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历史照片回顾: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先生的求学岁月

历史小破 2024-06-25 03:11:38

钱三强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他的名字与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卓越开拓者和奠基人,钱三强先生以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科研能力,为中国的核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也是我国发展核武器过程中的关键人才推荐和组织协调者,为国家的核武器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智慧。这组老先生求学期间的老照片,记录了钱三强先生年轻时的求学岁月,我通过后期上色让大家了解当时青葱岁月的钱三强先生。

1927年,北京,钱三强(右一)与孔德学校的一部分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拍摄了一张合影,记录下他们在这所特别学校的宝贵时光。

孔德学校,这所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联合创办的子弟学校,不仅在当时北京教育界有着不小的名声,更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而备受瞩目。作为一所最早提倡教白话文、注音字母的学校,孔德学校打破了传统文言文的束缚,让语言学习更加贴近实际,为后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张照片中,钱三强站在右侧,他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渴望。他身旁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面带笑容,仿佛都在为能够成为孔德学校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1930年,钱三强与父母在北平家中的院子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他们三人紧紧相依,钱三强站在父母中间,青涩的脸庞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父亲手背身后,气宇轩昂,母亲则面带微笑,一脸慈爱,这张合影成为了他们家庭情感的永恒见证,激励着钱三强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这张照片是钱三强从孔德学校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的纪念。1930年,他首次听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吴有训的课,吴教授独特的教学方式令他印象深刻。在吴有训的“振动与共振”课上,生动的实验演示让钱三强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北大预科期间,他阅读了《原子新论》等科学著作,决定将研究兴趣转向物质结构。同时,国家动荡的外部因素也促使他放弃了电机工程,转向物理学。这张照片标志着他学术生涯的起点,也预示着他将成为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

1936年,在清华大学的无线电实验室里,钱三强正专心致志地进行实验。繁忙的实验间隙,他抬起头,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目光恰好与正在捕捉这一瞬间的摄影师相遇。那一刻,他的微笑中透露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成为了实验室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941年,钱三强身处巴黎大学的居里研究室,这里是他科研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引领他深入科学研究的导师,正是享誉世界的约里奥-居里夫妇,他们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广为人知。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悉心指导下,钱三强得以接触到前沿的科研领域,为他日后的科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钱三强坐在巴黎莫纳哥宿舍的书架旁,他的目光正看向摄影师,背后悬挂着的父亲钱玄同的肖像照片无疑为他提供了深深的情感支撑。

与导师伊莱娜·居里教授的合影,钱三强感受到了这位科学巨匠的独特魅力。伊莱娜·居里衣着朴素,言行间少言寡语,却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与和善。每当有人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耐心地倾听,不放过任何细节,然后腾出宝贵的时间,以详尽而深入的解答来满足求知者的渴望。

照片是钱三强在法兰西学院改进了可变压力云雾室,它提高了其灵敏时间至0.3-0.5秒,增强了实验准确性。他还应约里奥-居里教授之邀,成功制作了自动卷片的照相系统,提升了实验效率。改进后的云雾室在实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首次记录铀裂变碎片径迹,这一成果于1939年在法国科学院《周报》发表。此云雾室后被珍藏于巴黎的“居里与约里奥-居里博物馆”,博物馆内的说明文字这样写道:“法兰西学院内由钱三强于1938年改建的威尔逊云雾室。”这句话不仅记录了钱三强的贡献,也见证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舞台上的杰出成就。

1947年,钱三强在里昂大学专注于重水实验的研究。尽管二战期间法国沦陷,他的人生历程因此充满了颠簸与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和专注。这几年的艰难岁月,钱三强并未虚度,反而利用这段不稳定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不断磨砺自己。他的努力和坚持使他从一个研究生逐渐成长为居里实验室的独立研究人员。

从这些老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钱三强先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他的求学经历,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中国核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些珍贵的照片,将永远激励着后辈们为科学事业不懈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0

历史小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