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将法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

虫虫情情 2024-04-26 20:25:34

激将法的心理学原理,主要是来自“唤起个体的高自尊”,通过良好的自尊期待来满足个体的价值。

自尊这个词,来自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里面,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还有赞赏的期待。

自尊得到满足了,那么个体会觉得很有价值;要是不满足,就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很渺小无能,从而丧失自信。

也就是说,人要获得良好的行为反馈,是需要“自尊心”的,缺乏自尊的人一般都不会获得成功。

生活中,每个人的自尊感受会不太一样,有的人自尊会强一点,有的比较弱,取决于个体的人格还有气质。

对于性格比较懦弱,不是很有独立性的人来讲,激将法就不太有效;相反性格比较坚强,争强好胜的,激将法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为什么性格坚强、争强好胜的激将会有好的效果呢?你越是挖苦他,讽刺他,或者觉得他不行,反而对方会有动力?

这是因为其自我评价还有善于表现的心态,促使他们会“与周围的压力”进行对抗。一旦有人质疑自己,他们立刻想到的态度就是“反驳”。

比如有一个年纪很大的将军,有人说他年纪大了,跑不动。他的话就会很生气,说:“哼,你不是说我不行,老迈无用么?我就偏不这么认为,我跑几圈给你看看,看你还说我能不能跑得动。”

自尊心强的,他们对于自我的感受还有看法会比较看重,会比较在意“是不是感觉到舒服、被接纳”的心态。

要是没有,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获得成就,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人,你去激将,通常效果就会比较好,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要是性格懦弱,不那么具有勇气的人,他们激将会怎样呢?结果就比较惨了,有可能会被打击得抬不起头。

打个比方,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总是考不好。你为了鼓励他,特意用激将法的态度来刺激对方,说:“你看看班上的小李,考试考了100分,你要继续努力啊,比他强,这样才行。”

他要是自尊心不强的,这时候就“萎”了,情绪会非常低落。

他会这么想:“唉,小李这么厉害,我不如他。我是个差生,怎么比得过对方呢?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考100分,干脆不学了,躺平吧。”

像这种情况,采取激将法的效果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鼓励的效果,反而还会造成他人丧失前进的动力。

所以对于激将法的行为,大家还是要谨慎看待,不要过于把“激将法”看得太万能了。尤其是情感相处还有教育孩子的过程里,一定要懂得“量体裁衣”,根据对方的性格采取合适的安慰策略。

性格弱,不坚强的人,就要多鼓励、支持,提供共情,表达鼓励的态度,让对方从困境中走出来;

性格比较硬,自尊心强的,就可以偶尔激一激对方,刺激对方去重新振作。

先看人,后激将,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1 阅读:14

虫虫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