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皇族上色老照片:龅牙皇后的妹妹;慈禧与御前女官;备胎皇帝

历史小破 2024-06-25 03:11:39

一组晚清皇族上色老照片,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我们带入了那个遥远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这些经过精心上色的照片,不仅还原了晚清皇族的真实形象,更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与风貌。

在一张旧时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引人注目的人物——静荣与一位外国友人并肩而立。静荣,这位美丽的女子,是慈禧太后的娘家侄女,静荣天生丽质,端庄大方,她的美貌在家族中堪称翘楚,超越了后来成为皇后的姐妹静芬。她身上所散发出的独特气质和魅力,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就被她所吸引。

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静荣嫁给了镇国公载泽。泽公府里气氛开明,这不仅让静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为她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那个相对封闭的时代,静荣却能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开放的胸怀,与外国人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

照片中,一坐一站,两位风姿绰约的女子,正是镇国将军毓长的两个女儿。她们端庄优雅,气质非凡,仿佛天生就带着一股与众不同的贵气。

毓长,作为定郡王溥煦的长子,原本有望继承父亲的爵位,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玩笑。他比父亲更早离世,未能承袭那尊贵的爵位,仅被封为镇国将军。这一身份的落差,虽然让他的女儿们未能成为格格,但她们依然凭借着家族的底蕴和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宗女”。

在清朝的等级制度中,格格是皇族女子的尊称,而“宗女”则是指宗室女子的统称。由于毓长的爵位未到王、公级别,他的女儿们便不能被称为格格,只能以“宗女”相称。

在这张清末后宫的合影照片中,从左至右依次站立的是四格格、二格格、慈禧太后、元大奶奶(慈禧太后的内侄媳)以及三格格。

奕劻的几个女儿——四格格、二格格和三格格,以其聪明才智和伶俐口齿,在宫里经常陪伴在慈禧太后左右。她们不仅容貌秀美,而且能说会道,常常逗得慈禧太后乐呵呵的,成为了宫廷中的开心果。在慈禧太后孤独而冗长的宫廷生活中,这几位格格的陪伴无疑为她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慰藉。

贝子溥伦与家人的合影,贝子溥伦,这位曾一度被寄予厚望的皇位继承者,终究未能登上那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宝座。在同治帝驾崩后,他一度成为众多王公大臣心中的皇帝人选,然而慈禧太后的反对让他错失了这次机会。即便在光绪帝稳坐皇位之时,国内外仍有人对溥伦抱有期待,认为他将是下一任皇帝。1904年,他代表清廷赴美参加世博会,更是赢得了“future emperor of China”的美誉。然而,历史总是充满变数,慈禧太后临终之际的选择,让溥仪继承了皇位,而溥伦只能遗憾地回归普通皇族生活,与家人共度余生。

奕劻,原本是庆亲王永璘的孙子,并无承袭王爵的资格,但因一系列变故和意外,他意外地成为了庆郡王的继承人。由于他圆滑的处世方式,慈禧太后特别喜爱他,甚至在她六十大寿时破格提拔他为亲王,并在1898年赐予他世袭罔替的特权,使他成为清王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

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不光彩,被指为贪鄙昏庸。1917年1月28日,奕劻在青岛病逝,其子载振获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颁令世袭庆亲王爵衔。奕劻家人请溥仪赐谥号,溥仪因感冒自定“谬”、“丑”等恶谥,拒绝醇亲王载沣的建议,最终采纳南书房翰林所定“密”字谥号,虽觉不妥,但亦无奈接受。

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慈禧太后,在北海游玩,她的御前女官们亦随之入戏。其中,四格格载抒站在左侧,她身着莲花般的华丽衣裳,扮演着善财童子,怀抱宝葫芦,尽显富贵之气。她的发饰精致而雍容,脚下则踩着清朝满族女子特有的花盆底鞋,而站在右侧的“御前女官”德齡,则化身为撑船的仙女。她身披素白色的衣裳,宛如一个出尘的仙子,为这场盛大的扮演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宁静。

醇亲王奕譞与左宗棠在王府中的合影,既是对左宗棠功绩的认可,也是为光绪帝招揽贤才之举。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回伊犁后,因性格难与同僚合作,被调任两江总督。奕譞邀请左宗棠至王府,既是对老臣的关怀与敬意,也彰显了他对朝廷未来的深思熟虑。1881年,正值光绪七年,奕譞的儿子已经登基为皇帝,作为生父的他自然要为儿子的江山社稷招揽贤才。

19世纪中叶的王府庭院里,醇亲王奕譞与两位年幼的儿子合影,他怀抱的是载洵,而旁边站立的是载沣。这两位儿子,在奕譞的悉心教导下,逐渐成长为清朝末年的重要人物。

1908年,醇亲王载沣手牵溥仪和怀抱中的溥杰合影,不久后,慈禧太后任命载沣为摄政王,并指定其子溥仪为嗣皇帝,预示着年幼的溥仪将接替卧病的光绪帝,成为清朝的末代皇帝。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家庭的幸福时光,也见证了历史的重要转折。

这些上色老照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晚清皇族的真实形象,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与风貌。它们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

1 阅读:260

历史小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