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奶引:曾是侗族美少女,16岁时出现在人民币上,如今过得怎样?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6-03 12:41:1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1987年,第四套人民币正式发行。这套人民币的特点,就是题材多样、人物丰富,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

其中,壹元钱纸币上面的人物,是两个带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少女。

其中一人头戴精美头饰,显得雍容华贵;另一人则是朴素简洁,显得干练洒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四套人民币的图样,都是取自真实人物的。

而这位登上壹元钱纸币的干练少女,是众多模特中比较著名的一位。

她叫石奶引,是一个普通的侗族姑娘。

那么,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画家收入设计稿的呢?这之后,她的生活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些,都要从石奶引富有传奇色彩的青少年经历说起。

石奶引,1961年出生于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乡寨锦村七组,原名石婢学。贵州曾是中国有名的穷困省份,土地生产率很低,农民一年劳作到头,也难以获得个温饱。

而石奶引家,情况尤其困难。她们家有兄弟姐妹六人,石奶引是老大。所以,从小她就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一边帮父母干活儿,一边照顾弟弟妹妹。

大山里的孩子,没有人不渴望上学。但是庆云乡实在太穷,没有什么像样的学校。

不过好在,当时国家正在开展“扫盲”运动,大量的知识分子来到乡村教学。石奶引也上了扫盲班,因此认得一些字。但是,她也仅仅是认得些字,并无多少文化。

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石奶引的思想是活跃的。在那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落中,她早早地就开始想着怎样劳动致富。

当时,社会上并没有多少附加性的产业,石奶引能接触的,也不过就是织布、染布、刺绣等传统手工业。

不过,她却在这些领域里,取得了几乎极致的成就。

所有的工艺中,染布是最难的。从布匹的浸泡到染料的调制,再到染制过程中的温度把控,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含糊。

否则,染出来的布不是颜色不准,就是容易掉色。一般的人,没有几十年的功力,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染匠。

不过,石奶引心灵手巧,很快就在染布领域有所成就。虽然刚开始染布时,由于没有经验,也曾经失败过,可是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她一次次地总结经验,一次次地尝试,终于通达了染布的所有技术。而且,她还勇于创新,创造性地染出了很多新奇的颜色。

所以,她染的布,也成为了市集上的抢手货,每次一拿出来,就会被一抢而光。

时间一长,石奶引的名声传遍了庆云乡。附近村里的女孩子,都纷纷来找她“拜师学艺”。

我们总会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石奶引却从不藏私,只要有人来求教,她总会将自己所知所会的倾囊而授。

逐渐地,庆云乡的染织产业,变得在全贵州都很出名。而此时,石奶引还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

劳动之余,石奶引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西南的少数民族,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惯。

他们出门唱,在家唱,劳动时唱,甚至就连相亲、婚丧嫁娶,也都要唱歌。石奶引天生一副好嗓子,而且头脑也灵活,每一次唱山歌,都能引来人们的唱和。

虽然当时的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嘹亮的山歌,却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具色彩的调节剂。

石奶引爱劳动、爱唱歌、人缘又好。所以,她的内心,是健康而又阳光的。而这种健康的内心,又反映到了她的外貌上,让她看起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美感。

她的鼻子高高的,上面是一双顾盼飞扬的大眼睛。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就像月夜下的瀑布一般。楚楚动人的她,有了一个很朴素的别号:庆云乡寨里的“一枝花”。

而此时,国家的财政部,也正在筹备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其实,这项筹备已经进行了10年。

但是,由于那个特殊年代所致,几套方案都不让人满意。直到1977年,设计任务才正式开始。

根据上级的指示,第四套人民币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

所以,除了领导人的标准像之外,还必须要设计很多工农形象。而根据指示,这些形象不允许凭空塑造,必须有事实存在的原型。

这些要求,可难坏了负责设计的画家侯一民。他把自己关起来一个月,看了无数的照片,绘制出了大量设计稿。可最终的结果,连他自己都不满意。

于是,他决定走出画室,到民间去寻找自己心中的形象。

很快,他就和自己的助手,来到了贵州从江县洛香镇。当时,虽然改革之风还没有吹到这里,但是贵州的商品经济,已经解除了束缚,开始慢慢繁荣了起来。

满大街上,都是穿着传统服饰的少数民族少女,这让侯一民有了目不暇接之感。这种人们积极向上的形象,岂是他能从照片中寻找到的?

突然,在一群女孩子之中,一个开朗活泼的清丽形象,吸引了侯一民的眼球。他不顾唐突,追到了女孩身后,用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这个女孩子,正是石奶引。当天,她正和一些好姐妹赶集,挑选刺绣用的针线。当她感觉到有人拍自己的时候,有些吃惊地转回了头。

她看到一个陌生的男子,正对着自己微笑着,同时还指手画脚地,表示希望她能走过来,让自己画一张像。

石奶引年纪不大,但是并不怕生。她看侯一民十分诚恳,便答应了。按照对方的要求她略微转身,以侧脸示人。姿势摆好之后,侯一民拿起画笔和画板,在那里忙活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放下画笔,看了看画板,又看了看石奶引,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石奶引表示了感谢,大家就此分别。

这件事,石奶引后来对谁也没有提起,她的朋友们也没有往外说。对她们来说,有陌生人给画像,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这之后,石奶引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佰你村的石学海。两人几次“对歌”之后,确立了恋爱关系。

1984年,石奶引和石学海结婚,并且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过着辛苦但快乐的生活。

贵州的农村,当时并未走出贫困的局面,即使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仍然是如此。贵州多山,田地多是梯田,耕作比平地更为困难。

而商品经济虽然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但是闭塞的交通,却成了阻碍发展的最大难关。石奶引仍然只能凭借双手,努力地为生活打拼。

她不停地纺织、染布,努力地生产出更多的布匹。慢慢地,生活的风霜,让她的眼角爬满了鱼尾纹。

而她的双手,更是因为长年浸泡在染缸里,所以变得粗糙、发黑,看上去有些吓人。不过,也正是凭借着勤劳,她们家的生活有了改观,还盖起了新房。

1987年,随着第四版人民币的正式发行,庆云乡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拿着新到手的壹元钱人民币,怎么看怎么觉得上面的头像眼熟。很多相熟的人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不就是石奶引吗?

一时间,消息不胫而走,媒体记者纷至沓来,将石奶引的门槛险些踢断。人们非常关心,她是如何成为人民币的头像模特的。

但是,石奶引却总是表示,这件事过去的时间太长了,自己没什么可说的。况且,当年画家为何挑选她,她自己也不知道。

不过,虽然石奶引自己很低调,但是其他人却动了心思。他们利用石奶引的故事来炒作,将庆云乡弄成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这个贵州的乡村,也因此富裕了起来。但是,由于这些操作中,没有石奶引的参与,所以那些旅游业的收入,和她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相反,石奶引的日子,反而过得不如以前了。在工业化生产的染织品面前,手工生产的巨大成本,成了一个难以克服的缺点。

石奶引自己生产的布匹,销路不断收窄,利润也不断下降。她的副业收入,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少。

一家人的生活,又回到了那几亩土地之上,日子越过越穷。而此时,又有人拿她来炒作,说什么“人民币上有石奶引,石奶引却没有人民币”,借此来挑拨社会关系。

为了解决问题,农业专家凌裕平,在2017年来到贵州,进行精准扶贫。

他首先拜访了石奶引,看着她家的破房子,这位专家心酸不已。他决定,就以石奶引为试点,走一条农业脱贫的新道路。

凌裕平首先告诉石奶引,可以在自家的水田里,一边种植水稻,一边放养一些鱼类。这样,就可以用一块地,赚出两倍的钱。

同时,凌裕平还表示,石奶引家后山的坡地,也可以开发出来,种植速生林和果树。这样的话,又是一份收入。

只不过,拓展生产领域,必然会带来劳动量的上升。也就是说,石奶引一家人,要在还没见到钱的时候,付出比往年更多的辛苦。

不过,石奶引并不怕辛苦。她此前的贫困,只不过是没有找到方法。如今,既然人家已经给指出了一条明路,那么剩下的事情,自己再辛苦也会坚持下来。

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及依旧灵活的头脑,石奶引很快就成了养殖和林木种植的专家,收入也终于有了每个月两千多元。

自己脱贫之后,石奶引又和当年一样,将自己的经验免费传授给那些想要一起干的乡亲们。

在她的带头之下,庆云乡那些没有吃到旅游红利的人,也都纷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生活越过越好。

如今,石奶引的儿女们,也和很多农村的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谋生。

她自己,也经常来往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一边照顾子女的生活,一边继续自己的养殖产业。虽然辛苦,但是她却过得怡然自得。

随着她的故事越传越广,很多人都替石奶引惋惜。如果她当初抓住自己是人民币“封面人物”的机会,来一番商业运作,恐怕现在早已是一个腰缠万贯的人。

但是,石奶引却甘于寂寞,甘于清贫,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开自己的根本。为何会如此?她从来没有和别人提及过原因。但是,我们却不难猜到。

网络时代,爆红背后的代价是难以想象的。可能为了某种效果,一个人不得不抛弃过去的生活方式,抛弃自己的传统,甚至是去编造一些自己根本没经历过的故事。

而一旦过气,自己身上的吸金特质没有了,那么可能想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也都不可能了。所以,一个人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可以活得心安理得。

金钱和名气,可能能买来富裕,但是却买不来快乐和安宁。做一个快乐的平凡人,比做一个焦虑的富翁,要更加轻松惬意。

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快乐就好。

这种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在时代大潮中失去方向的人,都有治愈作用。让我们祝福石奶引,未来的日子可以越过越好。

参考资料:

百科:石奶引词条

罗茜:一不留神成“名人”

0 阅读:12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