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堡之战:腓特烈大帝临阵逃走,普军死伤5千余人

聊聊历史 2024-07-04 11:14:57

1741年,尼斯堡之战,普军两翼被奥军突破,腓特烈大帝临阵逃走。但是,普鲁士却超常发挥,赢得会战胜利,虽说赢得不是很光彩。

1740年,普鲁士、奥地利都是新国王登基。但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奥地利特蕾莎女王,注定是一生的对手。

腓特烈不承认特蕾莎的王位,更不认可她是神罗的皇帝。腓特烈开出的条件是,奥地利把西里西亚送给他,换取他承认特蕾莎在神罗的地位。

西里西亚,著名的纺织业中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400万人口,以及发达的经济,特蕾莎岂能让步?

特蕾莎一口拒绝,腓特烈干脆武力解决,直接出兵夺取西里西亚,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普鲁士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又是不宣而战,故而快速夺取西里西亚。奥地利兵力不足,只能退守几个大城市,西里西亚大多落入普鲁士之手。

腓特烈突然袭击,惹恼了特蕾莎。为了收复失地,特蕾莎派奈贝格率兵救援尼斯,在城下消灭普鲁士军团。

腓特烈打算率兵围攻尼斯堡,兵力两万五千,火炮六十门。奈贝格兵力不足两万,火炮十八门,兵力以及火力都不如普鲁士。

奈贝格出兵,正好的春季,大雪融化,道路泥泞,奥地利士兵苦不堪言。再则,物资补给困难,运输压力很大。

幸运的是,腓特烈认为奥军不会那么快到来,尤其是在大雪融化的春季。如此,腓特烈疏于侦查,奈贝格则抓住机会,快速抵达尼斯堡城下。

奈贝格进展太快,出乎腓特烈意料之外。奥军赶在普军之前,进入城内。如此,腓特烈攻取尼斯堡计划破产。

对奥地利而言,要想击败普鲁士,甚至消灭这支队伍,有一个好办法,就是采取防御作战,坚守营垒,然后伺机断普鲁士粮道。

春季作战,运输物资本就困难,况且普鲁士在西里西亚立足不稳,粮食物资都要从国内运到前线,后勤压力非常大。

先拖一段时间,消耗敌军锐气、粮草,然后发起致命一击,这才是奈贝格的上策。

李世民为何能横扫群雄?他有一个经典战术,构筑坚固营垒,凭借后勤优势,先熬上一段时间,断敌粮道,然后发起致命一击。

对付薛仁杲、窦建德、刘黑闼,李世民都是这么一个套路。但是,欧洲将领喜欢对决,骑士精神作怪,非要堂堂正正打一场。

奈贝格不缺粮,尼斯堡城内物资充足,只是弹药不多。但是,由于火速救援尼斯堡,奈贝格带来的弹药有限,经不起进攻作战。

奈贝格唯一的优势,是骑兵数量众多,可惜没用到刀刃上。骑兵,尤其是轻装骑兵,最适合袭扰敌军,断敌粮道,但奈贝格用错了。

奈贝格在穆尔维茨村列阵,奥军主动出击。罗默尔率奥军骑兵杀向普鲁士的右翼骑兵。双方骑兵对冲,奥军兵力多,且罗默尔指挥有方,普军骑兵不敌,被压着打。

舒伦堡,普鲁士骑兵名将,也奋力反击,但无济于事。腓特烈见状,急忙赶往右翼增援,阻止骑兵溃败,但无济于事。

罗默尔把普鲁士骑兵赶走,然后朝着左翼杀来,围攻普鲁士步兵。缺乏骑兵掩护,步兵就是砧板上的肉,难以招架奥军骑兵,也有溃败迹象。

右翼、左翼都失败,局势万分危急。此时,普鲁士元帅施维林站出来,劝说腓特烈大帝离开战场,以免帝国血脉断绝。

第一次进行大规模会战,年轻的腓特烈大帝经验不足,又看到战局如此糟粕,便采纳施维林元帅意见,带着禁卫军先撤离战场。

帝王御驾亲征,却关键时刻逃走,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但是,普鲁士士兵素质高,施维林元帅接过指挥权后,居然稳住了阵脚。

施维林把大部分兵马投入左翼,阻止罗默尔骑兵攻势。普军在绝境之下,骑兵、步兵再次焕发活力,与奥军展开混战。

不久,舒伦堡又从战场外面返回来,重整队形后杀向奥军骑兵侧翼。舒伦堡亲自上阵,普军士气旺盛,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激战中,舒伦堡、罗默尔两位骑兵名将,都阵亡沙场。施维林则借助舒伦堡掩护,得以重新整理右翼。

奈贝格见状,只能把步兵、预备队投入左翼,希望取得突破。但是,普军火炮优势明显,步兵的排枪战术火力密集,奥军没能成功。

双方骑兵、步兵、炮兵都杀在一块。战斗从早上持续到下午,奥军终于撑不住,因为奈贝格没了弹药,无法继续打下去。

奈贝格取胜无望,从穆尔维茨村撤退,双方结束会战。

此战,普鲁士、奥地利兵力伤亡数量想当,都是五千余人,普鲁士还略多一点。但是,奈贝格率先撤退,没能解除尼斯堡包围,奥军失败。

施维林没有追击,因为兵力损失太大。腓特烈大帝早已离开战场,得知奥军撤退的消息,内心五味杂陈,赢得太不光彩。

这次战斗,腓特烈赢得很幸运,收获也很大。法国为了削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力量,便与普鲁士结盟,支持腓特烈。

英国为了打击法国,维持欧洲平衡,支持特蕾莎,与奥地利结盟,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还得继续打下去,欧洲各国相继卷入。

3 阅读:332
评论列表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