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火了!荒漠中挖出亚洲最大水库,美专家:赶快停手!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9-29 12:58:58

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修建一座水库,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

美国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觉得很可笑,拉拢一众欧美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嘲讽。

可是,当我国历时多年,就在大西北的荒漠里修建了震惊世界的红崖山水库时,美国又开始转变态度,时不时在国际社会上警告我国不许修建水库。

为什么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会对我国在自家沙漠中的水库如此上心?

我国又是如何修建完成这个水库的?

现在这个水库怎么样?

一、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红崖山水库

修建红崖山水库要追溯到1958年。

当时,国家为了防止土地荒漠化,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在海拔高度为1750米、且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的红崖山上,建造一座水库。

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中修建水库,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尤其是那时,我国的经济条件并不好,“老大哥”苏联不再遵守合约助力我国发展经济,再加上技术落后,几乎没有现代化设备。

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个天方夜谭的项目完全没有修建的必要性。

不过,既然是国家的大项目,很多人在质疑的同时,还是选择积极地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沙漠气候条件恶劣,夏天,阳光炙烤着地面,沙漠气温长期维持在40度以上,放眼望去是无边无际的黄沙,没有一处可以遮阳纳凉的地方。

到了冬天,夜晚温度低于零下20度,黄沙漫天,寒风刺骨。

除了面临大自然的考验,技术匮乏和设备不足对修建水库也形成了考验。

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所有的土石方几乎都是靠手工挖掘。

24万人依靠简陋的铁锹、箩筐,一点点地挖掘出水库的雏形。

当一次次被沙尘暴席卷之后,他们的成果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得不一次次返工。

在这种情况之下,工程师们为了保持水库的稳定性,还要绞尽脑汁,不断调整设计方案。

每一次的调整,意味着工人们又得加班加点。

水库建造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然条件,还要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

为了节省开支,工人们住的是简陋的草棚,吃的也是最简单的饭菜,有时候连喝水都要精打细算。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工人们始终不忘这座水库不仅仅关乎着几代人的梦想。

更是阻止荒漠继续侵蚀家园的关键,因此,没有人打退堂鼓。

所有人都在坚持,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认可这个看起来天方夜谭的项目。

花费了如此大的代价,修建的水库,在沙漠中能够蓄水多久?

会不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补给水源而迅速枯竭?

外界的质疑声,从未停止,也许只有眼见为实,才能消除质疑。

二、国际社会质疑,美国不断阻挠

当中国在沙漠中修建水库的消息传到国际上时,很多国家不以为然。

毕竟,水库建在沙漠里,听上去就是在开玩笑。

可随着红崖山水库的工程进展越来越顺利,国际社会开始逐渐正视这个工程的意义。

尤其是美国,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将修建沙漠定为本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发展抱有戒心,即便是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破裂之后,美国对于中国的戒备之心也没有松懈。

在美国看来,红崖山水库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

更是中国在西北搞大规模开发的象征,是中国在经济、战略方面的一次重要突破。

一旦这片地区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未来的潜力将是难以估量的。

因此,到了60年代末,随着水库工程的推进,美国政府以“环保”为由联合欧美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指责中国在沙漠中修建水库,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他们声称,沙漠地区本来就是脆弱的生态系统。

在那里修建大型水库,会导致当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的媒体更是大肆渲染中国“破坏环境”的行为。

甚至有媒体称,中国的这一举动可能会引发一场“全球生态灾难”。

他们不仅在国际舆论场上频频发声,还试图通过国际组织向我国施加压力。

面对这些无端指责以及国际社会给予的压力,反而让中国更加坚定了在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决心。

红崖山水库的修建工作,不仅不会停工,而且还要全力推进。

随着红崖山水库的逐步建成,打脸了美国的种种抹黑。

水库建成后,不仅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连生态平衡也逐渐趋于稳定。

这与美国当初抹黑的“生态灾难”完全背道而驰。

回头来看,美国当初对红崖山水库的指责,更像是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焦虑,而非真正关心环境。

他们害怕的是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而红崖山水库就是这种崛起的象征之一。

因修建水库引发的国际博弈,最终以中国的胜利告终。

红崖山水库不仅成为了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应对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力量。

三、水库显现多种功能,从民生工程发展为旅游胜地

发展农业,离不开水资源,而当地水资源匮乏。

红崖山水库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当地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水库的建成,一下子缓解了周边几十万亩农田的灌溉压力,也为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随着时间推移,红崖山水库的功能逐渐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随着水源的引入得到了改善,绿洲逐渐扩大。

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开始长出茂密的植被。

更让人惊喜的是,野生动物也开始返回这一地区。

尤其是成群结队的天鹅和白鹭,它们在水库的周围筑巢栖息,让这个曾经一片荒芜的地方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种自然景观的改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原本只是一个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库,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生态旅游胜地。

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水库,还能看到成群的野生动物。

尤其是在天鹅迁徙的季节,水库边的景象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大片的天鹅在水面上自由地滑行,天空中鸟儿成群飞翔,给这片宁静的沙漠增添了无尽的生机。

这一转变让当地政府意识到,红崖山水库不仅仅是一个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民生工程,它还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水库周围的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光体验,景区内建起了专门的步道、观景台。

还引进了水上项目,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整个水库,近距离感受沙漠与水的奇妙结合。

这座原本为了抵御荒漠化的水库,逐渐变成了一个集合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多功能工程。

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水库的转型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以前,大家只能依靠种地为生,生活相对单调且辛苦。

如今,随着游客的增加,许多农民开始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有人开起了餐馆和民宿。

有人做起了导游,更多的人则通过出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赚取收入。

红崖山水库不再只是一个水源,也成功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总结:

红崖山水库占地30平方公里,存储水量为1.27亿立方米,至今还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

它不仅承载着农业灌溉、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任,还通过自身的发展为整个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这座水库的故事,讲述的不仅是中国在沙漠中创造奇迹的壮举,更是一段从民生工程到旅游胜地的传奇历程。

0 阅读:0

浩舞默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