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仅仅多站一班岗就立下一等功,众人不服,最后他说出战斗细节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7-03 20:20:48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老山前线的激烈对抗

1984年4月30日,清晨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昆明军区第14军第40师已经集结完毕,士兵们在装备检查后迅速进入了待命状态。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部队开始向云南省老山一线挺进,目标是清除沿线的越军阵地。

行进中,密林和崎岖的山路给部队的快速移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然而,士兵们依靠良好的训练和坚定的决心,克服了自然环境的阻碍。他们分成数个小队,采用包抄和突击的战术,逐步逼近越军的前线防御。

战斗随即爆发,炮火和枪声震撼了山谷。中国军队以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和精准的战术配合,迅速冲破了越军的外围防线。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战斗愈发激烈。中国军队的炮兵部队和迫击炮小组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的火力准确打击了越军的多个炮兵阵地和指挥所,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抵抗力。

越军在猛烈的炮击和步兵进攻下节节败退,中国军队迅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战略高地。每当夺取一个重要位置,士兵们就迅速构建起临时的防御工事,同时炮兵和机枪手则调整位置,为下一轮进攻提供支援。

经过一天的连续作战,第40师成功占领了10余个关键的高地,这些高地的获取极大地改变了老山一线的战略格局,为进一步的战术部署奠定了基础。

仅两天后,第11军接力进入战场。在廖锡龙师长的精心策划和指挥下,第11军采用了快速机动和集中突破的战术,目标直指者阴山的全部战略要地。与第40师的猛烈攻势不同,第11军更多采用了隐蔽接近和突然发起攻击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己方的伤亡。

夜色中,第11军的侦察兵首先发现了越军在者阴山的布防漏洞。他们迅速传递回详细的敌情,为即将发起的总攻提供了宝贵的情报。清晨前的暗中集结后,伴随着晨光的初露,第11军全线发起了攻势。

士兵们在翻越陡峭的山坡和穿越密集的丛林时,表现出极高的纪律性和协同性。他们几乎是在无声中前进,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以避免预先触发越军的警报。接近敌阵地后,他们迅速展开攻击,手榴弹和冲锋枪的密集火力让越军无从抵挡。

随着第11军的持续推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作战,越军的防御体系开始出现动摇。通过精确的炮火支援和机动灵活的步兵战术,我军逐步削弱了越军在该地区的作战能力,将战线推进至松毛岭一带。

老山与者阴山的战术特色

从1984年开始,持续至1989年的这段时间内,中国各军区陆续向对越南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地区派遣了众多部队,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些部队在艰苦的山地和丛林条件下进行连续作战,面对越南军的顽强抵抗,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战术模式难以发挥效果,因此各部队必须根据实际地形和敌情,调整和创新战术。这种需求催生了一系列适应性极强的战术体系,尤其在者阴山地区,战术创新表现尤为明显。者阴山地区地势险峻,山势连绵,给传统的攻防战带来了不少困难。中国军队因此开发了一套以小队灵活机动、分散行动为核心的战术,强调隐蔽性和突然性,以期对越军形成突然的打击和快速的突破。

在实施这些战术时,部队通常会在夜间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阵地,使用地形如沟壑和丛林来掩藏自己的行动。一旦进入有利位置,就迅速展开攻击,利用手榴弹、迫击炮和轻机枪进行火力覆盖,同时小队成员迅速冲锋,以期在敌军反应前取得突破。通过这些连续的战斗实践,部队不仅锻炼了士兵的战场适应能力和战术执行力,也逐步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黄登平的英模壮举

有一个在两山论战中涌现出来的“一等英模”,他获得荣誉的理由非常奇怪,居然站岗站来的,让很多战士都不理解,甚至有不服气的去找他理论,等这位英雄说出那个晚上的经过,大家都服气了。

当时有一个被誉为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无名高地,地势虽然不算险峻,却因其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成了双方军队斗智斗勇的场所。这块地方本不应成为战争的焦点,但却因越南特种部队的夜间小动作,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较量场。

越南特种部队似乎对这片无足轻重的土地情有独钟,他们屡次在夜间潜入这一区域,将旗帜插在高地之巅,以此行为挑衅,试图打击我军士气。这种行为虽然没有实际的战略价值,但却对士兵的士气有着不小的影响,成为了一种心理战的表现。

为了回应越军的挑衅并保持领土的尊严,我军决定采取一定的措施。黄登平和他的三名战友便被选中来执行这一任务,他们的任务是在夜间守卫这一高地,防止越军再次潜入并插旗。

为了这一目的,黄登平和他的战友们在第二天带着必要的装备重返这片高地。他们拉着一挺重型机枪,这是此次任务的关键装备,因为黄登平计划通过火力来制止任何企图靠近的越军。到达高地后,黄登平迅速评估了地形,选择了一个能够最大程度控制周边区域的点来设立临时阵地。

在无名高地的新阵地上,黄登平和他的战友们已经守候了五个昼夜。这一晚,与往常一样,黄登平负责深夜的守卫任务。夜色之中,周围除了偶尔的虫鸣声外,没有其他任何干扰,这种宁静反而让守夜的士兵们感到更需保持警觉。

随着夜色加深,整个高地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包围,视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黄登平站在机枪旁,手中握着望远镜,不时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他的耳朵里充斥着持续的虫鸣,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正是在这种几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安静时刻,黄登平的警觉捕捉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声响。

开始时,这些声音非常微弱,几乎难以分辨是风声还是其他什么。但很快,黄登平感觉到这些声音似乎是步伐声,而且正从山脚下的迷雾中逐渐接近。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立刻将所有困意抛诸脑后,他的身体瞬间紧绷,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黄登平迅速地拍醒了正在进行简短休息的身旁哨兵。两人几乎不发出声响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黄登平指了指他感觉到动静的方向。哨兵立刻提高了警觉,他们两人试图观察那片被迷雾笼罩的区域。

夜战无名高地:防御与反击

正当他们试图确定声音来源时,黄登平突然听到了更明显的低语声和细微的脚步声。他没有犹豫,立刻做出了决断,低声但坚定地命令道:“机枪封锁!”这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刚刚还半睡半醒的战友一时间反应不过来,瞬间从地上跃起,迅速就位,手中的机枪对准了那片可能藏有敌人的迷雾区。

两人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机枪的枪口在夜色中寒光闪闪。随着黄登平的指挥,机枪开始对指定区域进行扫射,强大的火力让整片迷雾中的树木都似乎在颤抖。子弹如雨点般打在树叶和地面上,发出密集的撞击声。

这时,高地下的迷雾中确实有越军特种部队的士兵正试图接近。他们计划在夜色和迷雾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接近我方阵地。然而,黄登平及时的反应和机枪的火力迅速打乱了敌人的计划。子弹在夜空中划过,将越军的潜行行动硬生生打断。

正当敌人试图在密集的火力下找寻掩护时,黄登平突然想起了在之前进行侦察地形时发现的一个关键地形特征:一条天然形成的石头缝隙。这个缝隙位于山路旁,深度不足六米,但足以容纳几个人藏身,成为敌人可能的临时藏身点。

在确认越军特种部队可能使用这个地形优势的判断后,黄登平迅速指挥小队成员行动。他们轻手轻脚地从阵地移动到靠近石头缝隙的位置,以减少发出的声响并保持隐蔽。随着小队成员到达有利位置,黄登平下令准备手榴弹。

小队成员们迅速从装备包中取出手榴弹,并进行了简短的安全检查,确保引信设置正确。他们散开站位,找到最佳的投掷角度,随后黄登平给出了投掷的指令。几乎在同一时间,小队成员们熟练地拉掉手榴弹的保险销,并将它们一一投入那条石头缝隙中。

手榴弹的爆炸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在狭窄的空间内形成了致命的杀伤力。随着连续的爆炸声响起,石头缝隙内传出了动荡和痛苦的声音,表明手榴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爆炸后,黄登平迅速指挥小队使用手电筒观察石缝的状况,确保所有威胁被清除。在灰尘和烟雾逐渐散去后,他们发现石缝内的越军已无生还者,残留的装备和物资散落一地,显示出爆炸的强烈威力。

经过这次行动,战场上清点显示,共有15名越南士兵在这次夜战中被歼灭,而我军方面幸运地没有任何伤亡。这一战斗的成功让黄登平被授予“一级英模”的荣誉。

参考资料:[1]陈平,唐雄.我亲历的对越自卫还击战(1978—1979)[J].天涯,2016(5):139-151

0 阅读:12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