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孙中山(下)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4-06-25 06:18:28

1911年春节刚过,南方的广东省城广州,已是繁花似锦了。这些天,省城里显得比往常热闹,办喜事的人家特别多。

有不少大公馆,送礼的人也来往不断。

谁知道,这些花轿里、礼盒中,放的竟是枪械、弹药。这些“公馆”是革命党人设立的秘密机关,他们正在积极筹备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原来, 自从同盟会成立,革命形势发展得很快。孙中山决定尽快采取行动,特地召集黄兴、赵声和其他同盟会员来到南洋,在槟榔屿地方开会。

孙中山总结了从1907年起九次起义失败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指出:“今天清朝统治已像一幢破屋,彻底腐朽了。只要抽掉它一根梁柱,挖去一处墙脚,它马上会整个坍塌!”

人们心头的乌云被扫除了,决定集中同盟会的全部力量,在广州举行一次决战。黄兴兴奋地说:“等到决战胜利,我们就下湖南、出江西,把革命势力扩张到全国去。”

这次起义,打算以新军作为主力。新军是清朝末年编练的新式军队,用来代替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的。新军的官兵,不少是青年知识分子,其中有些就是革命党人。

会议结束,孙中山动身去美国,负责筹集起义的军费,其余大部分人去香港。香港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关——统筹部,黄兴、赵声分任正副部长。

广州方面,起义的准备工作,仍在暗中加紧进行。正当这时,从马来西亚来了个华侨青年、革命党人温生才。他是赶回省城参加起义的,可是没有和统筹部取得联系。

4月8日这天,有个飞机师在城外燕塘地方表演飞行,清朝官员都去观看。温生才打听到革命党人的死敌水师提督李准也将前来,就立即赶到东门外,找了家茶馆,坐下等候。

天色将暮,驻防将军孚琦坐着一顶八人抬的大轿,一路吆喝着回城。经过茶馆门前,温生才以为是李准来了,飞奔上前行刺,一枪打死了孚琦。

温生才拔脚想跑,已被巡警逮住,不久就遇害。暗杀事体一发生,省城立刻戒严,大批密探出动,严密搜查来往行人,形势顿时紧张起来。

清政府已发觉新军内部不稳,打算安排在5月初命令其中一部分退伍。新军是这次起义的主力,这样一来起义就成了问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黄兴得到报告,4月23日从香港秘密来到广州。

25日,张鸣岐、李准从顺德县调回三个营的巡防兵,加强省城的警卫,又派兵扼守城里唯一的制高点观音山(现在的越秀山)。风声越来越紧,香港的革命党人和珠江南岸的会党队伍,都无法进城,起义时间只得推迟了。

第二天,黄兴接到情报:从顺德调回的三营巡防兵中,革命党人居多,十名哨官(连长)就有八名是革命党人,都是决心参加起义的。晚上又得情报:警察局已经接到命令,将要在全城检查户口。再不发动起义,就来不及了。

黄兴最后决定,起义日期定于4月27日,时间是下午五点半。他连夜给统筹部发电报,要求香港革命党人明天全部赶回广州,参加起义。

由于时间緊迫,有的队伍集合不及,香港的革命党人也不一定妊得上。原定起义队伍是分十路进攻的,这时只得改为四路。

第二天,27日下午四点钟,起义的时刻就要到来。黄兴在小东营集合队伍,清点人数,才一百三十多人。临时又决定分作两队,分头进攻两广总督衙门。

五点半钟一到,黄兴率队出发。起义队伍臂缠白毛巾,脚穿黑胶鞋,斗志昂扬,在螺号声中直扑总督衙门。

总督衙门的东西辕门驻有一连卫兵,遭到突然袭击,晕头转向,当场被打死不少。

里面听到枪声,马上关闭了二堂前的宅门。起义队伍费了好大劲,才把门砸开,一拥而进,直入二堂、三堂、上房。

黄兴等进入内室搜索,只见桌上茶碗还冒热气,衣架上挂着长衣,而总督张鸣岐已经逃得没有影踪。

黄兴在内室放了一把火,率领队伍退出。刚走到东辕门,就和李准派来增援的卫队遭遇,双方展开了激战,枪声震耳欲聋。

革命军伤亡很大,黄兴被打断了两根手指,他率领余部冲出东辕门后,派出一路出小北门接应新军,自己则率领一路出大南门去接应起义的巡防兵。

黄兴这一路刚走到双门底,迎面遇到一队清兵。他们看到对方手臂上没有缠白毛巾,立刻开枪射击,首先打倒了带队的哨官。对方也开枪还击。

黄兴率领的队伍因为寡不敌众,边打边退。退到最后来,黄兴向四周一看,其余的人都被打散了,只剩下自己。

于是,他用肩头撞开街旁一家百货店的门板,躲入店里。事后查明,这场遭遇战竟是出于误会。那队清兵正是起义的巡防兵,他们为了避免路上遇到清兵发生阻碍,臂上才特地没有缠白毛巾的。

再说,被黄兴派往小北门接应新军的一路起义队伍,不久就和观音山的敌人遭遇。观音山的敌人居高临下,占着优势,革命党人久攻不克,伤亡很大。

他们退到小北门附近,又遇到大队巡防兵,连忙进入街旁一家米店,用米袋堆成防御工事,继续激战。

革命党人勇敢顽强,以寡敌众,和敌人血战了一昼夜,最后弹尽力竭,只有少数人越出后墙退走,其余都壮烈牺牲。英勇的广州起义就这样结束。

事后,人们在发生战斗的地方,捡得遗骸七十二具,合葬在城外黄花岗地方。这次起义,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英勇牺牲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州起义失败不到半年,湖北武昌又爆发了起义。经过同盟会的策划和活动,湖北新军里的革命党人,在10月10日深夜向总督衙门发动了突然攻击,武昌城里一片激烈的枪声。

总督瑞激从睡梦中惊醒,在马弁扶持下爬上屋顶,跳到邻屋,再从文昌门逃出城去,登上兵舰逃命。到天亮,总督衙门就被攻下,武昌城里其他各处也被次第攻克。革命党人已控制了全城。

两三天内,革命党人又占领了汉阳、汉口。整个武汉三镇沸腾了起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开,各省革命党人都加紧发动,一个多月工夫,全国二十四个省区已有十四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已陷于土崩瓦解之中。

武昌起义成功得出乎意料地快。起义后该成立个什么机关?由谁来主政?如何指挥作战?新军里的革命党人都没有经验,他们急得到处找人来商议办法。

他们找来了立宪派(就是早年反对革命的改良派)、地方士绅以及来不及逃走的清朝官吏,请他们都来开会。这伙人商议的结果,举出黎元洪当都督(省长)。

这黎元洪原是清朝驻湖北新军第21混成协的协统(旅长),起义前他还亲手杀害过两名革命党人。于是,湖北军政府虽然成立,而浴血战斗得来的政权,却拱手交给了反动分子!

孙中山在美国丹佛城得到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十分兴奋。他立刻想到,自己身在国外,应该加紧活动,来个釜底抽薪,断绝各国对清朝的经济援助。

他从美国到英国,约见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主席,请他们停止借款给清政府。随后又去法国,和政界领袖会谈,争取他们同情中国革命。可是这些活动都没有什么结果。直到11月中旬,他才从巴黎动身回国。

12月25日,孙中山到达上海。这时全国已有十七个省宣布独立,各省的情形也和湖北差不多,革命党人群龙无首,政权大都落到反动分子手里去了。人们是多么地渴望孙中山到来啊!

孙中山跨上码头,被大批中外记者包围,他们争着问:“孙先生,听说您带来了巨款支助革命军,是吗?”孙中山回答:“没有,我一个钱也没有。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他还说:“革命目的不达到,武装斗争决不停止!”

孙中山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他回来增强了革命人民的信心。四天之后,他就被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1912年元旦,孙中山从上海乘火车去南京就任。下午五时到达下关车站,各炮台、军舰鸣礼炮二十一响致敬,家家户户都自动地张灯结彩。这天,简直成了人民的盛大节日!

孙中山在群众的热烈欢呼中坐上马车,直驶总统府。这总统府就是五十年前太平天国的天王府。孙中山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民国成立,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

再说当武昌起义的炮声打响的时候,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急忙起用袁世凯当总理大臣,让他带兵前往湖北,镇压革命。袁世凯是北洋军的总头目,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早有勾结。

北洋军先后从革命党人手里夺取了汉口、汉阳,用大炮直指武昌。袁世凯眼看清朝将完,而革命党人力量不足,就阴谋窃取全国大权。

袁世凯在取得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派代表去和革命党人“议和”。这时,不仅钻进革命阵营的立宪派、士绅、旧官僚,都一齐帮着袁世凯叫嚷:各帝国主义也压迫革命党人让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直面临着内外交迫的局面。1月22日,他不得不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他自己可以退位。

袁世凯大喜,立即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调转头去逼迫清朝皇帝退位。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了,袁世凯也假惺惺地表示:“永远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孙中山光明磊落,一切以国家前途为前提,对个人进退并不介怀。4月1日,他就任临时大总统才三个月,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给袁世凯。他表示,今后致力于经济建设。

孙中山动身到各处城市、农村去调查访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号召军民团结,为国家的富强奋斗。

袁世凯任命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孙中山计划在十年之内修筑二十万里铁路,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1913年2月,他为筹建铁路进行考察和借款,再去日本。

辛亥革命后,同盟会的组织逐步涣散。黄兴认为南北既然已经统一,没有必要再保留大批军队,他解散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军队,好让袁世凯放心。

同盟会的另一个首领宋教仁,1912年8月以同盟会的基础,联合一些小党派,积极开展活动,争取在议会选举中占多数,来分割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宋教仁的竞选活动渐渐取得了胜利,这教袁世凯怎能忍受。3月30日晚上,他派人在上海车站刺杀了宋教仁。

宋教仁是一名重要革命党人。宋案一发生,孙中山立刻猛醒,看清了袁世凯的阴谋。他从日本长崎赶回上海,商议对策。

可是袁世凯已经抢先行动。他一面大借外债扩充军队,一面下令解除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革命党人都督的职务。他还拍着桌子说:“我早就看透孙、黄,除了捣乱,没有别的本事!”露出了一脸杀机。

孙中山发出要求各省起兵的通电。江西、江苏首先出兵“讨袁”,安徽、福建·也纷纷响应,爆发了“二次革命”。

袁世凯得到消息,立刻举兵南下。各省的讨袁军缺乏统一指挥,加上仓促应战,因此节节败退。

二次革命”很快失败,孙中山在国内站不住脚,只好又去日本。他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重新把全国人民踩在脚下,真是心痛如绞。

帝国主义看出袁世凯怀有更大的野心,都借钱给他撑腰。1915年1月,日本公使拿着严重侵犯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面见袁世凯,微笑着说:“阁下如能开诚合作,则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

袁世凯心领神会,有了日本帝国主义做靠山,就大大加快阴谋的步伐,指使“国民代表”投票拥护他当皇帝,各省的爪牙纷纷发来拥护他当皇帝的“推戴书”。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穿上五彩斑斓的“龙衣”,正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登极当“中华帝国皇帝”了。他宣布明年元旦为“洪宪”元年。

孙中山得到袁世凯称帝的消息,立即发表《讨袁宣言》,各地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起义,海外华侨也通电讨伐袁世凯。云南首先组成“讨袁军”,分兵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进发,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讨袁运动。

孙中山从日本启程回国,1916年4月16日到达上海。他决心像推翻清朝那样,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在全国强大的讨袁声中,连袁世凯的亲信也看出大事不好,再也不跟着他跑了,北洋军阀出现了分崩离析的现象。袁世凯派到四川、湖南镇压起义的军队,开到半路都不肯前进,宣布独立,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袁世凯众叛亲离,狼狈不堪,又气又怕,终于一病不起,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唾骂声中,可耻地死在新华宫里。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许多派系,大大小小的军阀各霸一方,你打我我打你,大好中国被他们打得一团乌糟。

这时控制北京中央政权的军阀是段祺瑞。他继承袁世凯的衣钵,废弃《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想用武力统一全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孙中山愤怒地指责段祺瑞是“用假共和来换真复辟”。为了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他决心开展“护法运动”。可是他没有军事力量,不得不利用军阀的军队。

这时,西南一些掌握兵权的人,表示欢迎孙中山南下。7月中,孙中山带领廖仲凯、朱执信、何香凝一行,乘坐“肇和”、“永丰”两艘军舰前往广州。

但那些拥护孙中山南下组织军政府的人,其实也是一批军阀官僚。他们之所以欢迎孙中山,无非是想借重他的声望,扩大自己的势力。当孙中山高举“护法”的旗帜,要打倒北洋军阀时,他们就排斥孙中山。

孙中山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打击,无法施展。他来广州还不到一年,就不得不辞职离去。这是在1918年5月21日。

孙中山回到上海。他想到革命奋斗几十年,“民国”依然是一块空招牌,内心十分苦闷。

上海,黄浦江上帝国主义的军舰、轮船横行无阻,马路上帝国主义的军队、巡捕昂首阔步,矗立在眼前的高楼大厦都是帝国主义的产业,公园的门上还钉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打击和挫折,使孙中山感到苦闷。孤独的处境,却给了他思考和总结的机会。他没有丝毫气馁,抓紧时间认真地研读各种书刊,继续探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方法和道路。

孙中山在书房的地上铺张大地图,认真地在地图上标绘铁路、河道、海港..仔细地作建设中国的设想。他集中精力,写成了《建国方略》等著作。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这本书里,提出要修筑十万英里铁路、一百万英里公路,建设三个大海港和许多大工厂、大矿山。这些是他设想建设中国的计划,表现出他对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的强烈愿望。

就在孙中山回到上海不久,有一天,有四名加拿大华侨来看他。当谈完话出门时,他们问孙中山的卫士马湘:“这所房子太不像样了,是孙先生自己的么?”马湘回答:“他哪有房子,这房子是每月花钱租来的。”

华侨听了,连连摇头叹息:“哪里有做过这样的惊天动地大事的人,连住的房子也没有呢!”后来,他们凑钱买下莫利爱路一处住宅,送给孙中山。

他们再来拜会孙中山。孙中山知道了他们的来意后,连连摇手:“送房子给我?不行,不行。我怎能受你们这么重的礼物!”但他拗不过这几位热情的华侨。最后终于搬进了新居。这就是今天上海香山路上的“中山故居”。

正当孙中山陷于苦闷、孤独的时候,“五四”运动爆发了。1919年5月4日的早晨,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游行示威,反对北洋政府卖国的罪行。

学生们要求惩办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冲进了胡同里曹汝霖的公馆。

驻日公使陆宗舆,这时恰巧在曹家客厅里会见日本客人,立刻被愤怒的学生揪住,挨了一顿痛打。

可是曹汝霖已经逃得不见影踪,学生们一怒之下就在曹家放火,然后退出。北洋军警立即出动,逮捕了三十多名学生。

工人阶级挺身而出举行罢工,营救被捕学生,运动扩展到全国一百五十多座城市,形成了全国的革命浪潮。

北洋政府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不得不让步,被迫释放了逮捕的学生,宣布撤销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具有辛亥革命不曾有过的姿态。

孙中山接见全国学生联合会的代表,赞扬他们的正义行动,支持和鼓励他们斗争。他说:“这次学生运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巨大的成绩。可以看出,团结就是力量!”他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孙中山受到鼓舞,再次奋起,着手部署革命力量。他想用自己长期培养起来的粤军,赶走盘踞在广州的广西军阀。他派朱执信去福建漳州,敦促陈炯明率领驻扎在那里的粤军,打回广东去。

陈炯明的粤军打回广州,赶跑了广西军阀。可是朱执信在虎门要塞的战斗中牺牲了。孙中山再次回到广州,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决心用武力打倒北洋军阀,统一全中国。

199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设立大本营。北伐军兵分三路进攻江西,革命形势向前迅猛发展。陈炯明原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封建军阀,正当这时,竟和北方军阀相勾结,图谋发动反革命叛变。

广州的上空战云密布,风声很紧,孙中山赶回广州,镇定自若地在总统府里处理军政事务。警卫营营长、青年军官叶挺,寸步不离地守护孙中山。

一天凌晨,一名军官从粤军军营逃出,前来报告:粤军已开始叛乱了,马上要进攻总统府了。话刚说完,远处已传来叛军的号声。宋庆龄再三请求孙中山先走。

叶挺见情况紧急,也敦促孙中山迅速离开。他带领少数警卫战士,保卫孙中山悄然撤离观音山总统府。

孙中山经过化装,身穿白色夏布长衫,带着一副眼镜,打扮得像个出诊医生。走到财政厅前,迎面遇到一队叛军,他不动声色,从容自若地穿过了叛军队伍。

叶挺在前面带路,引着一行人左弯右拐,巧妙地避开叛军岗哨,经过长堤,到达海珠海军司令部,再乘小艇登上“永丰”军舰,安全地脱险。

叶挺又赶回总统府作战,他领导警卫营打退了叛军多次进攻,叛军急了,把总统府的电话线、电灯线一齐割断。总统府和外界失去了联系,不能久守,必须立即撤出。

叶挺亲自断后,掩护宋庆龄突围。他们刚冲到一处墙边,就遭到一阵机枪的扫射。

叶挺冒着枪林弹雨,急步冲到围墙转角处,利用有利地形,端起机枪,哒、哒、哒,猛烈地还击,把敌人气焰压了下去。

他抓住千钧一发的时机,带领卫队保护宋庆龄冲向后门。眼看要脱离险境,叛军却又追赶上来,步步紧逼··

叶挺急中生智,将带着的一箱银元高高端起,哗啦一声全倒在地上。银元叮当响着满地乱滚,叛军个个像饿狗见食一样,蹲在地上乱摸乱抢,乱作一团。

宋庆龄一行来到沙面,登上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

孙中山亲自率领六艘军舰,在白鹅潭和叛军展开炮战。、、,叛军的猛烈炮火,在“永丰”舰周围激起根根水柱。“永丰”舰舰身突然一震,炮弹打穿了一处甲板。

陈炯明悬赏二十万,捉拿孙中山,还发射鱼雷轰击“永丰”舰。他丧心病狂地必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密令在江西前线的北伐军,迅速回粤平乱,但他们在半途遭到叛军阻击,退了回去。原来追随孙中山的“海琼”、“海圻”、“肇和”三艘军舰,受到敌人收买,也悄悄离去。

孙中山临危不惧,坚定勇敢地和叛军进行了多次恶战,最后于8月9日离开广州,再到上海。

陈炯明叛变,是孙中山一生中遭受到的一次沉重的失败。他没有想到“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深切的教训,使他认识到,不能再用依靠一个军阀反对另一个军阀的老办法了,必须寻求真正的革命力量。

孙中山在绝望中,想起去年6月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在桂林曾向他建议:“中国革命必须有好的政党,联合各界人民,特别是工农大众,还要有革命的武装核心,要举办军官学校。”

这次孙中山回到上海,正逢中国共产党发表了《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中国祸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中国革命必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结合近几年的经历,孙中山深表赞同。

8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李大钊,从北京来到上海,看望孙中山。两人商谈了振兴中国的问题,也谈到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孙中山对这种真诚、具体的帮助,感到兴奋。他们一谈好几个小时,连吃饭也忘了。

孙中山好久没有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作这样倾心的长谈了,他的心情十分愉快。送别李大钊后,他对宋庆龄说:“共产党人是我们真正的革命同志!”

不久,苏俄政府又派来代表越飞,由李大钊陪着去见孙中山。在座的还有宋庆龄和廖仲恺等。他们进一步商谈改组国民党、建立军队,以及帮助中国革命的问题。

会谈进行时,宋庆龄不时地在窗前走动,注意外面的动静。忽然,她发现对面马路上有个形迹可疑的人,在伸头探脑。

他们为了避开特务的干扰,孙中山派廖仲恺和越飞同去日本,在那里继续商谈。结果,1923年1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孙中山决定对外和苏联携手,对内和共产党合作。

陈炯明盘踞广州的时间并不长,粤军内部的青年军官邓演达,联合云南、广西军队,赶走了陈炯明,欢迎孙中山重回广州,担任大元帅。

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着手改组中国国民党,吸收共产党人和工农分子加入。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都参加进来,给国民党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孙中山还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孙中山又着手建立黄埔军校,作为组织革命武装的基础。共产党派出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恽代英、肖楚女、聂荣臻任教官。

这样,从1924年起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高潮,工会、农会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广州也气象一新。

在桂子飘香的9月,孙中山在韶关再次誓师北伐,军旗飘飘、军容威壮,北伐军在孙中山号令下,分两路浩浩荡荡地向湖南、江西进发。

这时北方政局又发生了变化,曹锟被轰下台,段祺瑞又上了台。段祺瑞眼看革命力量大大增长,正面对抗是不会有好处的,就宣布准备召开国民代表会议。

段祺瑞给孙中山发来电报,邀请他去北京,“共商统一大计”。他是想把孙中山骗到北京,施以威胁利诱,把他软化,用软硬兼施的办法来瓦解革命。

怎么办?去呢还是不去呢?不少人表示担心:“段祺瑞这家伙是个反复无常的政客,和他谈,能谈出个什么名堂!”“此人心狠手毒,去了遭受不测,可怎么办?”

孙中山耐心地给大家分析:“北方这次发生的政变,是武人推翻武人。既然他们主动提出了统一的问题,当然该去。去是上策!”

孙中山说:“我这次往北方去的目的,一是召开国民会议,二是废除不平等条约,都和军阀们的利益相冲突。但是为了全国同胞,为了谋求和平统一,我甘愿去冒危险。有大家做我的后盾,谅段祺瑞也不敢轻举妄动!”

临行之前,孙中山特地命令进入江西、占领赣州的北伐军,再接再厉、奋勇前进,努力去攻取武汉。11月13日,他和宋庆龄登上了“永丰”舰,启程北上。

孙中山沿途发表演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到上海时,他对欢迎的人群说:“中国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倒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早在离开广州时,孙中山已感到身体不舒,经受风浪颠簸,更感到肝区隐隐作痛。船到天津,天色阴沉,北风号叫,可是成千上万的群众仍在码头热烈欢呼,孙中山站在船头致意,时间稍长,又感受了风寒。

肝病夹着感冒,病势一下沉重起来。虽然经医生诊治,但是一连十多天过去了,仍不见好转。

孙中山一路上发表演说,造成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军阀们慌了。段祺瑞抢先发表“外崇国信”的声明,也就是说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又策划召开军阀官僚们坐地分赃的“善后会议”,对抗“国民会议”。

段祺瑞派代表来天津,假意表示欢迎孙中山。

他们到医院看望孙中山,趁机劝他讲话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引起帝国主义干涉。孙中山气愤极了,霍地坐起,道:“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

代表被责问得呆若木鸡。孙中山又说:“我明天就到北京,在那里反对段某,看他能把我怎样!··”“假如不打倒帝国主义,我就不革命了!”

孙中山在除夕那天抱病到达北京。十万人冒着风雪赶来,隆重欢迎这位身患重病的革命家。李大钊也在车站欢迎的人群之中。

段祺瑞政府一意孤行,悍然召开“善后会议”;孙中山领导国民党拒绝参加,坚持召开以人民为主体的国民会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中山的斗志益发坚定了。

孙中山患的是癌症,病情已经恶化,药石无效了。临终,他留下了一纸遗嘱,指出:“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还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激励人们继续前进。

孙中山呼吸渐渐困难。他还断断续续地在轻声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直到最后合上双眼。这时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五十九岁。

一位革命的伟人逝世了,全国人民无限悲痛。中国共产党中央来唁电,还发表《告中国民众书》。斯大林以俄共(布)的名义发来唁电。东京、伦敦、纽约以及南洋各地,人们都在哀悼。

1929年6月,孙中山的遗体从北京移置南京紫金山的南麓安葬。这就是今天人们常去瞻仰的南京中山陵。

0 阅读:0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