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治感冒的良药(一)

鸿朗说健康 2024-06-19 17:05:24

麻黄味辛,性温,归肺经、膀胱经,发汗走喘,利水,其根茎止汗。《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其发汗解表之功,为历代医家赞赏,称其为“解肌第一”、“解表第一要药”、“治感冒第一要药”。

《本草正》云:“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但用此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张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整个也”。

盐山名医张锡纯云:麻黄为“发汗之主药,以遂发太阳风寒主治大纲”。麻黄带节发汗力弱,去节发汗力强。蜜炙发汗力弱,悼绒去末(麻黄绒)发汗力弱。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了一个医案:明代一锦衣卫,因与一众久未见面的兄弟聚餐,大家十分高兴,忆起当年离家外出从军过程,激动地连干了几大坛酒。因天气炎热,店家拿来冰镇西瓜,大家狼吞虎咽吃了几块。休息片刻,黄昏已至,又叫店家摆酒上桌,觥筹交错,眼看已近黎明,此时众人皆已醉倒,唯錦衣卫大人在自斟自饮,突觉腹中隐痛,随后连续腹泻了三四天。请了几位名医也不见好转。只好差人去请太医院医师李时珍诊治,李时珍详细询问了患者情况,望闻问切后,发现患者脉浮而缓,反复腹泻导致大肠下坠,且痔疮出血,赶忙开了《备急千金要方》里的小续命汤,用麻黄宣肺调大肠,并让人赶紧按方抓药,煮好药给患者服用。患者一剂药喝下去,就不再腹泻了,真是效验如神。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麻黄药用历史悠久,其发汗解表之功,为历代医家赞赏,最早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就曾赞誉麻黄为“疗伤寒、解肌第一药”,其后历代名医皆称其为 “解表第一要药”“治感冒第一要药”等。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一方用于治疗伤寒。明代李时珍则认为“麻黄乃肺经专药”。麻黄除了用于治疗伤寒、感冒外,还广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皮肤疾患、痈疽肿痛、损伤瘀肿等证,内服外用皆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麻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备受推崇的“三方”(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和化湿败毒方)皆是选用了以麻黄为主的复方“麻杏石甘汤”等多个方剂巧妙结合,利用麻黄解表发汗的效果解除患者的发热症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三方”均被写进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里。

麻黄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来源为买麻藤纲、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0 阅读:2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