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增人口的近八成,都去了这三个区市

青记爱观察 2024-05-18 08:33:34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各区市统计公报陆续公布了2023年人口数据。

从常住人口看,西海岸新区人口总数首次突破200万,继续位列第一,即墨和城阳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从增量看,在2023年全市人口增量下滑的背景下,各区市人口增长情况也不容乐观,除了平度和莱西,经济发展相对还可以的市南区、崂山区、即墨区都出现了负增长。

而在2022年和2021年,青岛人口负增长的只有平度和莱西2市。

青岛人口增长主力西海岸新区和城阳,人口增量也出现下滑,分别为1.43万人、1.37万人。

相比于前两年,只有李沧区2023年人口增量有所增长。作为市内三区中生活成本、购房成本最低的区,李沧依托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加速吸引主城人口集聚,人口增长稳健。

在“抢人大战”政策效应逐渐弱化下,各区市人口增长的重心,转向了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和成长、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相关的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带来的年轻人集聚。

以“一盘棋”思维统筹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公共服务配套,成为各区市今后吸引人口的关键。

1

综合近三年数据来看,西海岸新区、城阳、胶州三大郊区是青岛人口增长的主力。

其中,西海岸新区三年人口增量达到10.42万人,位列全市之首;城阳、胶州分别为7.33万人、5.35万人,位列第二、三位。

可以发现,三区市人口增量合计达到23.1万人,占全市比重高达77.1%。也就是说,过去三年来到青岛的每10人中,差不多8个人留在了西海岸新区、城阳和胶州。

这也印证了“人随产业走”的发展脉络。

过去三年,西海岸新区、胶州、城阳等郊区区市落户了一批制造业大项目,有力吸引人口集聚。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海岸新区,通过落户京东方、融合光电等新型显示项目,以“产业引领、产城融合、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在王台老工业区建立起一座“现代芯屏特色小镇”,通过科学划分工业、居住、公服和商业服务用地比例,引进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项目、首个四星级标准的智选假日酒店、京东方体检中心等配套,实现了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的“双赢”。

胶州人口增长,还受益于上合示范区建设、新机场投运等战略优势。

尤其是新机场投运后,青岛“海、陆、空、铁、邮”综合交通网络在胶州聚合,胶州进入到青岛乃至青岛都市圈的“几何中心”,人流加速汇聚。同时,临空经济等高端产业项目落户,也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到胶州就业,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

城阳则出台了“人才房”政策争抢人才落户。

2020年,城阳聚焦人才“买房难”“买房贵”的难点,大手笔出台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人才住房购房券等引才举措,受到热烈欢迎。

在这一举措推动下,仅2020年城阳便引进人才 3.1万人,其中硕士、博士层次人才 2175 人,人才共有产权房网签一万一千余套,人才总量达到23.9万。

从七普数据看,城阳人口结构已十分年轻化,全区劳动年龄人口比率达到68.52%,位列全市第2;60岁以上人口比率、65岁以上人口比率只有14.3%、9.68%,都是全市最低的。

除了产业层面,更低的生活成本同样是郊区吸引人口的重要优势。

随着青岛地铁网络完善、通勤成本下降,以及主城区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加速在郊区布局,在郊区居住、在主城工作已是不少年轻人落户青岛的首选。

凭借“高性价比”胜出的还有李沧。三年间,李沧人口增长3.49万人,排在市内三区首位。

而且,即使在2023年青岛各区市人口增量都大幅下滑,市南、崂山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李沧人口增量仍然保持了增长。

市内三区中,李沧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教育配套不断完善。当前,东李片区已成为继浮山后、新都心后全市又一个大型居住区,配套完善,人口加速集聚。

2

平度、莱西、市南的人口负增长不出意外,三区市三年间人口增量排在全市末尾。

再看六普-七普十年间,同样是这三区市人口增量在全市垫底,并且都为负增长,其中平度人口减少16.61万人,市南减少5.82万人,莱西减少3.01万人。

平度、莱西人口负增长,主要是由于自身经济水平低、人口吸引力低。

市南则是受生活成本高昂、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七普数据显示,市南60岁以上人口比率、65岁以上人口比率分别达到25.92%、18.64%,高居全市第1、第2;同时,市南劳动年龄人口比率只有60.84%,仅高于平度和莱西。

让人意外的是,经济发展较好的崂山区和即墨区,2023年也出现人口负增长。

要知道,在六普-七普十年间,即墨的人口增量为15.89万人,排在全市第4位;崂山的人口增量为12.29万人,排在全市第6,而且崂山的劳动年龄人口比率达到68.84%,排在全市第1。

但从2023年数据看,崂山人口已出现比较大的外流。

2023年,崂山自然增长率为-0.14‰,自然减少人口为72人。也就是说,崂山全年减少的0.35万人,几乎都是人口外流。

而在2021年和2022年,崂山人口还增长了0.84万人、0.64万人。

分析看,高昂的房价无疑是崂山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

此外,透过崂山幼儿园的合并看,如北宅街道毕家幼儿园已合并至五龙涧幼儿园,崂山的人口出生率也在走低。

即墨人口下降,产业发展放缓、尤其是支柱产业汽车产业连年低迷,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

近年来,受行业周期下行影响,即墨以重卡、特种车为主导的汽车产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即墨规模以上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8.4%、28.8%,同期,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2%、6%。

同样受汽车制造业低迷导致人口下滑的还有莱西。

数据显示,2023年莱西人口减少0.42万人,降幅在逐年扩大。这背后,北汽新能源项目的由盛转衰,加剧了人口外流。

3

随着出生率持续走低,全国人口增长模式也发生转变,外来人口流入成为各地人口增长的主要支撑。

毫无疑问,产业发展状况、城市宜居水平,还是影响各区市人口走势的直接因素。

比如,作为青岛团市委“青年优居计划”重要部分、专门解决青年群体住房难问题的“优徕青年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城阳区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博士邨人才公寓2个省级“优徕青年社区”示范项目,截至去年年底共配租房源660套,青年入住率分别达100%和97%。

去年5月份,城阳区还作为唯一的区市代表,在全省青年工作联席会上介绍城阳经验做法。

西海岸新区和城阳区在自身产业集聚、教育医疗配套和房价优势基础上,还在通过高校引进建设和自身产业匹配上做文章,提高年轻人留青率,成为全市年轻人集聚高地。

比如,西海岸新区通过青岛电影学院建设,将主导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高校人才引进深度绑定,打造“全链条”人才高地。

城阳这两年也在高校引进上大动作不断,除了正在建设的康复大学,城阳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合作建设创新发展基地,区内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优势学科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此外,城阳区在吸引年轻人方面的“软环境”方面下功夫,比如建成青春足球场举办中超赛事,引入开心麻花剧场、举办流亭机场音乐节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才房”政策之后,城阳还接续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针对性出台《城阳区引进硕博人才交通食宿费用补贴实施细则》《城阳区促进博士后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五项实施细则,进一步加码人才引进,为人才在城阳生活、工作全方位护航。

比如,对青岛市外来城阳实地应聘的高校硕博研究生,给予800元-5000元交通食宿补贴。

对新进入城阳区在站(基地)博士后,在其获得市级资助的基础上,按照市级资助的50%给予每月3500元的基本生活资助,获得市级激励生活资助的,从获得激励生活资助的当月起,按其获得金额的50%,每月加发1000元或3000元。

“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抢人政策”效应也在弱化。保证政策连续性、兑现力度和城市软实力建设真正让人才“留下来”,将是各区市更重要的任务。

2 阅读:2178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2:18

    到马路上看看,能看到几个孕妇?

    修改昵称 回复:
    那得到产科医院去看[呲牙笑]
  • 2024-05-18 20:19

    其实多的都是些外地散工[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城阳,黄岛满大街的日结劳务公司,他们才是真正的增加人口的源泉[笑着哭][笑着哭]扯那些高端人才的数据有啥用啊??真正的高端人才有多少呢??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