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军区司令对调,韩先楚强烈不满,毛主席举了个例子他羞愧不已

诗兰谈过去 2024-07-01 15:51: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国防需要,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军区,以便于管理和调配。最初,全国只有六大军区,1955年后又划分为十二大军区,经过调整和合并,最终形成了长期保持的十一大军区格局。

军区司令员是各军区的最高负责人,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优秀将领。他们不仅具备卓越的军事指挥和训练能力,还对党和国家绝对忠诚。因此,十一大军区的司令员长期保持稳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大革命时期,毛主席曾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如今,各大军区司令员手握重兵,有的甚至兼任地方行政主官,掌握军政大权。他们大多数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早已建立了忠于自己的军队和地方干部队伍,规模和数量都不容小觑。

因此,毛主席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与朱德、周恩来等人进行了沟通。经过商议,几位开国元勋决定提前解决这个隐患,而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各军区司令员调换职位,不要在一个地方扎根太久。

有了这个想法后,毛主席和朱德等人经过仔细斟酌,最终决定对十一大军区中的八个司令员进行对调,并且要求迅速果断地完成,以免节外生枝。

1973年12月20日,中央军委召集各军区司令员到北京开会。会后,北京、沈阳、南京、武汉、福州、兰州、广州和济南军区的司令员被毛主席请到书房开会。

虽然是书房谈话,但规模和级别不小,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参会人数多达四十余人。

和往常的会议一样,毛主席先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白,这次他引用京剧的一段唱词引出了会议主题:“送君送到阳关路,你也苦,我也苦,手中的锣儿敲得苦。这一班五虎将俱都伤了,只剩下赵子龙老迈年高。”

八大军区的司令员实际上也猜到了会议的内容,只是不清楚军委和主席的态度如何,是要坚决执行,还是可以缓一缓再商量。大部分老将都不愿意离开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毕竟和地方、战友、同志的感情深厚。

当毛主席公布了八大军区对调的决定后,中央副主席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率先表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他愿意去沈阳,并且可以立即动身。

李德生是八大司令员中职务较高的,他带头表态,毛主席、朱德和周恩来等人都表示赞许,其他几位司令员也纷纷表态服从军委安排。

然而,有一个人虽然在会上也表明了服从安排的态度,但心里并不理解,也不愿意离开老地方,这个人就是开国上将韩先楚。

提起韩先楚,熟悉近代史的朋友对他应该并不陌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韩先楚大显身手,屡立战功,从东北打到海南岛,被誉为“旋风将军”。

后来,他被任命为福州军区总司令兼福建省委书记,负责把守中国东南大门,时刻防御来自台湾的攻击和骚扰。韩先楚在福建期间,不仅整顿军纪、加强训练,还强化了海防,挫败了台湾方面近百次的袭扰,稳固了东南海防。

韩先楚力排众议,大力推进福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他对福建这个地方有很深的感情,不愿离开。作为湖北人,他甚至计划退休后在福建养老。然而,中央的一纸命令使他的梦想面临改变。

在得知韩先楚有抵触情绪后,毛主席主动找他谈话。韩先楚快人快语,直接表达自己不愿意离开福建,希望中央能重新考虑对他的调动。

毛主席并不生气,而是诙谐地同他聊天,再次引用京剧里的“赵子龙老迈年高”段子旁敲侧击。韩先楚最终明白这是中央军委的长远考虑,自己之前的想法确实狭隘了。

最终,韩先楚心悦诚服地向毛主席保证,十天内一定完成所有交接工作,去兰州与皮定均对调。毛主席与韩先楚畅聊“赵子龙老迈年高”的段子,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0 阅读:189

诗兰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