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为万病之源:中医名方四神汤除湿效果好(二)

鸿朗说健康 2024-06-26 18:19:17

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排泄物和分泌物多滞涩不畅,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皆为湿邪为病的常见症状。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着痹)等,皆因其湿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所以吴瑭《温病条辨·上焦篇》谓:“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三是易阻气机。因湿为重浊之邪,故伤人最易留滞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另外,寒邪也属阴邪,同气相求,侵人也常伤及下部,如《灵枢·百病始生》说:“清(寒)湿袭虚,病起于下。”

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你可以在每天早晨刷牙的时候,对着镜子,仔细观察舌头。看舌头主要看两部分:一是看舌体,二是看舌苔。

湿邪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不过,其本质却是离不开水分太多这个特点。

通过舌体的大小,可以判断体液的多少。水分越少,舌体越瘦水分多了,舌体就会胀大起来。咱们去非洲的时候可以看看沙漠地带的人,他们很少有胖人,这就跟水分的蒸发有关系。舌头胖了、大了,但是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上牙齿,时间长了就留下齿痕。

另外,湿多了以后舌体也可能出现裂纹,像是泡发了一样,跟咱们洗澡时间长了手上起皱一样。

再来看舌苔。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清净的,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达不到这个程度,出现了腻苔,那可能就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

腻苔是什么样呢?它就好像舌面上挂着一层刚喝完的牛奶一样,又白又厚。

像这种舌苔白厚,看起来比较滑腻的,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或体内有寒;如果舌苔黄厚而且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舌苔薄说明病只是处于初期,病位浅;舌苔厚,说明病已经逐渐侵入体内,病位较深。

那我们总结一下,看湿气在舌头的主要表现就是: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或舌体有裂痕,舌苔厚、发黏,就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那么除了望诊,我们还可以通过这4个信号来判断

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湿气重浊。

有的人起床后觉得特别疲劳,头上像有东西裹着一样,整个人没有精气神。

便完不爽,大便冲不干净,小便淋漓不尽。有的人清晨大便后,发现大便黏,不容易擦干净,别人用一两张纸就行,他得用三四张。而且,有可能冲一次水还冲不干净。还有人在小便时排尿不畅,有淋漓不尽的感觉。

·下肢易水肿

《黄帝内经》中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我们收水往低处流,湿的特性跟水相似,都是往下走的,所以湿邪容易侵袭腰以下部位。

·面色淡白,精力不济,被湿邪困住了肌表的经络,肢体就会困重,懒动;如果湿邪阻于中焦就会胸脘痞闷;如果湿邪停于下焦,气化不利就会小便短涩。

想要祛湿我们就要先弄明白湿是什么?

“湿”是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水,右边是两把晾着的丝,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濕”。它左边的形符说明跟水有关。右上的符号为“日”,也就是太阳,右下的表示挂在架上的丝织品。

了解到这些,湿的含义也就很容易弄清楚了。被水浸过后的丝品,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分蒸腾往上走,形成弥漫、氤氲之势,这就形成了湿。

湿的本质是水。湿从水中来,但是又与水不同。湿是弥漫在天地之间微细的水,你只能感受到它,却看不见它;而水是聚在一起的湿是有形之物。

0 阅读:7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