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诗意无穷的唐诗,有入选教科书的实力,不读是莫大的遗憾

驶向一江诗词 2024-05-29 07:49:51

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诗人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灿烂辉煌,熠熠生辉,打动了无数后人的心。

本文是唐诗专题,分享6首很精彩的唐诗,这些诗知名度不高,但诗意盎然,水平极高,有入选教科书的实力,很有必要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欣赏。

到底是哪6首唐诗佳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谜底。

第1首 唐朝处默的《织妇》

蓬鬓蓬门积恨多,

夜阑灯下不停梭。

成缣犹自陪钱纳,

未直青楼一曲歌。

这首诗很有深度,歌颂劳动、谴责不劳而获。

织妇蓬头垢面,辛辛苦苦地织布,到头来赚不到钱,而那青楼中的歌女,不须动手,只须启齿唱一支歌,就“一曲红绡不知数”,真是太不公平了!

此诗对比强烈,借织妇之口,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和当时税收政策的黑暗,对织妇不如娼妇的腐朽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振聋发聩,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第2首 唐朝无名氏的《杂诗》

不洗残妆凭绣床,

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

忆著征夫泪数行。

这首诗的作者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此诗描绘了某女子在夜深人静时,未卸妆容便倚靠在绣床上,与同伴一起刺绣,当绣到鸳鸯时,触景生情,不由地想起远方戍边的丈夫。

此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以小见大,寄托主人公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深深思念,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家庭的离别之苦与对团圆的渴望,很有社会现实意义。

第3首 唐朝戴叔伦的《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

家在故林吴楚间,

冰为溪水玉为山。

更将旧政化邻邑,

遥见逋人相逐还。

这是一首赠别诗和赞誉诗,以诗人家乡吴楚间的美丽冬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严名府的赞誉,寄寓了他对推行公正、仁爱之政,以期实现地方安定、百姓归心的美好愿景。

全诗情景交融,蕴含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

第4首 唐朝陈羽的《戏题山居》

云盖秋松幽洞近,

水穿危石乱山深。

门前自有千竿竹,

免向人家看竹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云盖秋松、水穿危石、门前千竿竹等意象,描绘出一幅与世隔绝、清幽雅致的山居画面。

此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隐逸生活之趣的深深眷恋与自我满足,寄寓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理想,诗意盎然,余韵无限。

第5首 唐朝殷尧藩的《关中伤乱后》

去岁干戈险,

今年蝗旱忧。

关西归战马,

海内卖耕牛。

这是一首悲天悯人的诗作,是作者为关中人民遭受天灾人祸而作,很有深度。

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反叛、讨逆战争连年不断,唐王朝对人民的剥削也日益严重。关中百姓遭受天灾人祸,既有蝗灾,又有战争和赋税的痛苦,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绝境,连赖以生存的耕牛都只得无奈卖掉,那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此诗悲天悯人,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第6首 唐朝杜牧的《赠渔父》

芦花深泽静垂纶,

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

不曾逢著独醒人。

这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七绝佳作,借渔父的口述,描写他们几十个春秋孤舟垂钓的生活和见解,蕴含作者对追逐名利的厌倦,对渔樵生活的赞誉和向往。

全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富有诗意。

很精彩的6首唐诗分享完了,这些诗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水平很高,诗意很盛,值得推荐给朋友们欣赏,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回味。

朋友们,文中这6首唐诗你曾经读过几首?最欣赏其中的哪首?欢迎分享高见。

3 阅读:154

驶向一江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