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窗说古琴03大文豪的听琴诗藏着什么秘密?

唐门琴府 2023-12-26 11:15:48

打开天窗说古琴 03 大文豪的听琴诗藏着什么秘密?

安葆岩 古琴

写了本《弦外说古琴》

各位好!我是安葆岩,一个弹古琴、并且思考古琴的人。

这次聊聊唐诗与古琴。哇,这个题目太大了,那唐诗是中国文字的巅峰,我可不敢说我能讲唐诗,这点儿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但我学琴十几年,读了些写古琴的唐诗,我发现,原来从诗里能看出,那些大诗人们是如何欣赏古琴的。

啊?这个也能看得出来吗?

可以!而且我发现他们听音乐、描写音乐的方法差不多。

这次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先拿一首最著名的写音乐的唐诗做例子,是哪一首呢?

我平时这么问,有一半的人会说“是那个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对,就是中学课本里的《琵琶行》,我记得是要全篇背诵的,而且各种考试几乎都必考的。

“大珠小珠落玉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音乐形象。

最精彩的那一段,写了9个音乐形象,什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后面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我中学毕业20年之后再读琵琶行,欸我就发现,这9个音乐形象互相之间没有关联。你看,下大雨了、窃窃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鸟在花下叫唤,彼此没有关联啊!

那么这位琵琶女弹的到底是什么曲子呢?白居易写了,说她弹了两个曲子“初为《霓裳》后《六幺》”。

《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时候为道教作的曲,描绘仙人在仙界的生活。《六幺》也是个大曲,据说是变化丰富。

这9个音乐形象彼此没关联,那么他们跟主题有关系吗?

也没有啊。如果按主题来写的话,写神仙的生活,那就应该是:神仙驾云出游了,神仙去赴蟠桃宴了,神仙思凡下界了……

哇,原来白居易是这么描绘音乐的!他是根本不从主题写,感受到什么就写什么,也不管写的这些音乐形象之间有没有关联!

而且我进一步发现,原来9个音乐形象里,有7个半是动态。您看:

下暴雨、珍珠落玉盘、冰下流泉咕噜噜、凝固停止是第4个、鸟叫声好像滑得能溜走算半个,银瓶乍破水迸流、铁骑突出刀枪鸣、第7个是四弦一声如裂帛,裂帛,撕开了一块布,嚓的一声。

我总是在说,如何欣赏古琴、如何弹古琴呢?要从情绪、意境、动态。诶,动态,原来这也是白居易就是这个路子。

有人问了,不是说好了聊古琴的嘛,你怎么说了半天琵琶?

好,我们看一首韩愈写的听古琴的诗,叫做《听颖师弹琴》。白居易写得挺详细的,写了到江边送朋友,然后遇到琵琶女的船,时间地点人物。韩愈的这首诗没有提及在哪里听琴、跟谁一起听,甚至都没说听的是哪个曲,开篇直接描写古琴音乐: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就是男孩儿女孩儿谈恋爱,声音压得低低的,说的都是些你好你坏、我爱你、我恨你之类的;

突然就换了场景——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然后变成——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不是勇士上疆场了,变成了轻飘飘的,像是浮云,又像是柳絮,随风飘扬;

接下来——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忽而在描写叽叽喳喳的很多鸟,忽而又是一只凤凰孤孤单单。

然后——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就像你骑自行车大上坡,一个上坡好几公里,怎么也上不去了,只好下车推着走。如果没推住,那么惨了,倒滑下去,失势一落千丈,一路滑下去。

最后韩愈说,可惜我也长了两个耳朵,原来我以前根本不懂听古琴啊!韩愈听完了泪流满面,伸手去推推琴师,说停停停您别弹了。您太厉害了,您一会儿把冰块儿放我心里,一会儿又拿火炭放我心里,我的情绪完全被您操控的啊!

这位古琴师弹的精彩,韩愈描绘的也精彩!

这里面一共7个音乐形象,其中4个是动态,您看:

勇士昂首挺胸奔赴战场、浮云柳絮随风飞扬、顶着巨大的压力攀登上升、突然下滑一落千丈。都是动态。

宋朝的古琴家说到这首诗,认为韩愈写的必定是《广陵散》。广陵散的故事,一般说是讲战国的时候,聂政刺杀韩王为父报仇。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是如何欣赏古琴呢?跟白居易一样的,聂政刺韩王这么著名的故事,韩愈不讲,他把古琴音乐描绘为各种音乐形象,互相没有关联,跟标题之间也没关联。其中多数是动态。

后人把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听古琴的这首诗,还有李贺的一首听箜篌的诗,也就是听竖琴,这三篇推举为:摹写音声的至文。说是写音乐的文字里,这三篇是最好的!

李贺26岁就死了,人有鬼才,写诗有鬼气,唐朝有诗仙、诗圣、诗佛、诗豪,李贺是诗鬼。

我这个人较真儿,这首李贺听箜篌的诗,又统计了,他描绘了个13音乐形象,其中6个是描绘动态的。

这么看来,写音乐的最好的三首诗手法差不多。

韩愈是听琴师弹《广陵散》,到了元朝,有位大学者、书法家耶律楚材,他本人就善于弹《广陵散》,他有首长诗五百字写他弹《广陵散》。

直接写音乐的段落,又出现了同样的方式,动态起码有七个:

珍珠落玉盘;冰雹打在渔夫的斗笠上;第三个天冷冻冰,水流不畅;第四个,好几次转折回环;第五个,黄河在龙门奔腾激荡;第六,云烟快速消散;第七,风雷悠忽往来变换。

也是不相干的各种音乐形象,大都是动态。

还有一首著名的长诗,唐代的诗人李颀,写他听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据说《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描写她自己悲苦身世。

那么李颀这首听《胡笳》琴曲的诗200个字,少不得要提到的蔡文姬的故事,但是一旦直接描写琴曲的感受,同样的方法,他描写了:

百鸟散开、又聚集;

浮云蔽天、又散去;

风吹树林;

大雨砸落在屋瓦;

泉水飒飒的喷涌出来;

例子太多,我就不啰嗦了,其实这一篇我剪掉了一半的例子。

据李祥霆先生统计,全唐诗四万八千首其中跟古琴有关的,居然多达一千零七十首。我读了其中一些,我确定这些诗人、艺术家们是这样感知古琴、描绘古琴的。

总结就是:

忽略琴曲的标题,把音乐描绘为多种形象,其中大多是动态,并且,不追求各个音乐形象之间的关联。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当今的一些古琴老师,他们的方式,跟前辈大文学家、大琴家不一样。古人听琴写琴,忽略标题,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紧紧围绕标题;古人描绘各种形象,互相不关联,他们是特别有故事性,特别有逻辑。

我听某人讲《梅花三弄》,特别离谱,他边弹边说:现在是转过墙角,梅花香气阵阵飘来,现在是走过小径,看到三五株梅花,现在是推开一扇门,又看到更多的梅花盛放……说的好细致好有条理。我认为,如果只这么解析,不讲动态和情态,那就是标准的“望文生义”!

这样做,有三方面的坏处。

第一,只因为题目有梅花二字,就编织出许多故事,牵强附会;第二妨碍听琴的人当下的感受。因为一旦认定这个曲子叫《梅花》,那么只能跟梅花、雪、品行高洁相关。那白居易来了,感受到下暴雨、珍珠落玉盘、冰下流泉,那么,白先生啊,你自己去检讨,怎么会想到这些不相干的东西;第三妨碍了弹琴人的演绎。弹《梅花三弄》必须是清亮、必须是暗香飘来,如果你居然弹出了浓郁、沉着,就算你弹得很有味道,但是你跑题了,也一定是错的!所以是妨碍了弹琴人的艺术发展。

好,下一次聊聊为什么大诗人们会把琴曲描绘为种种动态?原来这是一个我们都在用的方法,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谢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