾国荃又想独霸功劳,让大家支持自己攻打南京,还不允许他们分蛋糕,别人岂能乐意呢?

如此一来,“吉字营”湘军的物资补给成了问题。湘军控制长江,运输物资并不困难,但筹集物资、粮食、饷银就未必了,大家不一定给。

赵烈文,湘军首席谋士,在《能静居日记》中说:“若再过月余,并粥俱无,则虽兄弟子侄,亦不能责其忍死奉法。九帅日夜焦灼,寝食俱减。”

从湘军情况分析,李秀成拖延雨花台之战,无疑是正确决策。试想,李秀成把大量物资运送入城,然后专心攻打即将到手的上海。一旦拿下上海,李鸿章的淮军没有立足之地,列强也会观望,情况就不一样了。

曾国荃长期屯兵坚城之下,又拿不下南京,而其他战场纷纷告级。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节制东南4省,该如何是好。朝廷方面,看到“吉字营”不断壮大,拿着大量饷银,而南京却迟迟没能攻取,又会如何想。

李秀成苏州会议决策没有错,此时不应该直接决战,尤其是两线作战。可惜,洪秀全不懂得军事,胡乱指挥,连续下令李秀成回援南京,说他“意欲何为?”

李秀成无奈回京,但物资、粮食都不够,只能坚持44天。更糟糕的是,雨花台之战结束后,李秀成不能休整,也不能回到苏州拯救危局,而是去执行毫无意义的进北攻南之战,葬送了最后一支精锐。

0 阅读:13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