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的“顽空”、“枯禅”,南怀瑾吹嘘的“入静到极致”

践行的瑜 2024-06-16 10:18:42

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经典的《道德经》中就讲到了修行中的“顽空”,也就是佛法中的“枯禅”。

当代佛家居土到处讲座国学文化的南怀谨,竟在吹嘘静坐要“入静到极致”,这种使人坠入顽空枯禅的方法,由此就可见其修行境界的深浅❗

很多网友在看了我多篇论证南怀瑾,“入静到极致”论点荒谬的文章后,评论说南怀瑾所拥有着很多“功绩”和头衔,以此认为南怀瑾的功法修为很高❗

请鉴别一下禅坐境界与个人声望的概念,别再作出“偷换概念”式的错位判断❗

文始版本《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修身”主题的文字内容是这样写的: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危;启其兑,塞其事,终身不敇。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勿遗身央,是谓袭恒。

——

文中的“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危”,说的就是在修行中坠入的“顽空”也就是佛法禅坐中的“枯禅”。

关闭视觉的眼睛,堵塞听觉的耳朵,没有了一切感觉就如同死亡一样,哪里还会有什么危险呢❓

这与当代那个到处讲座国学文化的南怀瑾,吹嘘禅坐“入静到极致”的观点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记载过枯禅的事例,宋朝期间某地暴发山洪,待洪水退去,有拾柴者从山涧冲出的枯树洞中发现一个“死人”,逐报告了官府。

只见此人长发掩遮着全身逶缩在洞内,指甲弯曲很长;待人们将其从洞内拖出时,此人却睁眼开口说话了;这令众人十分惊讶!

原来此人是个和尚,几十年前随师兄到此山寺庙中与同修论法;期间此人内急,出门看到此树洞,好奇便钻入洞中打坐,不知不觉间几十年过去了……

——

南怀瑾的禅坐修维境界远没有达到能够“枯禅”的境地,故而才提出了“入静到极致”的禅坐观点,其观点是来源于南怀瑾的禅坐实修实践吗❓

靠着到处讲座国学文化积累声望的南怀瑾,这种“入静到极致”的论调,就是其“照着葫芦画瓢”地抄袭儒家流行版本《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而来的。

这就是南怀瑾凭借着“以为”是道家老子的观点,而没有“理论联系实践”就吹嘘的禅坐理念❗

说南怀瑾没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含义是,他的实修禅坐境界还没有达到,通过禅坐身体感觉领悟出禅坐理念的地步,纯粹是“照猫画虎”的照搬“致虚极,守静笃”的字面解释❗

大家可以自我判断一下,流行版本中的“致虚极,守静笃”,在文始版本中则是“致虚,恒也;兽中,竺也”,两种版本之间的语言是否有种“谐音”之嫌呢❓

南怀瑾的“入静到极致”也有着一种照搬抄袭之嫌❓

1 阅读:29
评论列表
  • 2024-06-27 07:46

    自赞毁他者,损功德。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