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结论至今仍不明确:彭总拒绝韩先楚打砥平里,到底错了吗

东效聊历史 2023-11-13 01:31:05

上篇文章发出来,受到很多读者朋友好评,还有的朋友建议说稍微细一点,所以本期只讲一个人物。

准备这期内容,因为涉及到两位笔者非常敬仰、打仗十分高妙,尤其是坊间评论极多的上将,故而做了比较多的资料准备,不一定都用的到,但多看的意义就在于尽量准确地评价,让各位同好能更客观真实评析。

一、首战铁锤韩先楚

韩先楚上将人称旋风司令,绰号鲜明反映了韩上将的打仗风格,节奏极快、处置极准,从不拖泥带水,刀刀见血。

这和中央军委、四野总部对韩先楚的定位十分符合。解放海南后,四野的作战任务基本结束,中央军委调四野的“三只虎”38、39、40军返回中原,作为坐镇中原、驰援四方的总战略预备队。如果不是后来形势发生突变,“三只虎”奉调移防东北,后来的济南军区坐拥三大虎师,将毫无疑问成为七大军区的龙头。

韩先楚起初是十二兵团副司令员,调东北后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仍兼四十军军长,给邓华当副手。调韩先楚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的兵团副司令,而且主管作战、随队行动的前线主官,充分表明了中央军委对韩先楚的高度认可。当时四野还有好几位兵团副司令,13兵团副司令洪学智和十四兵团副司令黄同学、刘震直接或间接参加了抗美援朝,其余几位,如12兵团副司令陈伯钧、老13兵团副司令李天佑、15兵团副司令贺晋年,都留在南方没回去,固然是具体工作限制脱不了身,但毕竟显示出了各自能力的差别。

入朝首战,韩先楚随队行动,直接指挥了第一次战役的部分战斗,在我军向来慎重初战的军事理念中,其中意蕴不言而喻。

韩先楚没有辜负志愿军首长的信任,也没有浪费13兵团各军的强悍战斗力,先灭伪六师,再重创美军骑一师,完成了第一次战役中最具份量的战役指挥。虽说重创美军骑一师主要是39军的功劳,但韩先楚更高层级的指挥和把控同样功不可没。

第二次战役,韩先楚再度离开志司,亲赴38军坐镇,指挥38军、42军两军协同作战,这又实际回归了兵团司令员的角色。这两个军圆滑完成了作战任务,尤其是38军113师远距离强行军14小时狂奔140里掐住三所里,切断联合国军退路,进而动摇美军整体进攻部署,使西线美军全线崩溃,实乃第二次战役中经典战役行动的代表。38军也借此一战洗涮第一次战役的耻辱,被彭总授予“万岁军”的美名。

坊间有一种说法,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大亮点是很多军长、师长的神级发挥,兵团级指挥则弱化很多,大概是觉得没有出现国内解放战争中动辄几十个师聚集在一起的大兵团作战。实则是非常片面的说法,兵团级指挥的重要性我们在上篇中已说明,下面结合韩先楚亲自指挥38、42军作战进一步阐述。

军级单位固然可以承担一定区域的独立作战任务,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战略支点作用,比如铁原阻击战中63军拼死阻击美军反攻,是第五次战役非常关键的一战。

但我们说,是不是军级单位必须发挥且有能力发挥出关键战略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战争胜负,靠的是兵力和火力结合后,在单位时间和空间产生的战斗能力和控制能力,结合程度高低,以及投送能力、调度能力高低,会出现不同状态的结果,最常见的是力强者胜,也会出现以少胜多,但即使是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仔细对比也会发现,胜者在单位时间和空间投入的力量绝对多于败者。我相信以粟裕、韩先楚为代表的同一类型将帅,是深谙这个道理的,故而敢兵行险道。

如果换成现在我军一个集团军,既有步兵和装甲部队,也有炮兵、陆航、综合保障,甚至有常规导弹、电子对抗等加成,一个数万人的集团军力量是志愿军时代的数倍甚至数十倍,那天然是要发挥战略作用的。

志愿军主体是轻步兵,那时一个38军要和现在一个集团军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发挥战略支点作用必须借助极佳的条件,比如恰到好处的山地地形,特殊的交通条件,铁原阻击战如无这两条支撑,断然是打不出效果的。平川置阵,会被美军重炮和空军轰得渣都不剩。

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重心在军级单位,但要发挥合力制胜、以劣胜优,必须集结起兵团级规模的力量。那么如何运用、协调军级单位,使两个以上军级单位尽量减少阻力,统一进攻、防御和其他战术动作的方向和节奏,需要极高的指挥艺术,韩先楚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人选。

在韩上将指挥下,38军和42军实现了无缝对接和全程协同,两个军加在一起,实现了战略层面的功能:重点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型,并歼灭相当数量的兵力,使其在一个战役方向丧失战斗力。

而从更大层面看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场,对比东线长津湖的战况,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西线打得实在是太好了,步步踩准点,战战皆经典,完全实现了志司的作战意图。

论前三次战役,韩先楚一人无法全部代表他亲自指挥的各军,但各军的战斗功劳同样无法掩盖韩先楚的功劳。

交响曲气魄雄浑,离不开每一件乐器和演奏者,但指挥者和他手里那根小小的指挥棒,才是灵魂。

二、砥平里和横城之争

韩先楚参与指挥的前三次战役,完全发挥出他在国内指挥作战的风格,迅猛而准确,张扬而狠辣,令人无从抵抗,尤其是南朝鲜军,前三次战役打出了阴影,此后遇到志愿军士兵都产生强烈的恐惧意识,这种影响直到战争后期南朝鲜军战斗力和装备水平逐步提升,战局进行僵持,才慢慢消退一些,但不是全部。

论说韩先楚的朝鲜的作用,有一个避不开的经典问题:砥平里与横城之争。

此战发生在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

我们简述一下第一阶段作战过程。李奇微新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兼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在其指挥下,美军对志愿军不断发动袭击。当时志愿军刚刚完成第三次战役,部队正处于休整。韩先楚上将隐然间完成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近代以来,韩上将是首位打进外国首都的将军,即占领汉城。但人抵达一个新的成就高点,往往意味着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要么迎难而上节节攀升,要么无法逾越开始走下坡路。

这自然不止针对韩先楚而言,对彭总、邓华以及众多志愿军军长、师长们同样。

李奇微在汉江以南集结了大量兵力,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带来极大压力。

彭总断然决定,在汉江以南反击敌军,针对敌军多路并进、密集靠拢、互相策应、保持接触的战术,采取西顶东放的战术应对之。

多路并进、密集靠拢、互相策应、保持接触战术,不知道列位有没有一股熟悉感?

这种说法,在解放战争期间出现过,除了保持接触是李奇微独创的有磁性战术打法,其余三点,都是1947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时,冈村宁次给国军制定的战法。

该战术一度弄得粟裕不好应对,不得不采取大范围远距离迂回的战法,一再企图扯散国民党军进攻队形,最后各种努力统统失灵,不得不冒险采用了中心突破的战法,在千钧一发之际把整编74师从敌军密集阵型中挖出来歼灭之。

如今志愿军再度面临该打法,敌人的火力远在当年国军之上。在几乎同样的条件下,不同风格的战将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而韩先楚选择的,居然惊人地与当年粟裕最后采取的打法相同。

不再详细描述前奏,简要概括之。

韩先楚指挥38军、50军在西线吸引美军进攻,邓华在东线指挥39军、40军、42军、66军打南朝鲜军和美军,朝鲜人民军金雄指挥3个军团的人民军助战。

韩先楚指挥38军、50军在汉江南岸死守,打得如同当年的华野十纵,硬顶,为东线邓华指挥的部队创造分割围歼敌军的机会。

由于西线打得出色、顽强,美军在大环境上被扯成东西两部分,邓华方面出现了两股各自相对突出的部队,一部分是砥平里的美军2师23团等共5个营的兵力,一部分是南朝鲜两个师。

问题交给彭总,在我军总兵力不足以同时吃掉两股相对突出的敌人条件下,先打谁再打谁?

邓华认为,南朝鲜军实力弱,好打,一围上去吓也把他们吓稀。

韩先楚认为,砥平里是美军进攻的枢纽要点,一旦包围歼灭此地美军,将直接粉碎美军在西线的攻势,进而可收更大功效,或者可以就此全部击退美军。

但打此地争议极大,美军人数虽少,但装备极强,火力强悍,该地易守难攻,如果两天之内打不下来,四面八方的联合国军都能过来增援,我军将里外受敌,极为被动。

形势可以说与孟良崮战役非常相似,粟裕打整编74师,也是顶着蒋介石、陈诚所谓“中心开花”的策略硬上的,一旦打不好,华野主力极有可能被国军反包围,全完蛋。

韩先楚上将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就敢提出这么彪悍、狠赖的建议,不知粟裕大将当时知不知道此一情况,若知,肯定要为韩先楚击节而赞。

邓华反对,理由是太不好把握,打不下来全盘皆输,而且有软杮子可捏,为啥先挑硬核桃砸呢?

时间紧迫,彭总来不及多考虑,最终同意邓华方案,先打横城。结果比较好,全歼南朝鲜8师,另击溃美军第2师一个营,及其他杂鱼部队,共歼灭1.2万余人,我军伤亡4141人。东线敌军撤退26公里,其攻势顿挫。

但接下来的战役进程并不理想,腾出手来的邓华率各军再围砥平里,企图吃掉这股美军。然而很遗憾,一者我军连连恶战实力受损,二者美军有所准备,守得非常顽强。三者,我军事先侦察、准备极不充分,低估了地形的限制、敌军兵力和坚守的决心。

没打成,不得不主动脱离战场。像极了华野“七月分兵”后的南临战役。

第四次战役就此全线转入防御作战,不再发动新攻势。

那么,到底谁的建议更好呢?

邓、韩二位的方案,都对,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

笔者窃以为,就实战条件看,韩案更险更难,但收效更大,歼灭美军6000人,和歼灭1.2万南朝鲜军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打下砥平里,会不会彻底切断东西两线敌军联系,撕裂美军整体部署,进而全线破坏李奇微的全线计划呢?

当然不能武断地说肯定会这样,但至少其效果会比横城之战大得多。

如果结论,并不是抬一个贬一个,从抗美援朝整体战局看邓华上将除了彭总无人能比。但这不意味着邓华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中都强于别人,至少在第四次战役中,韩先楚对战局的认识更深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先打和后打,使事情的性质都出现质的变化。正如彭总在第四次战役结束的志愿军党委会上总结指出的那样:“我经过出击,胜利了,但胜利不大。砥平里未解决,即使解决了敌人也不会退,因我力量不够,敌纵深大。”

我想,这足以说明一切了。

好了,韩先楚上将的内容就说到这里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精华和主要部分集中于第一到第五次战役,韩先楚上将发挥得极好,故整篇都讲他。接下来,重点说一说杨得志上将。

28 阅读:7306
评论列表
  • 孤烟 17
    2024-01-13 09:21

    单论军事指挥才能韩先楚是55年开国上将中最强者。

  • 2024-03-01 17:10

    抗美援朝战争跟解放战争战略不一样。韩司令的打法能赢,但是我们的士兵消耗很大。第一,解放战争我们可以用国民党兵就地补充战力,朝鲜就不行。第二,美国的火力和补给能力不是国民党能比的。第三,李奇微不是运输大队蒋校长。第四,37线之后地形条件更有利美军机动部队。

东效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