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彩色老照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后宫佳丽环绕的溥仪

历史小破 2024-06-24 11:55:17

这组珍贵的彩色老照片,跨越了历史的鸿沟,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时代。每一张照片都如同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晚清时期的一张珍贵照片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真实而专注的身影。这位考生端坐于狭窄的考桌前,全神贯注地解答着手中的试卷。他的桌面上放置着一个考篮,里面整齐地摆放着考试所需的各种工具,如笔墨纸砚等,以及一些简单的干粮和水,以备不时之需。

从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考场的空间极为有限,考生们的座位都被砌墙隔开,彼此之间无法交流,更无法窥视对方的试卷,从而完全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这种严格的考试环境,体现了科举考试对于公平、公正的严格追求。

晚清时期,法国通过各种渠道对清朝男子进行了尖锐的讥讽。在报刊上,他们以一种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清朝男子的举止行为,甚至有两名曾经侵华的法国士兵公开模仿他们在中国冬日里所见的清朝老人之间的聊天场景。他们特意戴上了一条又细又短的假辫子,并穿上与清朝服饰极不相称的不伦不类衣物和鞋袜。

其中一名法国士兵站立着,双手交叠于袖筒中,头部歪斜,嘴角向下撇着,眼神斜睨向下,仿佛是在模仿清朝老人特有的神态。而另一名士兵则半蹲在地,双手藏进衣服里,背部弯曲,眼睛向上翻着,两人一高一矮,仿佛真的在交谈一般。

这种模仿无疑是对清朝文化的一种极端夸张和讽刺,充满了恶作剧的成分。法国士兵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清朝文化的肤浅理解,也表达了他们对这一时代中国的轻蔑和不屑。这种讽刺和讥笑,无疑加剧了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隔阂和误解。

1934年,马彣与徐雄飞的婚礼老照片。新娘马彣,是马鉴的长女,新郎徐雄飞是爱国青年,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婚礼后他们将共同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这场婚礼汇聚了众多时代精英,其中不乏像司徒雷登(后排左三)、胡适(后排左四)这样的杰出人物。他们作为新人的亲友,共同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清末的深冬时节,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却无法掩盖住照片中那份独特的庄重与肃穆。一张珍贵的合影穿越时空的尘埃,清晰地展现了当时两江总督端方(左)与江苏巡抚陈启泰(右)的身影。这张照片拍摄于1907年的冬季,很可能是在庆祝慈禧太后万寿节(即11月29日)这一盛大节日的背景下诞生的。

1936年的冬天,林徽因与家人一同游园,北京的冬雪如同银色的绸带,将整个园林装点得如诗如画。梁思成,林徽因的丈夫,站在雪地里,用相机捕捉着这片美丽的冬日景色。就在此时,林徽因带着他们的儿女梁再冰和梁从诫向他款款走来。

面对镜头,三人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仿佛所有的寒冷都在这一刻被温暖融化。梁思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温馨的瞬间,将其定格在胶片上。这一年,林徽因32岁,风华正茂,女儿梁再冰7岁,活泼可爱,儿子梁从诫4岁,稚气未脱。这张照片因其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家庭的温馨,被坊间誉为林徽因最美的照片。

1911年的北京,紫禁城建福宫花园中假山背后,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隆裕太后(右四)与庆亲王奕劻家中的王妃、格格们以及6岁的溥仪同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隆裕太后虽然尊贵,但似乎缺少了慈禧太后那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与庄重,似乎缺乏一种强大的气场。

1938年春,日军进逼西安,教育部指令都东北大学迁往青海。但臧启芳校长选择不遵从,经过波折,东大最终流亡至四川绵阳三台县。在三台,东北大学安定下来并继续教学,在三台八年,东大得以保存并发展,抗战胜利时,东大已发展为5院12系,拥有700余名学生和一批名师。东大人的爱国情怀影响了三台人民,他们创办的进步社团和抗日壁报为三台积蓄了抗日力量,使其成为抗日模范县。这张照片记录了抗战胜利后,东大师生离开三台校区时的合影。

1910年,在建福宫花园的地上,年幼的宣统皇帝溥仪席地而坐,与庆亲王奕劻家中的王妃和格格们留下了合影。年仅四岁的溥仪纯真无邪,如同一个普通孩童般玩耍,对皇权的威严一无所知。在他身后,亭亭玉立的是庆亲王奕劻的女儿们(也就是溥仪的姑姑)和婶婶们。这些女眷们身材高挑,面容秀丽,堪称当时的美女典范。

1925年,在天津的张园,溥仪及其家人热情款待了英国驻天津总领事等贵宾。在宴会的高潮时刻,摄影师为大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众人纷纷面向镜头,婉容恰好坐在溥仪的对面,溥仪的弟弟溥杰则位于她的左侧第四位。照片中唯独婉容选择了背对,考虑到婉容所处的位置,可能大幅度扭转身体看镜头会显得不太得体,有失她大家闺秀的风范,因此她选择以优雅的背影出现在照片中,为这张照片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

1900年至1901年,曾经的侵华八国联军总司令、德意志帝国陆军上将冯·瓦德西伯爵,回到了他位于汉诺威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布局严谨而富有历史感。书桌上摆放着军事战略书籍、文件和战争回忆录,这些文件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也为他提供了无数的思考和启示。

1905年9月,光绪帝废除科举,推行新学制,12月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文教事务,为近代教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重庆新式学堂随之兴起,照片展现了当年重庆学堂的中国和外国籍师生的风采。

这些彩色老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更传递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它们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同时,这些照片也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0 阅读:114

历史小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