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已经退出智驾第一梯队,谁行谁不行,一场冬测告诉你

都都评汽车 2023-12-09 21:34:00

你觉得现阶段哪个品牌的智能驾驶做得最好?很多不太懂车的朋友依然会说特斯拉,可见形象营销深入人心。目前专业人士基本公认的第一梯队是华为、小鹏、蔚来。特斯拉因为采用纯视觉的智驾方案,硬件的缺失很难用算法的优势弥补。而作为新能源的领军人物比亚迪,智能驾驶一直被视为其短板。没想到某车帝2023冬测中的ACC测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冬测腾势仰望表现惊艳,而很多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则纷纷折戟沉沙。

ACC简单说就是自适应巡航,相当于智能驾驶的最基础版本,之后不管你叫什么NOP、NGP、NOH还是PSD,都相当于在ACC的基础上拓展其他功能。比如说自动变道、超车,自动上下匝道,自动泊车,乃至于召回功能等等。

智能驾驶有一个上限,一个下限,上限就是“智能化”,到底能应付多复杂的路况,作出的决策是否合理,相当于一个人车技的好坏。下限则是安全性,毕竟不管是人开还是电脑开,安全都是最重要的,相当于一个人开车稳不稳。而这两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冲突的,比如说复杂路况,系统分析99%的概率是可以过的,调校风格激进就过了,这样的话车辆表现得会比较智能,但是有一定风险。而调校策略保守的话,可能会提示人为接管,虽然更加稳妥,但是显得系统就没那么聪明了。

而这次在漠河的冬测中的ACC测试项目,主要是对车辆智驾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极限测试,整个过程分为四关,第一关是ACC夜间雪天以60km/h对静态假车测试,通过率只有33%,通过车型如下:

像是华为系、小鹏、蔚来、理想、特斯拉通过都不足为奇,但仅售8万多的宝骏悦也竟然也能通过,的确挺让人意外的。要知道宝骏悦也只有一颗毫米波雷达,可见其搭载的灵犀智驾真有点东西。

而未通过名单中,比亚迪王朝、海洋网几乎全军覆没,这也在预料之中,毕竟王朝、海洋网的定位主要是家用,辅助驾驶确实并非强项。像是此前的旗舰,唐、汉以及海豹等车型,正面临大换代,希望下一代产品力能有所提升,补全短板。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极越01和高合HiPhi Y,极越是百度的辅助驾驶,曾经也被认为是准一线的水平,双英伟达Orin-X芯片,508TOPS的算力,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配置上除了激光雷达以外基本拉满,成绩却不甚理想。看样子百度的驾驶辅助风格偏激进,更加重视智能,而安全性上限并没有太高。高合HiPhi Y也是硬件配置顶级,甚至还有一颗激光雷达,可见硬件是硬件,算法是算法。下图是未通过第一轮名单,或许这两款车型属于不支持单独开启ACC的情况。

第二轮则是在第一轮基础上叠加了逆光buff,相当于对向来车开着远光灯,这样的环境下,即便人工驾驶也很难做出及时判断,纯视觉的智驾方案的短板在这里暴露无遗。第二轮通过率仅为50%,只有上图八款车过了这一轮。

这其中Model 3因为在极寒条件下几乎充不进去电,无奈退出比赛。但是它的同门Model Y也没能通过测试,基本上也代表了Model 3的水平。理想L9没能通过,不过价格更低的理想L7反而通过了,因为L9的智驾版本并没有升级,预计更新最新版本后L9也能通过。这里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智己LS6,搭载了激光雷达依然没能通过。

第三关难度继续攀升,在夜间、雪天、逆光的基础上,加上了扬雪。漫天飞雪不仅仅能干扰摄像头的清晰度,更考验激光雷达的算法。这一轮只有仰望U8、腾势N7、阿维塔11和蔚来ET7晋级,小鹏G6、理想L7和问界都在这一关折戟沉沙。

问界M5,M7和阿维塔11使用的都是华为的ADS2.0智驾方案,可是唯有阿维塔11通过了第三关,区别主要在于问界只有1颗激光雷达,而阿维塔11上了三颗。蔚来ET7通过也在情理之中,算力超过1000TOPS,硬件预埋据说都到了L4级别了。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比亚迪系,一线四个名额独占两元,仰望U8和腾势N7,可见天神之眼确有独到之处,这次的确是赢麻了,直接从短板,飙升到了一线水平。

不过话说回来,能通过第三关的确可以彰显智驾技术水平,但这一关没能通过的理想、小鹏和问界,相比之下差距也并不大。或许对扬雪路况进行标定后,他们的表现也可能进入一线水平。

而第四关则在第三关的基础上把车速提升至60km/h,这一关则全军覆没,没有任何车型通过测试。可见在冰雪天气,车速超过60km/h,即便是目前最前沿的驾驶辅助系统也救不了你。

个人认为,目前华为和蔚小理都有一线智能驾驶的实力,比亚迪系后来居上,百万级的仰望U8的确给出了全方位无短板的顶级表现,腾势N7在两颗激光雷达的加持下也让人惊喜连连。其次,有激光雷达的版本上限要远高于没有激光雷达的版本,两者之间的鸿沟是很难逾越的。同一套算法,不同硬件,在简单路况上感受不到什么差异,但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安全性上限完全不同。

目前来看,智能驾驶水平已经达到了‘可用’的状态,甚至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安全性要高于人工。选车购车时,已经可以纳入参考范围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可以使用,但永远不要盲目相信。的确有一些急功近利的车企,为了让车辆表现的更加智能而在安全性上做出了妥协,使用时须知,自己才是驾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测试中表现得再好,我们都不应拿自己的生命去赌。

0 阅读:0

都都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