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实腹”任督周天的运作逻辑

践行的瑜 2024-05-23 05:29:41

在道家文始版本的《道德经》中,老子揭示了道法修行中的“任督周天”,修炼任督周天的基本逻辑规则“至虚,恒也;兽中,竺也”。

☞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万物方作,凥,以须复也。天道圆圆,各复归其尽。归尽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恒也;知恒,明也;不知恒,盲作,凶。知恒谷,谷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

这是“修身”主题内容的第十六章节文字,其“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便是道家修行任督周天的逻辑规则;以毫无实际“修身”经验的“书生”撰译的《道德经》中,将其谐音译文为“致虚极,守静笃”。

这就与《道德经》第三章节中老子的叙述观念,产生了不协调;也与道法实修中的逻辑产生了不协调❗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亡知亡欲,使其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

这是文始版本“识术”主题内容的第三章节文字,其中的朮可分为治世之朮和修身之朮。本章节的“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就是修身之朮与治世之朮的排列组合。

也就是“至虚,恒也;兽中,竺也”的正确解读是“虚其心,实其腹”。

由于政z原因历史上流行世面的《道德经》只有儒家版本,也就是谐音译文“致虚极,守静笃”的版本;故而在许多修行德道高人的文字中,虽有对“致虚极,守静笃”的撰译不认同,但出于对道祖老子的敬畏,对其并没评说而是绕过,直接以“虚其心,实其腹”论说道法修行❗

如南宗张伯端用道法修行的理论与实修相结合的体悟,验证了“任督周天”的运作逻辑就是“虚心实腹”❗

☞悟真篇——张伯端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1 阅读:2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