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可消痈肿、散风热,还可升阳气(二)

鸿朗说健康 2024-06-24 19:44:48

升麻治疮疡,既可单用,也可配入复方;既可外用,也作内服,故《本草图经》称其“凡肿毒之属殊效”。《太平圣惠方》以本品一味水煎去渣取汁,以绵沾汁洗拭疮盘,治小儿斑疮及痘疮。《疡医大全》以本品入香油煎枯去滓,入飞净黄丹,收膏敷贴,治疗多种疔疮、顽疮、痈疮,并称其有“未成自消,已溃自敛”的效果。《普济方》以本品与漏芦、生大黄、栀子、白敛、赤芍同煎,治痈疖、无名肿毒。《外科大成》以之配伍黄柏、大黄、山甲、南星等,煎服治疗乳吹、乳痈、乳毒、乳疽。《医宗金鉴》蓝叶散,以之与大青叶、栀子、赤芍、石膏等配伍治丹毒,形如云片游走。同书之升麻消毒饮,以升麻配伍金银花、连翘、栀子、白芷等,治疗黄水疮形如粟米而痛痒,破流黄水,浸淫成片者。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此类病证常加入升麻,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现代研究发现,升麻具有解热、抗炎以及抑菌作用,应当是其解毒的药理基础。

为何有这种效果呢?

我们看,中医认为清解热毒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火郁发之。很多病人肝部炎症,经常胀痛,老用泻火的茵陈、栀子、大黄之类,发现效果不理想,这时稍微调整一下思路,加些柴胡、升麻透散,顺肝之性,帮助肝脏升发,推陈出新,浊毒自降。

升麻妙就妙在这里,既能够透发郁火,也可以清热解毒。而火毒的第二方面去路,就是通过倾泻往六腑排。所以说升麻既可以透火于外,又可以折热于内。只不过小剂量是以偏升散、透发为主,大剂量就以清热解毒为主。

讲到这里,大家就对升麻能够治疗肿毒的机制了解了吧。它不外乎就是一方面帮你开盖散热,一方面帮你解毒降热,使毒热不停留在局部,肿毒自然就慢慢消了。而玄参治疗肿毒的机制又不一样,是往下扫、往下降、往下顺。

毒热盛,就如同鼎中沸水一样,你想让水不沸有三招。一个是直接撤火。一个是往锅里添加凉水。一个是打开锅盖,帮助散散热。如果说升麻是揭锅盖和撤火,那么玄参就是添水加撤火。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肿毒,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升麻或玄参:有风热表闭的用升麻最好,有阴虚火旺的用玄参最妙。

升麻味辛而升散,为“散表之剂”(《本草汇言》),前人认为升麻“透表发汗,其力颇大,惟表邪之郁遏者宜之”(《本草正义》),又能“发散风寒出汗”(《本草求真》)。因其性本微寒,经过配伍可用于治疗各类表证。如《寿世保元》发表丸,用本品与麻黄、葛根、苍术、甘草相伍,治疗伤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口干者。《千金要方》十神汤,以之与麻黄、紫苏、川芎、陈皮、白芷、葛根、香附、赤芍、甘草相伍,治时气温疫、感冒风寒,症见发热憎寒,无汗、头痛、咳嗽者。蒲辅周先生十分欣赏此方,谓其治寒疫甚宜。升麻尚有透疹之功,故可用于治疗很多出疹性疾病的初期阶段。如《扶寿精方》之和解散,以之与羌活、葛根、防风、川芎相伍,治小儿外感风寒,遂发痘疹者。此方对于麻疹初起发热恶寒者,也颇为相宜。如《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以之与葛根、芍药、甘草同用,治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发热恶风,头痛肢痛,喷嚏,目赤流泪,口渴者。

对于热毒疮疡而恶寒发热者,本品既可解毒,又能发表,颇为适宜。古人常以本品配伍荆芥、白芷治之,并有“汗之则疮已”的说法。如《圣济总录》升麻汤,以之配伍连翘、大黄、白敛等,治痈疽始作,坚硬,恶寒壮热,一二日未成脓者。

升麻散邪之功,并不局限于治疗上述多种表证或兼挟之表证,由于其属“升解之药,故风可散,热可清”(《本草汇言》),凡“风热之邪,头风攻痛,并目疾肿赤,乳哦喉胀,升麻并皆宜之”。如治疗风热头痛,《太平圣惠方》防风散,以升麻与防风、蔓荆子、葛根、石膏等同用,治风热头痛掣动者。又如《不知医必要》之升麻葛根汤,以之与白芷、秦艽、荆芥等配伍,治外感邪在阳明,头痛连及目眶者。此外,由于升麻辛散上达,既能散邪,又善解毒,故临床治疗雷头风效果颇佳。雷头风是中医病名,古代多见,其头痛特点与一般头痛不同,初起即恶寒壮热,继之头痛而胀,脑内有轰鸣声,并伴有头面起核,肿痛而赤,病机为外受风毒热邪,内蕴心胃,上攻头面。《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创清震汤,由升麻、苍术、荷叶三味成方,方中重用升麻、苍术,意在清热解毒化湿。而《杏苑》升麻荷叶汤,则在清震汤基础上再加葛根、白芍、甘草,亦用治雷头风。

升麻有升散之性,又善解热毒,故治疗风热目疾颇为适宜。如《孙鲁川医案》以之与桑叶、菊花、红花、赤芍等同用,治目赤奇痒效果满意;《银海晶微》吹云丹,以之与荆芥穗、防风、连翘、柴胡等制丹点眼用,治目中流泪及迎风羞明怕日,常欲闭目在暗室。同书之桑白散,以升麻与桑白皮、葶苈子、防风、赤芍等同煎服,治白睛肿痛。

0 阅读:16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