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教育部调查高校,刘伯承得知后,马上给儿子写信:要警觉

正史笔记 2024-06-27 18:42:20

1959年夏,刘太行高中毕业要升大学了。赋闲在家的刘伯承元帅一改抑郁的表情,露出难得的微笑,主动问起了大儿子的升学打算。

刘太行先征求父亲的意见。刘伯承说:“你不是一直想当兵吗?到哈尔滨,上军工吧!”

要知道,那个年代,中国的青年人有谁不向往松花江畔那所神秘的军事科技学府?刘太行愉快地接受父亲的意见,报考了哈军工。

刘太行

不久,好消息传来。当太行兴奋地拿着哈军工的录取通知书回家时,所有人都为他感到高兴。刘伯承趁机提议,大儿子马上要去东北上学了,咱们全家拍个照片吧!

阳光温柔,惠风和畅,太行兄妹六人,加上一个堂姐,簇拥在父亲母亲的身边,他们在庭院里留下一张宝贵的照片。

临行前,和太行一起上哈军工的罗东进(罗荣桓元帅之子)特地来看望刘伯伯。随后,他们俩又去探视病中的陈赓叔叔。那天陈赓特别高兴,谈了许多国际尖端武器发展的情况,鼓励他们到学院后努力学习,为今后从事国防科技现代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陈赓还叮咛道:“你们有没有对象呀?我今年可是招收了女生的,不要着急谈对象哦,要专心学习,以后才能做出成绩。”

陈赓

就这样,刘太行和罗东进,这两位年龄仅相差一个月、情同手足的伙伴并肩走进哈军工大院。他们又一起进了导弹工程系,成为学习无线电控制专业的第七期学员。

新生入伍军训开始了,圆了当兵梦的刘太行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然而,没过几天他就知道哈军工的厉害了。几十年以后,刘太行告诉采访他的记者说:“哈军工对学员要求特别严格,比如出操,半夜一声号令,把我们叫起来,背上东西就往外跑,一跑就是数公里,现在的军校都不像我们哈军工出操那么严。在学习上,不论是谁,都没有特殊照顾,考试不及格,对不起,该留级留级,该退学退学,管你爸爸是什么人。”

预科结束以后,刘太行的升本考核成绩不错,一开课就选上当课代表。哈军工的课代表是联系教员和学员的重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责任很大,刘太行认认真真做好不算班干部的课代表。

刘太行

刘太行不是太用功的人,因此,当课程的难度和数量逐渐加大后,他常感难以适应,学习一吃力就有了畏难情绪。在第一个假期回家时,他向刘伯承讲起学习上的困难。父亲听罢,向儿子说起自己当年在苏联学习的情况。

刘伯承说,当年自己刚去苏联,连最简单的俄文字母都不认识,在军事学院里,每天除了学数学,还要学俄语。自己当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刻苦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刘伯承说:“虽然我人学比较晚,但到了毕业时,我的学习成绩比一般学员都好。”

后来,刘太行根据父亲的嘱咐,差不多每个月都给家里写一封信,把一个月来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作一个汇报,有时写得比较认真,有时就马虎一点。但父亲对儿子的信看得非常认真,每次都亲自回信,要儿子在政治方面和学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特殊化,要努力上进。

刘伯承

有一次,因为刘太行的字写得马虎不仅有错别字,而且语句也不通顺。刘伯承收到这封信后,把错别字和语句不通之处,用红笔勾画出来,寄给刘太行,让儿子改正后再寄给他看。事后谈起此事,刘太行认为自己是学工的,语文水平差点没关系。刘伯承连连摆手,指出儿子的错误:“我们说话、写文章,是让别人听得懂,看得明白。不管学文学工,都应该这样。我算是学军事的,在工作中下达命令,总是要字字推敲,有时为了一个词要考虑很久。因为文字是表达思想的,要别人照着办,这样就必须学会用文字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然会误大事的!”

1962年,刘伯承看到教育部的一个通报后,写信给太行说,这次教育部通报了一个高等学校的调查:成绩优良者10人中有8个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一个是农民的儿子,一个是右派之子,而干部子女则一个也没有。

可能这是不全面的调查,但是要警觉。干部子女生活优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认为学习没有意思,自甘落后。这必须大力教育,扭转某些落后的干部子女的坏意识,才能继承发扬革命传统。

刘伯承一家

刘太行铭记父训,逐渐成为哈军工高干子女中的优秀学员。他在回首大学时代的生活说:“在哈军工读书6年,现在回想起来,哈军工不仅仅给了我们丰富的科学知识,她对我们一生最大的影响是培养了我们军人的品质这种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的品质让我们的一生受益无穷。哈军工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在我们这些人大多都退休了,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国家、为军队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哈军工培养出来的品质在工作中都体现出来了。”

1 阅读:418

正史笔记

简介:我们不创作历史,我们只是历史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