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赚270亿!传奇女掌门跟“宁王”抢饭碗,宁德时代的威胁来了?

棠棣说社会 2024-06-18 09:42:35

刚刚!新能源电池两大巨头的“斗法”,有了最新的结果:

中创新航赔偿宁德时代4157万元!

作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黑马,这几年中创新航没少被宁德时代追着打,可即便如此,中创新航还是在夹缝中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新任董事长刘静瑜的带领下,中创新航不仅用一年的时间扭亏为盈,还抢了宁德时代的两个大客户——广汽和小鹏汽车,成功跻身国内行业第三的位置,更是在全球排名前十。

作为中创新航的掌门人,刘静瑜也一度被业内称为是曾毓群最害怕的女人。

但面对产能过剩的2024年,动力电池行业进入更残酷的淘汰赛,刘静瑜带领的中创新航还能保住老三的地位吗?

也许在如今的新能源电池市场,中创新航的市场占比不够看,毕竟宁德时代一家就占据了几乎一半的市场份额。

但中创新航用一年的时间扭亏为盈,还抢下宁德时代两个大客户广汽与小鹏,足以证明刘静瑜的铁血手腕。

在进入中创新航之前,刘静瑜就职于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出任公司财务部经理兼总会计师,这一干就是十年。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天马微电子由于经营不善陷入了危机。

此时,业务能力突出的刘静瑜临危受命,担任公司总经理,扛起了天马微电的重担。

尽管刘静瑜是财务出身,但商业思维非常敏锐。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天马微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很快,天马微电成功签单了华为、联想、OPPO等一系列的大客户。

短短10个月,刘静瑜不仅带领天马微电浴火重生,还成功冲进行业前列。

因为刘静瑜个人能力突出,2018年再次被上级委任,接管另一家亏损中的公司,中创新航的前身---中航锂电。

虽然中航锂电背靠国企,一出场就风光无限,但也因为背靠国企,难以像私企般快速转型。

2015年,国家对新能源政策补贴转向三元动力电池,一直以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为主的中航锂电,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

比中航锂电更晚入场的宁德时代,则因为顺应时代发展而快速崛起,占领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中航锂电,逐年亏损,跌出了排行榜前十。

据当时中航锂电的股东讲,单2017与2108这两年,中航锂电的亏损就超过了10亿元。

此时,曾有过“带差生”经历的刘静瑜,成为了中航锂电最后的希望。事实也证明,没有选错人。

面对企业亏损的现状,刘静瑜一上任就开始进行调整。把原本主攻商用车的发展方向改成了乘用车,产能也是聚焦三原动力电池。

随着三元动力电池的推出,刘静瑜再次展现了她拓展市场的能力。

公司相继与东风、长安、广汽、吉利等车企达成合作,成为他们旗下部分车型的电池供应商。

更是在2019年,成功取代了宁德时代,成为了广汽乘用车新能源电池最大的供应商。

不到一年时间,刘静瑜再次上演逆袭神话。

她不仅带领中航锂电实现单年营收26.7亿元,还成功扭转了企业亏损现状。

2020年初,刘静瑜再次发力,与厦门金龙、中通客车等商用车企均建立了合作,拓展市场的同时还布局了储能领域。

搭上新能源产业发展快车的中创新航,顺势快速崛起。

从2020年起,中航锂电装机量排名稳居国内前三,跻身全球前十榜单;2021年,更是成为全球 TOP 10 企业增速第一,排名全球第七。

2022年10月6日,中航锂电正式更名中创新航,登陆港交所上市 ,开盘价 38 港元 / 股,市值一度达到673.47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08.82 亿元)。

人们都说:做生意逃不开周期,更离不开趋势。

中创新航之所以快速崛起,刘静瑜主要是抓准了两个关键点:一是车企老板们得去“宁”化;二是超高的性价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注的都是新能源的车企,但在车企圈,宁德时代可以说是一统江湖,董事长曾毓群更是被大家称为“宁王”。

因为他掌握着车企大佬们的命脉,没有宁德时代的电池,就无法让自家的汽车问世。

在电池短缺的那几年,不少车企老板们为了能让曾毓群先给自家供货,喝酒、聊天、攀交情的事情全都没少干。

可时间久了,大家开始怨声载道,毕竟谁都不想被“宁王”卡住脖子,小手一抖,就影响自家企业生死。

所以当时的很多车企老板们,都在想如何找到备胎,如何才能快速达到企业去“宁”化。

刘静瑜也是恰恰看到了这一点,用比宁德时代更低的价格,快速切入市场。

可以说,中创新航选择了一条与宁德时代完全相反的路。

宁德时代是“物以稀为贵”,追求高回报率,但中创新航则用极致的性价比,薄利多销来挤入赛道。

相关数据显示,中创新航在2019-2021三年里,电池的平均售价分别为0.87元每瓦时,0.64元每瓦时和0.65元每瓦时,比同期的宁德时代低了9%到28%。

所以当宁德时代供货紧缺时,中创新航顺势凭借着低价,与广汽一拍即合。

据媒体报道称,当时广汽的员工经常利用周末从广州飞来常州,与中创新航的员工一起加班工作,手把手教会了中创新航的量产与质量体系。

换而言之,中创新航是车企们有意扶持起来,与“宁王”打擂台的。

当时,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霸主,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价格上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拥有绝对的“议价权”。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曾公开吐槽: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据一部新能源汽车成本的一半以上,自己其实是在给宁德时代赚钱打工。

如果说广汽打响了“去宁化”的第一枪,那小鹏无疑是第二枪。

彼时,小鹏汽车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占比高达81%,是宁德时代重要的客户之一,但也正是因此,常因电池供货短缺,而影响小鹏汽车的出货。

有传言说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曾为了能尽快拿到电池,跑到宁德时代蹲守了一个星期。

虽然传闻真假未知,但对“宁王”的不满,却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遇到中创新航抛来的橄榄枝,小鹏顺势与之合作,背叛了“老相好”。

有贵人相助,搭上顺风车的中创新航,从此开始了一路的开挂模式。

有人粗略统计,从2019年开始,中创新航的客户数量从最初的4家增长至19家,大部分都是撬的宁王家墙角。

其中包括: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等国内产销排名前列的主机厂商,这让宁德时代迅速感受到了危机。

再说回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的这次侵权案,其争端的起源还是由来已久的客户之争。

2020年,中创新航成功顶替了宁德时代,成为了广汽埃安的第一电池供应商。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宁德时代开始对中创新航提起诉讼。

2021年7月,宁德时代针对中创新航陆续提起“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和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的五项专利诉讼,索赔总额共计超过6亿元。

但值得关注的是,这5项专利的获批时间,均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也就是说,这场诉讼其实是针对大客户广汽被抢发起的。

有宁德时代前员工向媒体爆料,因为中创新航是在广汽汽车产品定型后才加入的,其中电池箱体等产品已经定型,中创新航的电池也必须按照广汽提供的尺寸来设计匹配,这可能才是导致侵权诉讼的根本原因。

可如果宁德时代想要以此来挤压对手,胜算似乎也并不是很大。

首先中创新航的前身是中航锂电,而与广汽最初达成合作的是中航锂电,随着上市,两家公司早已经无直接股权关系。

所以目前,对于公布的一审结果,中创新航无需支付赔偿金额。

其次,宁德时代提起诉讼的专利有效性,还处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法院的审理中。

《华夏时报》的记者就相关问题曾咨询过律师,得到的答案是:专利侵权案输赢的关键在于专利有效性的抗辩。

之前宁德时代提起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电池”两起诉讼案件,均是由于相关发明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全部无效,而判定宁德时代败诉,且为终审判决。

所以关于两家知识产权纠纷的最终定论,目前来看,还暂时无法判定。

中创新航能在行业中快速崛起,离不开广汽等一众大车企的扶持,但过于依赖单一客户注定不能走的太长远。

2023年12月,广汽埃安豪掷百亿建立的电池厂正式完工,并开始投产。

也就是说未来广汽可以自供电池,那势必会影响中创新航的营收。

毕竟作为中创新航的第一大客户,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广汽集团对中创新航的营收贡献分别为4.61亿元、15.58亿元、35.37亿元,占比分别为26.6%、55.1%、51.9%。

除了广汽,中创新航的主要客户小鹏、蔚来等新能源汽车,也随着市场产能过剩而出现了销量萎靡的情况。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广汽集团销量同比下降24.1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23.23%,蔚来销量同比下降3.2%,这也势必将影响到中创新航的出货量。

在产能过剩,车企内卷的今天,不少人好奇,刚刚翻身的中创新航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呢?

或许就像刘静瑜说的那样:“一个新产业的催生、发展,一定会经历激烈的淘汰。”

对于中创新航来说,如何在这波淘汰赛中活下去,或许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END-

参考资料:

市界Pro:让“宁王”最害怕的女人,还没认输

汽车公社:中创新航,“备胎”逆袭?

时代周刊:性价比大招失灵?曾抢单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上市至今市值缩水超390亿港元

野马财经:“监控门”风暴中的中创新航:3轮融资,却遭6亿专利索赔

蓝鲸财经:亿元索赔落空,中创新航“硬杠”宁德时代

作者:拾零

0 阅读:0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