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作为人类智慧与科技的最高交锋,世界战争史浩如烟海。
数千年的战争,成就了一个个无与伦比的指挥将领。
距离我们最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结束时,按照功绩评勋,来自苏联的朱可夫和美国的艾森豪威尔,都是西方军事专家公认的战神级军事将领。
而在东方世界,同样存在着一位功勋卓著的中国元帅。
这就是被毛主席称为“横刀立马”的彭德怀!
论起世界上的知名度,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的名号要远远高于彭老总。
可如果我们细究这三人的战绩和指挥能力,就会发现,彭德怀的军事能力是要远远超过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的!
那么,这三个杰出将领都有着怎样的优点?
朱可夫的指挥能力苏联红军将领朱可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著名统帅,曾经四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与彭老总相同的一点是,两人都是出身贫家,成年后应征入伍,走上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从一名基层士兵一点点升上来的,所以对于战术指挥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而让朱可夫立身于杰出统帅的战争,当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德国军队兵临城下。
此前苏联内部因为高级军官大清洗和战略误判,导致战争初期损兵折将。
朱可夫接手战场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
敌人近在眼前,己方士兵士气低下,援军也需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抵达。
朱可夫要做的就是在莫斯科城下抵挡住德国的钢铁洪流,打赢这场首都保卫战。
从1941年10月的双方军队人数来看,德国近180万军队入侵苏联国土,而莫斯科内的朱可夫手中有100万人左右。
双方在坦克、飞机等硬性装备的对比上,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朱可夫在上任之初,面对的就是一个实力远胜于自己的对手。
但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帅,朱可夫并未因为纸面数据太过忧虑。
他熟悉莫斯科近百年来的入侵历史,知道来到此地的敌人。
诸如拿破仑等人,无一例外都是失败而归。
而在这些战争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苏联的天气。
极度的寒冷是苏联红军习以为常的,但被外来军队头疼的问题。
在这种前提下,朱可夫号召全体军民在莫斯科外围挖掘战壕和防御工事,利用多层次的拦截防线逐步消耗德军的战斗力。
尽管在当时,朱可夫的这种防御战术被看作毫无希望。
按照苏联军官的看法,应该做的是将军队开出城外,与德军进行一场正面对抗才对。
但朱可夫认为德国军队实行的闪电战,讲究以快打快。
所以必须坚持自己的战略计划,等到寒冬的到来。
果不其然,德军陷入了莫斯科外围的战争泥潭,大量士兵被冻死冻伤。
装甲车和枪支、火炮也因为严寒天气而无法使用。
获得了战机的朱可夫调集大量军队,展开反攻。
最终在库尔斯克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成功击退了德国军队,一路杀到柏林。
从二战胜利的整体因素上来看,苏联军队对于德军的抗击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朱可夫对于这场战争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
是他在苏军处于下风的时候,找到了这场战争的拐点所在。
因此朱可夫在战术指挥上有着独特的能力。
艾森豪威尔的统兵能力反观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相比于朱可夫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他更注重于战略层面的统筹和规划。
是艾森豪威尔确定了,二战中同盟国对轴心国战略的大致规划。
那就是先解决欧洲地区的德国军队,再来对付位于亚洲的日本军队。
以此为基础上,美英等国军队展开大规模兵力部署,利用海空军优势对德军展开节节反击。
除此之外,艾森豪威尔的一大贡献,就是正确处理了二战期间各个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战略计划。
当时美英军之间是存在着很大矛盾的,美国本身就是从英国中脱离出去逐渐成长起来的。
所以在结成同盟的时候,许多英国军官和士兵对美国军队的看法有很多。
觉得他们对战场上的要求条件太高,无论是吃穿还是薪资待遇,都不像是能吃苦作战的。再加上美国是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才加入战争的。
在一些英法军官眼里,这有着趁火打劫的嫌隙所在。觉得美国人一直坐壁观上,看到有利可图了才加入战争。
而在美国士兵眼中,对英国军队的看法也有很多。
英法联军在战争初期的拉胯表现,一直是美国军队私下里喜欢商讨的话题。
在他们看来,与这样的盟友为伍,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卖掉自己逃跑。
而在美国军官的议论中,英国军官大多也都是荒淫无度、私生活混乱的。
这种现象无异于会损耗自身实力,在平时只是一些骂战。
等到了战场上,作为要协同作战的盟友,如果私下里使绊子,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艾森豪威尔为了团结下层军官和士兵,消弭这股不正之风,就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双方基层士兵的沟通。
艾森豪威尔一方面加强盟军之间的文化和战术交流,一方面组建军官团队互相学习,这一点在二战期间起到了很大作用。
靠着这一点,艾森豪威尔成为西方军界公认的优秀统帅。
毕竟作为一个将军,不只需要会打仗,如何统军也是关键因素。
所以相比于朱可夫,艾森豪威尔可能战绩没那么精彩,但统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真正将统兵能力和指挥作战汇集一身的,当属于彭德怀!
三 彭德怀两点兼备彭德怀在国际上公认的两场精彩大战,是二战期间的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拖住了轴心国的主要国家日本。
当时,彭德怀担任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在开辟广阔后方根据地的同时,一手指挥了百团大战,为击败日军贡献了重要力量。
而谈起统兵能力,彭德怀身上有两个优点是许多军事指挥家不具备的。
首先在治兵极严的同时能做到同吃同住,在基层士兵心中有着很大的威望。
其次就是彭德怀是为数不多可以不分山头,接手谁的军队都能直接去打仗的存在。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首批入朝的主要部队来自于四野。
彭德怀接手部队后,四野内部并没有任何异议。
彭德怀率领部队入朝后,对各个军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能发挥每支部队的优势,善攻的去进攻,善守的就去坚守阵地。成功地将每支部队的优点都发挥了出来。
像艾森豪威尔一样,能够将各方势力统筹起来的优点,在彭德怀身上也有着具体表现。
比如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担任八路军最高长官,除了负责作战,还要处理好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坚持民族统一战线。
到了抗美援朝期间,彭老总率领的军队不只有志愿军,还有朝鲜人民军。
在各项事宜中,彭德怀都能很好地处理各方势力。
一直到停战谈判,彭老总和毛主席还与对手通过外交手段周旋。
因此上艾森豪威尔身上的统筹能力,彭德怀是绝对拥有的。
相比于朱可夫在战场上的精彩指挥,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着实力强大的“联合国军”。
与二战中朱可夫相比,志愿军与美军的差距,要比苏军和德军的差距悬殊太多。
当时志愿军没有空军和海军,后勤应急体系也是边打边学,完全是以陆军一己之力对抗敌人的三军部队,这种艰苦程度相比于朱可夫要艰难太多。
然而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指挥了前五次战役,以一份精彩的战绩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以南地区。
带兵打仗,无非是统筹能力和战术指挥的具体体现。在这两点上,彭德怀相比于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要更加齐全。
之所以彭德怀在国际上的名声没有前两者这么大,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奉行的是人民史观,突出人民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
再加上彭德怀一向淡泊名利,在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彭德怀的军事能力才在国际上未得到普遍性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