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被关27年,妻子等他27年,可刚团聚一年,妻子就自杀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5-27 06:25:2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5年,国民党战犯黄维终于被特赦,家中妻儿早已等候多时。

黄维被特赦

走在路上的黄维满面春风,得意洋洋。

是啊,他曾经的同僚,家属逃跑的逃跑,离婚的离婚,恨不得撇清关系一刀两断。

只有黄维的妻子蔡若曙等待了他27年,试问这世上还能有如此痴情的人吗?

妻子蔡若曙看着眼前满头白发的丈夫,心中五味杂陈,她的笑容显得疲惫,毫无生机。

然而,幸福的团聚时光不过一年,蔡若曙却等不了了,她一头扎进了河里,先黄维一步离开了人世。

其实,蔡若曙的自杀和黄维有着莫大的关系。

爱情路上的孤勇者

在那个兵荒马乱、外族入侵的年代,蔡若曙与黄维二人一见钟情,就此,蔡若曙踏上了爱情的坎坷路......

蔡若曙出生于浙江杭州,父亲蔡仲初主政杭州,大权在握,她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

1933年,蔡仲初在家中举办了一场宴会,杭州上流圈儿的小姐公子都来了,其中不乏一些国民党军官。

蔡若曙穿着礼服,优雅得体地周旋于客人之间。

她面容姣好,精致的妆容为她平添几分姝色,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温柔从容的风韵。

在场的不少年轻男性,都若有似无地朝蔡若曙投去欣赏的目光。这其中,尤以国民党中将黄维的目光最为灼热。

黄维

黄维时年29岁,是个“大龄”男青年了。说起来也是挺让人难以置信的,黄维长这么大,感情史却还是一片空白。

他和妻子桂仙梅是包办婚姻,两人没有任何感情,长期分居两地,婚姻关系名存实亡。

黄维离家十年,就单身了十年,清心寡欲得连个绯闻对象都没有。

他羡慕同僚有佳人相伴,却也怀着宁缺毋滥的心思,渴望遇到真心相爱之人。

最终,他用十年的耐心,等来了如明月一般的蔡若曙。

蔡若曙长相温婉,性格温和,骨子里藏着江南的似水柔情,却也有那个时代的女性特有的坚韧。

蔡若曙

黄维在宴会上初见蔡若曙,便被她落落大方的仪态举止吸引。他鼓足勇气走到蔡若曙身边,热情地和她攀谈,博取佳人的好感。

黄维长得不差,和蔡若曙相处时又带着发乎情止乎礼的风度,这让蔡若曙对他好感倍增。一场宴会下来,两人已然两情相悦,互定终身。

宴会结束后,黄维和蔡若曙越发如胶似漆。黄维坦白自己在老家还有妻儿,他要先和妻子离婚后,再迎娶心爱之人。

黄维的真诚,让蔡若曙很感动。在那个年代,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

夫为妻纲,黄维就算不和桂仙梅离婚,享齐人之福也是可以的,但他没有那么做,这足以可见他对蔡若曙的爱重。

接下来,为了顺利离婚,他不顾母亲的反对,四次返乡,最终成功和桂仙梅解除婚姻关系。

恢复自由身的黄维迫不及待地和蔡若曙举办了婚礼。

可是,这段婚姻除了当事人之外没有人看好,蔡若曙的父亲蔡仲初更是气愤不已。

他的女儿,要什么样的青年才俊没有,偏要选一个结过婚的?

一些亲朋好友也不理解蔡若曙的决定,认为她和一个结过婚的“老男人”在一起是自甘堕落。

对于这些非议,蔡若曙一笑置之。她是个清醒之人,知道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重要。既然选择了黄维,那她就会坚持到底。

蔡若曙

蔡若曙的坚持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婚后,黄维对她体贴备至,两人住在西湖边的房子里,每天都牵着手去湖边散步,形影不离,恩爱有加。

期间,蔡若曙还给黄维生下了三个孩子。

这段时光对于蔡若曙而言是幸福而难忘的。也正是这段美好的回忆,成为了她日后对抗苦难的勇气和支撑。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国民党败局已定。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企图在淮海战役上扳回一局。这种情况下,正和妻儿在庐山避暑的黄维,就被召回了战场。

此时的蔡若曙已经怀胎九月,即将临盆。

她一手扶着腰,一手牵着孩子,依依不舍地看着丈夫的背影。她不断地祈祷丈夫能早日平安归来,却想不到,这一分别,就是27年……

漫长的等待:前尘往事皆成空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刚生产完的蔡若曙每天都守在收音机前,关注战场的最新情况。

12月,蔡若曙失去了丈夫的所有消息。

她心急如焚。每天都给国民党国防部打电话,但得到的答案永远都是“在突围。”

蔡若曙刚生产完,身体本就不好,再加上丈夫失踪的打击,她陷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之中。

1948年年底,国民党宣布黄维“阵亡”,蔡若曙带着几个孩子远赴台湾。

到了台湾后,蔡若曙始终不相信丈夫死了。

1950年,她将孩子们都安顿好,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回到大陆,打听丈夫的消息。

解放军缴获的黄维印章

蔡若曙的行为称得上胆大包天。当时,在蒋介石不遗余力地抹黑下,逃往台湾的国民党人都对大陆避之不及,而蔡若曙却敢孤身一人勇闯大陆。

毫不意外地,蔡若曙一踏上大陆就被相关部门发现了。

然而,蔡若曙却并未被“针对”。并且,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她还获得了一个重要消息:丈夫没有死,而是被俘虏了。

被俘的黄维

蔡若曙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想,哪怕千难万难,她也要带着孩子离开台湾,去大陆寻找丈夫!

要离开台湾并不容易。为了掩人耳目,蔡若曙和孩子们先在香港住了一年,然后才踏上大陆,在上海定居。

上海是个大城市,生活成本很高,蔡若曙带着四个孩子举步维艰。

民国的旧上海

党组织注意到了蔡若曙的困境,暗中给予了她很多帮助。蔡若曙应聘上海图书馆的工作时,图书馆碍于她的身份,怕惹上麻烦,不想聘用她。

政府得知后,雷厉风行地通过了蔡若曙的政治审查,表明支持的态度。

有了图书馆的工作,蔡若曙的养家压力小了很多,但即便如此,一家五口还是经常要靠借债维持生活。

大女儿也在周总理的帮助下,顺利就读复旦大学。

那段时间,蔡若曙过得很辛苦。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富家千金,褪去了所有光环,茕茕孑立,艰难求生。

蔡若曙和孩子

工作养家,照顾孩子,还要托人打听丈夫的消息,她苍老了好几岁。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蔡若曙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了丈夫的下落。

原来,黄维被捕后,解放军并没有为难他,而是把他送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

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按照规定,只要改造成功,黄维就会被释放出来,前途依旧光明。

可是,蔡若曙知道,黄维性格固执,肯定会有反抗情绪,果不其然,蔡若曙猜对了。

另一边的黄维,在管理所肆意妄为,不是喊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口号和管教人员唱反调,就是大骂共产党,讽刺毛主席,煽动战犯“造反”。

为了逃避思想改造,他甚至提出要研究永动机,谁劝都不听。

黄维的固执让管教人员头疼不已。1956年,管理所主动联系蔡若曙,让她来北京一趟,劝一劝黄维,让黄维好好改造。

蔡若曙欣喜若狂,一别8年,终于能见到丈夫了。

她特意带着小女儿黄慧南去拍了照片,打算带给丈夫看。她还精心准备了很多肉和菜,让丈夫尝尝久违的味道。

进入管理所后,管教人员非常大方地给黄维和蔡若曙安排了一间房间。

蔡若曙将饭菜摆在桌上,不停地往丈夫碗里夹菜,嘴上还不忘劝说:“你是个罪人,搞什么科学研究呢?还是好好学习改造,不要固执……”

蔡若曙的话还没说完,黄维的脸瞬间就拉了下来。他“啪”一下,重重地把筷子拍在桌上,语气凉薄:“滚!从现在起,我不吃你做的饭菜。你也别来看我!”

这场重逢不欢而散,让蔡若曙伤心不已,8年未见,却只等来了丈夫的怒骂!

伤心归伤心,但蔡若曙并未放弃丈夫。

回去后,她在上海和北京两地奔波,不厌其烦地劝说丈夫,让丈夫听政府的话,好好改造,争取早日释放。

但丈夫早就疯魔了,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妻儿的苦难视若无睹。

蔡若曙千里迢迢来看他,他每次都没有好脸色。

身边的人得知黄维的做法后,都劝她改嫁,给她介绍对象。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黄维固执,蔡若曙也同样固执,她铁了心要等黄维回来。这种执着,让所有人都不理解。

当年,国民党战败后,被抓的将领不在少数。他们的妻子要么离婚改嫁了,要么撇清关系移民海外。

像蔡若曙这样等了多年的,什么都没有。守着一个犯人,图啥呢?

图的就是年轻时的那份情吧。细细想来,从蔡若曙和黄维结合,到等黄维回家,她一直都是逆行而上的。

她热烈而执着,是带着孩子挣扎求生的母亲,也是忠贞不贰,一腔孤勇的妻子。

可惜,这份赤忱,这份痴情,最终还是被辜负了。

59年特赦

1959年,北京有关部门通知蔡若曙,说黄维有可能会被释放回家,让蔡若曙注意听广播。

蔡若曙喜极而泣,整个人被巨大的喜悦笼罩。她每天都守在收音机前听广播,一个字都舍不得落下,但听了多日,一点消息都没有。

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第一批特赦人员名单。蔡若曙满怀希望,从头看到尾,没有看到黄维的名字。

十一年的等待终成空,蔡若曙对丈夫失望至极。绝望之下,她吞了一大把安眠药自杀,万幸的是被人救回来了。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蔡若曙的精神出了很大的问题。她时不时就出现幻听和精神分裂的症状,每晚都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睡不着觉。

功德林战犯

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严重。后来,功德林又相继释放了五批战犯。每次公布名单的时候,蔡若曙都满怀期待地等着,但每一次,她都失望而归。

从1959年到1966年,满怀希望又陷入绝望,这种痛苦,蔡若曙遭受了六次。

在一次次的打击下,她病情加重,不得不从上海图书馆离职,过上了常常住院,天天吃药的日子。

讽刺的是,罪魁祸首黄维对妻子的苦难一无所知。因认罪态度恶劣,他错过了一批又一批特赦。

1972年,黄维和家人恢复联系。和管理所“斗智斗勇”二十多年后,他终于看到了共产党的诚意,开始积极配合改造。

1975年,黄维赶上了最后一次特赦,和分别了27年的家人团聚。

3月21日,蔡若曙带着孩子去北京接黄维。夫妻团聚,大喜大悲的感人场景并没有出现。对于蔡若曙而言,27年的等待,连续六次的失望,她对黄维已经没有任何感觉。

面对黄维时,她累得一丝情绪波动都没有。

和蔡若曙的平静相反,黄维那叫一个春风得意。他很骄傲,因为他的妻子等了他27年。这份痴情,这份忠贞,就问还有谁?

黄维沉浸在喜悦中,丝毫不知27年的等待背后,藏着妻子多少血泪和绝望。看似平静的生活下,又埋着多大一颗地雷。

办公室的黄维

其实,不仅仅是黄维,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皆大欢喜的大结局还会迎来反转,而促成这个反转的,恰恰是执着的蔡若曙。

黄维回家后,自然发现了妻子的精神问题。

彼时,因药物的副作用,蔡若曙每天都昏昏沉沉的,清醒的时刻很少,还经常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

而且,她变得多疑、敏感,时常担心黄维说错话“二进宫”,丈夫偶尔晚回家一次,她都非常焦虑,生怕出什么意外。

蔡若曙的精神问题让黄维感到心疼,但他又无法理解,更不能共情。

蔡若曙察觉到丈夫的情绪,感到很自责,认为是自己拖累了一家人。

她一方面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一方面又控制不住自己过度关注丈夫的行为,这两种思想互相拉扯,让她神经时刻紧绷着,深受折磨。

黄维出来之后

绳子绷太紧会断,人也一样。在日复一日的惊慌中度日,蔡若曙的生存意志被消磨殆尽。

1976年5月8日,蔡若曙趁丈夫去隔壁看书时悄悄走出家门,毫不留恋地跳进护城河里,为她的生命和爱情划下了一个句号。

蔡若曙死后,黄维大病一场。

给妻子写挽联时,他写下的第一个词就是“难妻”。看来,对于蔡若曙的苦难,黄维是知道的。他会后悔吗?或许有,但迟了。

蔡若曙还活着的时候,黄维都不会为她想一想,人都不在了,后悔也没用了。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为了守护爱情,守护家人,蔡若曙终究是榨干自己,付出了生命。

黄维一家人

她过得太累了,太苦了。死亡,或许是最好的解脱。

望,珍惜眼前人!

信息参考:

[1] 黄慧南,李菁.27年等待换来一年团聚——忆父亲黄维[J].文史博览,2010(10):17-22.

[2] 黄慧南,周海滨.黄维:悲欢与重生[J].领导文萃,2016(07):60-64.DOI:10.13533/j.cnki.ldwc.2016.07.013.

[3] 黄慧南,周海滨.一个国民党中将的改造历程[J].江淮文史,2014(05):75-87.

0 阅读:2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