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降血压,补肝肾有良效

鸿朗说健康 2024-06-16 18:00:47

众所周知,随着机体年龄的不断增加,在进入中老年阶段后,很多疾病都会陆陆续续的“登门造访”,而其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大概就是高血压了,在过去,人们会将高血压视为“中老年人”专属疾病,但现如今,由于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高血压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从中医角度而言,高血压有很多分型,而其中最常见的,大概就是血瘀型高血压以及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了,前者是因体内血液阻滞所引起血压升高,一般可以从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等方面加以解决,而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部位则多在于肝脏,以中老年人最为多见,所以在治疗上,也需要从肝脏入手。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一药方,就是专治“肝阳上亢”的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中医方剂名。为治风剂,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那么,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具体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其实,除了常见的血压升高外,还会出现情绪疏泄不畅、目胀耳鸣、心烦失眠以及头晕目眩等病症。而之所以称其为肝阳上亢,其实就是因为患者自身的肝脏能量上升太过,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气血被引入头部,进而感觉头重脚轻。

此外,肝脏能量过多,还可能会出现中风,这里的中风,一般指的是肝风内动,肝风会导致身体里的气血逆乱,甚至还会出现口眼歪斜、昏迷不醒等一系列中风表现,而无论是肝阳上亢,还是肝风内动,其实都是体内能量失衡所致,而中医就是要将这种不均衡的状态给调整过来,而镇肝熄风汤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这个药方是近代名医张锡纯收录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一个经典药方,其主要功效就是“镇肝”和“熄风”,此方的中药配伍其实并不算太复杂,共用到了12味药材,分别是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龟板、芍药、玄参、天冬、川楝子、麦芽、茵陈以及炙甘草,具有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的作用。

本方张氏称之为内中风。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盛,则心中烦热;肝阳偏亢,气血随之逆乱,遂致卒中。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治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

整个方剂在治疗思路上也非常清晰,主要可以从以下3各方面来理解。

1.镇肝、降肝

在此方中发挥镇肝效果的药材,主要是牛膝、赭石、龙骨以及牡蛎,其中除了牛膝外,另外三味药材都是矿物类药材,质地都很沉重,可以将肝阳很好地“降”下去,而中医中也有着“无牛膝不过膝”的说法,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虽都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的效果,但川牛膝善于活血通经,怀牛膝则重于补肝肾、强筋骨,而此方剂要注重肝肾,因此使用的便是怀牛膝。

2.滋补肝肾

此方中还用到了龟板、芍药、玄参以及天冬,这四味药材也具有一个相同特点,就是可以补肾水、补肝阴,也就相当于是在给肝肾这两个脏腑补充水分,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补充水分呢?其实是因为通过前面几味“降肝阳”药材将肝阳压下来后,还需要用东西将其给“装起来”,而具有这种效果的就是阴液,它能够让阳气入阴,得以潜藏。

3.调顺肝性

川楝子、麦芽、茵陈、炙甘草主要用来顺肝性,其中的麦芽、川楝子、茵陈可以疏肝理气,让肝气更加柔和,避免肝阳太过而伤及脏腑。其实,仅靠此方中的前八味药材,就已经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了,只不过张锡纯在后来的临床运用中,发现患者在使用方剂后,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于是便加入了柔顺肝脏的药材,使得肝脏更加“舒畅”,避免病症的“反弹”。

在临床上,除了因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此方外,一些“甲亢”病人以及“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在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时,也可以通过服用此方来加以缓解。

0 阅读:55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