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府》里的古琴故事第九回张充和“墨香绿茶”

唐门琴府 2023-12-20 15:42:49

最好的新婚礼物:一张宋代古琴

张充和误以为老友査阜西已逝,痛心追忆

在美国留学时,唐先生常常为张充和伴奏昆曲

《琴府》1971年在台湾出版,是现代古琴史上的巨著,对港台和海外古琴起到“实质性的推动”。这个系列,讲讲《琴府》这部书里的感人事、有趣事、和珍贵史料:)

第九回 张充和 “墨香绿茶”.mp3,唐门琴府,10分钟

张充和先生

各位好!

咱们上回说到民国时候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四个人都是才女,其中这位四妹张充和尤其出色,书法、昆曲、诗词都非常有造诣。

张充和跟査阜西先生很早就认识了。抗战刚爆发不久,她跟家人跑到云南去避难。査阜西呢,是航空公司的高管,大批的公司财产要紧急转移到内地,査阜西总负责这个事,他也千里迢迢到了云南。在云南聚集了很多文化人,大家经常有来往,一起出游,一起书画诗词,这样能暂时忘记乱世的动荡。张充和年纪很小才20多岁,性格开朗活泼,但别人不会小看她,因为她确实有才华。

査阜西教她弹古琴,她教査阜西唱昆曲。张充和学古琴只学了几个小曲子,因为稍微难一点的曲子里吧就用到了跪指,手疼,所以就学不下去。她说查阜西学昆曲也不深入,马马虎虎没学几个曲。然后自嘲说:“我学古琴,和查阜西学昆曲一个样。”

张充和才貌双全,当然会有很多追求者,她都不满意,三十多岁还在单身。有人写诗送给她,把她比作蔡文姬这样的才女。张充和看了之后不高兴,说你这个比喻根本不恰当,我现在生活充实,有朋友,过得很愉快,根本不是“蔡文姬流落他乡”那样可怜。可是后来发现,这首诗是个精准的预言,蔡文姬嫁给了胡人,张充和后来嫁给了一个美国人,著名的汉学家傅汉思,她自己也说:还是那位写诗的朋友有远见,我果然是嫁给了胡人。

1948年他们结了婚,然后准备去美国生活。査阜西听说了,就告诉张充和说:我送你们一件礼物!你们到了美国之后,去国会图书馆找我的朋友某某某人,我有一张古琴存放在那儿,那就是给你们新婚礼物。

怎么査阜西的琴在美国呢?因为他不是民航公司的高管吗?三年前,他去考察美国民航的经营状况,带了一张宋朝的琴,叫做“寒泉”。在美国待了差不多一年,做了好多场古琴的讲座和演奏,回国的时候呢,因为行李太多,这张琴就寄放在朋友那儿了。

张充和拿到琴非常高兴,说这张“寒泉”古琴,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结婚礼物。

傅汉思、张充和夫妇到了美国之后,先是在加州生活,后来又搬到东海岸,俩人都在耶鲁大学任教。1970年傅汉思邀请了一位大学者来耶鲁讲学,这位大学者咱们这几集故事里提过好多次了,谁呢?就是饶宗颐先生。那么饶先生在耶鲁待了一两年时间,独在异乡,就经常跟傅汉思、张充和来往,周末经常到他们家吃饭,张充和亲自下厨,饶宗颐在书房写字画画。饶先生那段时间写了很多词,第二年张充和手抄一遍出版,书名叫做《睎周集》。词好、书法也好,人称为双绝。

张充和自撰联但是饶宗颐这次来美国,没有带古琴,张充和就把那张“寒泉”借给他用。说,这张琴是20年前査阜西赠给我的结婚礼物,可惜的是,有人告诉我,査阜西已经去世了。张充和拿出査阜西的唱片来听,《潇湘水云》《鸥鹭忘机》一放出来,她怀念老朋友,跟饶宗颐都是唏嘘不已。

过了两年中美关系缓和了,中国大陆跟美国渐渐的恢复通信了,这时候有可靠的消息传来说,其实査阜西还在人世,之前的是假消息!张充和又写信给査阜西,老朋友又联络上了,这时候张充和60岁,査阜西已经过了80岁,又通信写诗词大家都很激动,这是他们老一辈文人的友谊。

那么饶宗颐先生在耶鲁讲学,是1970年71年,那时候唐先生刚编出了《琴府》的上册。饶宗颐就跟张充和说起了《琴府》和唐先生,而且赞不绝口。

张充和非常惊讶,说这个年轻人不得了,才二十四五岁,编成这么一部巨著。她就跟饶宗颐要了唐先生的地址,写了封信过去,说可以讨论古琴的学问。

唐先生收到这封信很突然,一看这个署名,张充和,不认识,还以为是位男士。

唐先生就回信说,很高兴认识您,我正在编《琴府》的下册,这里有一个版块是近代代琴人录,就是把现在能弹古琴的人的资料都分享出来,方便大家互相联络。也请您把资料填写表格,寄给我。

唐先生收集琴人的资料,他专门做了个表格,很多项目:姓名、年龄、性别,住址、电话,会弹什么曲子,藏有什么琴谱、什么琴,等等等等,都请填表。做这么详细的一个表,为的是一次就可以收集全所有的信息。

张充和填了表,还把她那张“寒泉”琴底的铭文,拓印了寄过来。唐先生就把她也编进了《琴府》,附上宋琴的拓片。后来唐先生看一本书,作者说1938年也就是抗战刚爆发的时候,他也逃到了昆明,在昆明见到了“昆曲名家张充和小姐”,说张小姐后来嫁给了一位美国的汉学家,现在住在美国。唐先生这才知道原来是位女士。然后又收到饶宗颐先生寄来的那本新书,在耶鲁时候写的词,《晞周集》,这就更明白张充和是谁了。

后来张充和又寄来一些磁带,她不是有査阜西的唱片吗?把唱片翻录成磁带,还有别的几位琴家的磁带,一起寄来。唐先生收到很高兴,说,他日有缘,宜谋良晤!就是说以后有缘一定要见见!

然后过了8年,果然见到了。因为1979年唐先生去美国的维思大学读民族音乐学博士,在康涅狄格州。张充和、傅汉思在耶鲁大学做教授,也是康涅狄格州。坐大巴只要一个小时。唐先生去美国不久就去拜访张充和夫妇,而且在美国的四年之中,常常去耶鲁见他们。

因为唐先生这个维思大学虽然也是著名的好学校,但是图书馆的规模不是特别大,这里的中文藏书不多。而耶鲁大学中文书很多,有几十万册,简直是应有尽有。傅汉思给唐先生办了一个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借书卡。每个月总有一两次去耶鲁查甲骨文的资料,有时候请教傅汉思,傅汉思是个大学者,普通话好得不得了。他们二楼的书房也有中文书一两万册。唐先生博士论文答辩,其中一个主考官就是傅汉思。

在他们家,唐先生也陪张充和唱昆曲,因为他会各种乐器,能弹三弦拉二胡,给伴奏。有了人给伴奏,张充和每次都能唱得很开心。有时候就住在傅汉思、张充和家。

唐先生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是八十年代初,张充和70来岁,中美建交之后她回过中国大陆探亲,从那以后国内的亲戚朋友经常寄来一些土特产,张充和都会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有一回,收到了南京的雨花茶,她就拿了个玻璃瓶,装了满满一瓶,给唐先生,这是好茶,你带回去喝。

唐先生就回去泡茶,这个雨花茶用玻璃杯泡出来很像龙井,很漂亮。但是一喝,诶不对啊!怎么这么难喝啊?好像是沾染了什么味道。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瓶子是张充和平时装墨汁的,啊,用不完的墨,放这里,第二天再用。玻璃瓶是洗的干干净净没有味道,但是盖子忘记洗了。盖子里有一层垫子,这个垫子吸满了墨。所以把茶弄的是一股墨汁的味儿。唐先生提起这件好笑的往事,把那个怪味道美称为墨香。

好,这就是张充和的“墨香绿茶”的故事。

谢谢收听!欢迎转发!

(整理、录音:安葆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