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触及灵魂的提问:底部到了没有?

朝不慵 2024-06-08 20:16:28

近段时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也陆陆续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楼市的政策,新政之下,整个购买链条都比原来变得宽松了,从资格审核、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到审批流程……我们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个触及灵魂的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底部到了没有?

这个问题,事实上没有人知道,谁也无法确认。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手上掌握的信息,去做自己的判断,得出一个概率比较大的答案。甚至是操盘手,也是在看着实际的情形,逐渐释放利好与扶持,期望它平稳下来。

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上面这个图片,国外投资机构高盛所预测的中国房价走势。他们认为中国可比的对象是美国,而不是日本,认为雪坡没有日本那样长,但或许还有一定时间。

这些预测只能是参考而已,但我认为有一点是可以确认,至少是应视为大概率事件的,那就是:中国城镇化率仍然只有66%,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是80%,甚至90%以上;中国人均GDP仍然只是发展中国家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水准,尤其是后一个数据,二十或三十年后,这些情况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而随着经济继续发展,悲观情绪消失,现在所有的低谷都是可以走出来的。而我们应该完全出于理性地认为,这种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我认为在一个漫长的历史周期里,我们要有充足的定力。就和证券的牛市路上,绝不是轻而易举地一路向上,而是一个坑坑洼洼,考验不断一样,即使是天选之子级别的一个国家,崛起路上也不存在一帆风顺。

以当今世界霸主美帝为例,整个20世纪里,美国经历了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1937年、1948年、1957年、1969年、1974年、1980年和1990年共11次低谷和经济危机,这还不算上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些年景里,经济滞胀甚至倒退,资产暴雷,大量人口失业。

但这些挫折并没有妨碍他们超越大英帝国,成为20世纪蓝星的领跑者。巴菲特认为,如果不是因为经历过那么多次危机,他根本就没有那样好的投资机会。因此他才说:“不要浪费每一次危机。”

美帝的前任,英国的历程是类似的,英国一样是在磕磕绊绊中走出来的,一样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危机。

不浪费每一次危机的前提是,这个国家的的确确是有未来,是在一条长牛的路上。我们是不是那个幸运儿?

我记得大学时学外国文学史,老师认为法国文学比英国文学更富于激情与想象力,因为英国太寒冷雾气太多,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的想象力受到抑制,相反,法国阳光更充足,更有利于培养一种乐观与浪漫的精神。

这一种观点以前是受到批判的,被认为是“地理决定论”,但很可能“地理决定论”许多时候正是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一届人类事实上全部来自非洲,散布在世界各地,各自生活多年后后,变成今天不同民族截然不同的面貌,不是因为他们基因不同,而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太不一样了。

温度、光照、地势、资源、交通便利度……是这一系列也许细微,但人力无法改变的自然条件,在塑造着不同地区人们的面目,是它们使得亚欧大陆成为人类文明的中心,而美洲、澳洲与非洲只有身着草裙的部落。

绕了这样长的圈子,我想说的是:文明的基因其实是相当稳定的,除非自然条件出现重大改变。中华民族是蓝星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在大多数历史时期里是最成功的文明,绝对不是一种偶然现象;今后大概会继续成功下去。而这已经被近几十年所发生的事实逐渐证明了。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应该像危机中的巴菲特一样保持着长期的信心和乐观。短期甚至中期,没有谁说得清,但长期来说,确定性是存在的。希望二十年后,这些话能够得到证明。建议如果能力允许,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做一点乐观积极的尝试,当然前提必须是量力而行。

1 阅读:42

朝不慵

简介:理解世界,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