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aul
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任何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家乡的一切。但每当它看到、听到或感受到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时,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动,它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它的故园,那似曾相识的纯净和美好唤醒了它的记忆。于是它的一生都极力地追寻着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地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寻找它的美丽。——柏拉图《理想国》“这个世上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灵魂归宿,大多数都是浑浑噩噩一辈子就过去了,那难道就不活了吗?”
于是,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就成了这类人的目标,即使这个目标是大家给他的,大环境给他们的,时间长了,他们也乐意以此为人生目标,或者说:目标不目标的已经不重要了,至少自己与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让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心安理得。可能只是在某次夜晚闭上眼睛睡觉的时候脑子会冒出来不同的自己。
这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人生意愿的直观表现。
所以在他失去所有亲人,自己孤零零的时候,他找不到自己存于世间的意义,所以选择自杀了,这很正常。因为他的意义、是别人赋予他的,而不是自我参出的。所以,你说他可怜,也确实没有说错。
当一个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灵魂归宿感,那么他就会提前选择灵魂的终地。
....................................
原生家庭的文化属性对个人的灵魂归宿影响有多大?既然说到了灵魂归属,就不得不先提出一个词——文化属性。这个概念也并非是我这等无识之人所出,其来源于曾经看过的一本哲思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简单来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今天我要说的文化属性。一个人于世而立,总归要有立于自身的文化属性。而此文化属性,即为此人一生行为举止的脉络。说的玄幻一些,若能准确判断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属性,就可以预测其最终结局,因为文化属性决定其灵魂归宿,而灵魂归宿感是人性本能的需要,是个人,就需要有一块可以收留自己的地方归宿灵魂。若非此,即非人,文化对于一个不能以人定义的人无能为力,因此,灵魂归宿决定其最终命运,换句话说,此,即天道。谈论及此,不禁想到了一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跋涉的悲剧人物,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代价,在残酷的精神酷刑中毅然自立,寻找内心的那一方净土,寻找灵魂的归宿 。
客观规律是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就是不人为。而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宏观上来讲,是时间、地点、条件,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人文条件可称为文化属性。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能源、矿产、资源、农业、物产等。人文条件从人文环境产生,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似矛盾,实则说明文化属性的特征:群体意识制约,历史传统制约,因而不变;因其不变,称为属性,简单的分类可以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大多数原生家庭都可以归类于市井文化,市井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市井文化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充满变幻而杂乱无章的一种市民文化,它是一种“现象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它自由闲散缺乏庄严,缺少深刻性和心灵冲击力,“没有现实与历史的深层次的忧患,更没有血与火的悲剧意识。”他们很少用客观规律去看待事物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往窄了说就是小农意识。
弱势文化可以用传统观念里的字—“靠”来体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菩萨、靠皇恩、靠拜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可能还是害怕被删掉而没有尽言。那我就再延伸一下:部分弱势文化,绝大多数都是自卑型人格!在评论里品头论足,挑三拣四的人就是自卑型人格的典型代表。
文化属性粗浅的说,就是什么样的地长什么样的庄稼,个体过于独立的思维都很容易被群体收割。原生家庭的弱势文化属性是难以逆转的,固有的文化属性容易将独立的人格,信仰收编到原有的文化属性中去。
如果一个人信仰的是无所不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适应客观环境的人,也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比如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个由强者组成的群体就会形成强势文化,这样的强势文化也必然造就这样的强者。也就是《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任何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出生无法选择,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亦无法选择,这是天道。
弱势文化所追求低层次的是天上掉馅饼,例如做梦彩票中大奖的人、想一夜暴富的人。而它的最高层次就是破格获取。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他们没有自信和强者在同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他们是弱者,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弱者要想成为强者,非经过蜕变甚至是涅槃方能成功。陈胜吴广在秦朝时属于被压迫阶级,为了蜕变改命,陈胜高喊:“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句话流传千古。
可结果如何,历史老师让我们做的笔记告诉我们,农民代表不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力。
....................................
信仰才是灵魂的归宿,而不是含糊不清的文化,特别要区分开传统文化和传统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